替大家看了《白雪公主》,别看快逃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不然就很难解释,商业巨头迪士尼在2023年推出豆瓣评分“高”达4.7分的“小黑人鱼”后,为什么依然坚持不懈为大家端上来自热带的“白雪”公主。
目前来看,《白雪公主》的最终分数仍有很大发掘潜力——指的是继续下降直至触底的空间。欧美娱乐评分指标四大网站中打分最厚道的CinemaScore,也仅给了该片B+评级,而此前迪士尼电影在该网站几乎全是A级以上的评分。
程度之惨烈,相当于在“人人高分永不拉胯”的猫眼式打分世界里,7分以下的电影叫没法看,但《白雪公主》仍能拼尽全力拿下6.0分。
毫无疑问,“鼠鼠”这次一败涂地。
如果人类要从这次“迪士尼滑铁卢事件”中汲取教训,还真有一点值得学习:次元壁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二元卡通世界和三维真实人间这二者真的“有壁”,不能轻易打破。
此条铁律之下,《白雪公主》的失败,只需用这个段子就能说明白:“神奇女侠穿越到中世纪化身恶毒王后,终日沉迷于照镜子和白雪公主比美——这话说出来,谁信啊!”
一、它到底在燃(演)些什么?
故事的开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王国……”停,就此打住,剖析《白雪公主》固然需要很多要素,唯独不需要剧情介绍和防止剧透。
《白雪公主》的编剧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打造全新版本的白雪,创作团队选择整个狠活。第一步,把白马王子一键清除。但是,基于影片还需要一个发动真爱之吻技能的工具人,男主角当然得保留;与此同时,为了颠覆“王子救公主”这种俗套剧情,那就把男主角设定为身无分文的绿林好汉即盗贼头子吧。
真人版《白雪公主》的改编策略由此可归为六字真言——先射箭,再画靶。
既然公主不再需要王子拯救,那就让公主成为盗贼男主的救命恩人。所以,二人相遇的第一幕是男主潜入城堡偷土豆充饥,撞见正在打扫的白雪。接下来快进到男主被巡逻卫兵抓捕,交由王后处置。白雪勇为男主发声,顶撞王后,恼羞成怒的王后决定惩罚男主,把他绑在城门口活活冻死。再接下来想必大家也知道了,当然是白雪不能见死不救,放跑男主。
看似一气呵成的起承转合,直白点说,就是敷衍到连网络小说都不爱用的无脑剧情,再经过主演团队的用心演绎、二次创作,观感还能更下一层楼。敷衍不是错,问题是敷衍的“衍”,也是演戏的“演”,要“演”得好看,才会让人原谅。
盗贼头子偷土豆,甚至不愿意带个麻袋,而是草草把土豆塞进卫衣兜里。这要是放隔壁狼人杀片场,平民都得先把这种拖后腿的人投票出局。王后要把人绑在城门冻死,不仅不需要卫兵站岗监督,甚至只用活结反绑了男主双手,好让随后的白雪一扯就松,绝不耽误救人工夫。
“贴心”的卫兵终于想起巡逻职责,画外音遥遥传来一句“我们该去看看情况怎么样了”,既省了出镜成本,也免除了有可能出现的二人雪中对唱的折磨观众环节。
像这种“演都不演了”的原创小巧思,贯穿影片始终。
小矮人万事通明明只懂采矿,怎么白雪一声令下,就学会医疗术化身再世华佗,治好了男主的箭伤?再次被抓、被困在城堡地牢的男主,一个人挣脱不了铁链,但只要成功说服同样被困的黑人老兄,二人合力,就能轻松扯断铁链,成功越狱。所以,你俩之前不动手是因为地牢体验卡还没过时效吗?
终于来到决战一幕,手无寸铁的白雪身披红斗篷走在石板路上。当观众还在纠结这是在致敬《悲惨世界》还是《小红帽》时,白雪一张嘴就公布了答案。能让卫兵们瞬间反水,只需要公主一句话:“你们的名字我全都记得,我知道你们以前是农民、铁匠、面包师……”懂了,原来是在模仿《千与千寻》啊。
《白雪公主》绝对是今年最具儒家精神的影片,因为“君子动口不动手”——从头到尾,全靠“嘴炮”推动剧情发展。
往好处想,至少宣传方向找准了:#《白雪公主》在演我的日常#——嘴上说得天花龙凤,实际行动始终为零。被说中的年轻人,都欠它一张电影票。
二、一出“好”戏,但“戏”全在戏外
对于只想看场好戏的观众来说,《白雪公主》也并非毫无亮点——虽然夺人耳目的“抓马” (drama) 剧情全在戏外。从立项阶段起,《白雪公主》就显露了“先天话题圣体”的特征,有媒体称它为“迪士尼102年历史上问题最多的项目”。
争议从选角就已经存在,饰演白雪的拉丁裔演员瑞秋·齐格勒,颠覆了原著“肤白如雪”的核心设定。尽管电影中明确指出“白雪”得名是因为她在雪天出生,但不买账的原著粉丝大有人在。
一言以蔽之,这部影片如果细看,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残忍。
不仅如此,齐格勒还公开表示,“我不是1937年动画版的粉丝,也从没真正喜欢过它”,这被许多观众视为公然挑衅。《白雪公主》原版动画导演的儿子大卫·黑尔·汉德为此指责新版《白雪公主》“侮辱”经典,毁掉了他父亲与华特·迪士尼的心血。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齐格勒还在发力。以巴冲突爆发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支持巴勒斯坦,与饰演王后的以色列女星盖尔·加朵的立场南辕北辙,令电影沦为地缘政治的角斗场。
原著的经典角色——七个小矮人——的改造同样吃力不讨好。
2022年,因出演《权力的游戏》“小恶魔”一角而走红的侏儒症患者彼特·丁拉基在播客中反对小矮人由侏儒饰演,“这是一种落后的刻板歧视”。播客播出次日,迪士尼宣布,小矮人改为用电脑生成图像技术 (CGI) 制作的“魔法生物”。
这一举动,被好莱坞的侏儒演员群体批评迪士尼“剥夺侏儒演员就业机会”。被称为“英国最小的健美运动员”的表演者Choon Tan表示:“我认为,迪士尼过于努力地追求政治正确,但这样做却损害了我们的职业和机会。”
《华尔街日报》给出了一针见血的总结:“新版《白雪公主》把文化上的雷踩了个遍,几乎惹恼了所有领域的粉丝。”
“现在已经不是1937年了,她 (公主) 不会被王子拯救,她也不会梦想真爱。”“她梦想成为领导者,她知道她可以成为已故父亲所告诉她的那样一位领导者,如果她无所畏惧、公正、勇敢和真诚,她就可以成为领导者。”
在齐格勒有迹可循的采访中,她一直把自己演绎的白雪定义为“新时代独立公主”。魔镜对“美貌”的评判标准,也变成了“内在美”。但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故事里的王后就彻底失去了对付白雪的动机,毕竟,就算没有白雪,她也无法成为世上最美的人。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故事。
“无畏、公正、勇敢和真诚”的白雪公主注定无法融入新时代。因为,就连9岁的王茉莉也知道,正直勇敢的下一句,是“有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