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去哪儿首次并表的看点以及非常态股权激励背后的博弈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携程、去哪儿首次并表的看点以及非常态股权激励背后的博弈

根据上周(6月15日、16日),携程去哪儿网先后发布的2016年Q1财报,两家公司营收分别为43.99亿和9.93亿。


由于一次性计提巨额股权激励成本,携程经营亏损18.27亿( 其中10.39亿来自去哪儿 )。剔除股权激励成本,携程净利润为2.57亿,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300万,去哪儿的亏损亦由2015年的2.934亿降至2016年的2.745亿。


从2015年12月31日起,携程开始合并去哪儿网的财务业绩。由于后者保持了上市地位,仍会单独披露财报,对理解“携程+去哪儿”的业务非常有益。


首次并表的三大看点


2015年与去哪儿化敌为友并与百度结盟,是携程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步棋。虽然只有一个季度的财务数据,还是揭示了一些趋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携程营收增长多了一台“引擎”。


后起者去哪儿的基数小,营收增速一向高于携程。2014年、2015年的8个季度中,去哪儿增速有7个季度高于100%,最高达164%,而携程只有一个季度达50%。将去哪儿并表之后,携程增速陡然提到80%。


携程、去哪儿首次并表的看点以及非常态股权激励背后的博弈


携程获得去哪儿的代价不菲,但消除非理性竞争,将对手的人才、技术、市场份额统统据为已有还是划算的。粉饰报表代价很小,有位好的CFO足矣,但粉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携程先后吞并艺龙、去哪儿,与当年国美高价吞并永乐、大中有异曲同工之效。如果剔除去哪儿因素,携程营收增速在2016年Q1仅为40%。说明去哪儿已经成为携程增长的引擎,提供了50%的推力。


其次,去哪儿酒店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携程、去哪儿酒店预定业务爆发的激励竞争最终成为双方合并的导火索。去哪儿被合并,酒店预定业务何去何从,会不会被压缩,会不会大幅裁员?如今有了答案:去哪儿酒店业务增速回落但仍保持在100%以上的水平。


2015年去哪儿网的“强攻”酒店预定业务,Q4营收同比增幅高达424%。但“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400%的增速代价过大、不可持续。实际上,2016年Q1的134%已经不低了。


去哪儿酒店预定业务持续增长,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初两家之间的竞争有相当一部分是“错位”的。去哪儿网线下团队拿到的低端酒店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携程方面也认可这种价值,否则大可将团队遣散了之。


携程、去哪儿首次并表的看点以及非常态股权激励背后的博弈


第三是交通票占营收比重不断提高。


在并表前的2015年Q4,携程交通票业务营收达到12.44亿,同比增加61%。交通票营收首次超过酒店预定,占营收的比重达到41%。2016年Q1并入去哪儿5.58亿元机票预定收入后,交通票营收19.49亿,同比增长106%,在营收中的比重达44%。


携程、去哪儿首次并表的看点以及非常态股权激励背后的博弈

机票业务原本是去哪儿的强项,由于航空公司力推直营与OTA发生大面积“摩擦”,去哪儿在受到很大“伤害”的情况下仍录得22%的增长已经不易。


携程、去哪儿首次并表的看点以及非常态股权激励背后的博弈


剔除去哪因素,携程2016年Q1交通收入同比增幅为47%,低于2015年Q4的61%,但情形比去哪儿好很多。一方面是因为航司对携程比对去哪儿“客气”,另一方面是携程交通票业务相对多元化,在机票之外还包括各类车票( 如高铁列车票 )。


2015年从百度获得去哪儿50%股权( 投票权为45% )之后,携程并非一定要并表。不并表的话需要做一整套财务、法律上的安排,尽管有些“拧巴”但事在人为。例如恒大、阿里分别持有“恒大淘宝”60%、40%股权,却都没有将这家巨亏的足球俱乐部并入自家报表。


梁建章选择将去哪儿业绩并入携程,至少对未来两三年的得失进行了权衡 ( 所得是获得去哪高成长的加持,所失是要负担亏损 )。 旁观者没理由低估梁建章的判断力。


股权激励,新一轮“财务自由人”制造计划


2016年Q1携程营业亏损达18.27亿,其中10.39亿来自去哪儿。亏损的主因是“非常态”股权激励,更准确地说是庄辰超、梁建章交接之际的博弈。


去哪儿股权激励成本占营收的比值一向较高,2014年Q2相当于营收的19%,可说是保持“狼性”的秘诀之一。


2015年Q4,庄辰超临走前放出成本45亿的股权激励,相当于营收的348%。他在朋友圈中说:“我在Qunar的10年最值得我骄傲的不是业绩和市值,而是我估计Qunar在10年里大约创造了1500个彻底财务自由的家庭。”


携程、去哪儿首次并表的看点以及非常态股权激励背后的博弈


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会明白:临走狂涨工资、大发奖金是前任在给后任出难题。庄辰超这样厉害的角色当然不会放过机会,何况自己和自己的老部下还能得到实惠。


庄辰超将皮球踢给了梁建章,如果按携程以往的标准拿营收的6.5%做股权激励恐怕会适得其反。梁建章一咬牙对去哪儿团队发放8.02亿股权激励,相当于营收的81%。对携程团队则破例发出10.33亿股权激励,占营收的41.7%。


携程、去哪儿首次并表的看点以及非常态股权激励背后的博弈


去哪儿创造了1500个财务自由家庭,梁建章这是想要创造3000个!


占营收40%到80%的股权激励是庄-梁交接之际的博弈,不可能成为常态。否则股价跌到“马里亚纳海沟”,谁也得不到好处。


“携程+去哪儿+艺龙联合体”面临三大挑战


携程、去哪儿、艺龙是中国排名前三的OTA巨头,它们的整合才刚刚开始。就2016年而论,“携程+去哪儿+艺龙”联合体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提高综合盈利能力,扭转亏损局面。


不少人认为巨头更有实力打赢价格战、补贴战,殊不知巨头在战斗中受到的伤害更大。假如携程每间夜补贴5元钱,一段时间内卖掉100万间夜补贴了500万元。去哪儿在同样的时间内卖掉1万间夜,只需补贴5万元,增长到10万间夜时也只要补贴50万元。携程的代价10倍于去哪儿,投资人看到的却是去哪儿业务量增至原来的10倍。结果去哪儿因高增长获得高估值,携程为捍卫市场份额不得不加大补贴力度,直至陷入亏损。


现在补贴战、价格战可以不打了,理论上“携程+去哪儿+艺龙”可以提高毛利润率、节约市场成本,获得超过以往的业绩。但这些目前还是假设,至少要看到2016财年完整数据才能初步评估整合效果。


其次是应对“新美大”,捍卫酒店预定市场份额。


酒店业务是携程、去哪儿、艺龙联合体的核心,出境游、邮轮游、门票这些新兴业务暂时难当大任。最新数据显示,“新美大”在2016年前5个月酒店业务间夜数达2600万。严格来讲,5元/小时起售的钟点房谈不上间夜,2600万这个数字水分不小。看起来,“新美大”暂时不会对携程高端酒店业务构成挑战,但对“高频打低频”的法则不能掉以轻心。


携、去、艺要在2016年摸索出分进合击、实现1+1+1>3的模式,否则投资人将丧失信心和耐心。


最后是机票业务与航司的博弈。


电子机票早已普及,理论上航司通过官网、APP甚至微信公号都可进行直销,票代、OTA没有存在价值。基于这种观念,航司一手降低甚至取消机票代理费、一手封杀去哪等OTA。但“直销大业”进境如何?大家想想是不是仍然通过OTA买机票,有多少人使用航司的APP?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航司应当体会到直销是有运营、推广成本。假如两项成本占销售额的2%而OTA 收费标准是1%,那么直销占比越高航司经济效益反而越差。再者,航司在OTA上进行的直销也是直销,可以满足国资委“直销占比达到40%”的要求。


从方便用户的角度,则航司有义务与OTA配合。因为用户要的是一站式服务,机票、酒店、景点门票、用车等要在一个APP上解决。假如OTA的APP上有南航、东航、国航、海航的直销机票,为什么一定要逼迫用户再安装四大航司的APP?


从7月1日起,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等平台将停止航司以外的供应商的产品销售。这是在航要求下对机票代理商说“不”,票代面前又少了一条路,多了一堵墙。或许99%的机票代理将会被清除出场。套用马云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对机票业务参与者来说,“明天”就是2016年下半年,“后天”从2017年开始。在“后天”,机票销售的主流模式将是用户通过OTA购买航司直销的产品,实现用户、航司、OTA三赢。不过,多赢的结局也是博弈出来的,携程、去哪儿要打起精神,谨慎应对。


18.35亿的股权激励发出去了,不知多少人将由此获得彻底财务自由。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携程、去哪儿首次并表的看点以及非常态股权激励背后的博弈

本文被转载3次

首发媒体 虎嗅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去哪儿网和携程携程去哪儿携程旅行网携程火车票携程股权携程旅游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