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清洗计划,IPO上市远低于20%
今年3月,“美版贴吧”Reddit登陆纽交所,开盘市值54亿美元,首秀日飙升48%,市值80亿美元;但截至4月14日,Reddit股价约42美元,市值回归67.2亿美元。
要知道,2021年底Reddit首次准备上市时,估值高达150亿美金,如今缩水近六成。
另一家“史上最惨IPO”是Instacart。去年9月,该在线杂货配送平台敲钟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市值93亿美元,相较于两年前估值390亿美元,缩水近七成。
然而,不是所有公司都被“高估”。今年3月,“小英伟达”Astera Labs上市,其IPO目标估值约45亿美元,截至4月14日,Astera Labs股价约为73美元,市值约为110亿美元。
去年9月,芯片公司ARM以545亿美元估值登陆纳斯达克,首日涨超25%,市值达650亿美元,救了孙正义一命。截至4月14日,ARM股价约为126美元,市值约为1299亿美元。
尽管Reddit、Instacart的颜面没有保住,但它们已经是独角兽中的佼佼者,毕竟还有大批“零利率独角兽”生死难料。
PitchBook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有400多家独角兽公司没能筹集到新一轮资金,其中约94%的科技独角兽公司没有盈利能力。
“独角兽”概念的发明者Aileen Lee则表示: 目前93%独角兽是Papercorns——一级市场给了估值,二级市场无法变现。 预计2024年会出现独角兽灭绝季。在挤干市场水分后,美国的独角兽数量会稳定在350家更健康的公司 (占目前65%) 。
近日,Accel合伙人Rich Wong与Morgan Stanley面向科技公司的可转换债券业务负责人Diana Doyle接受了The Information的采访。
Doyle预计,2024年将有15~20家科技公司冲刺IPO,数量远低于2013~2021年的平均45家。Rich Wong (以下简称Wong) 预计,未来几年,新上市独角兽的比例将远低于20%。乐观的是,一些初创公司会趁机苦练业务,并在几年后强势归来,复现Zoom、Datadog和Slack的经历。
适道对采访进行了简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2025年IPO市场将“超级繁忙”
Q1:风投界对这些IPO案例做何反应?
Wong: Reddit是一个特别积极的信号,因为在过去3、4年间,To C创企能成功IPO的并不多见。虽然目前没有足够数据来判断整体趋势,但回顾去年Instacart和Klaviyo的IPO,你将开始看到市场有逐渐回暖的趋势。
我预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25年,如果这些公司继续保持目前的交易状态,市场将开始看到真正的动力。
Q2:今年为什么没有更多公司冲击IPO?
Doyle: 第一个因素,许多原本计划在2023年或2024年IPO上市的公司,实际上已经在2020~2021年以历史最高估值筹集了资金。这些钱足以让它们运营3~4年。目前,大多数公司已经靠消减成本延长了18个月,因此大家并不是真的缺钱。
第二个因素,一级市场非常健康。许多公司为早期投资者和其员工提供了流动机会,这为公司稳定增长和扩大规模争取了时间。此外,也有其他因素阻碍公司触发IPO,特别是高估值问题,如今估值已经回归正常,尤其是企业软件领域。
我们预计,2024年会有15~20家科技公司冲击IPO。同时,考虑到6个月准备期,许多公司会将2025年Q1作为冲击目标,2025全年也会非常繁忙。
Q3:这些公司在IPO解冻前做了什么?
Wong: 以我18年的从业经验看,这些公司的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它们控制烧钱速度来维持运营。 因此,绝大多数公司并没有我们在此前周期中见过的资金压力。直到2023年Q4,市场才开始真正解冻。目前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层破裂,后面你将看到后期融资活动全力回归。
二、请坦然接受高估值的破灭
Q4:现在只有AI公司能够筹集到大额融资吗?
Wong: 并不是,至少我们看到的是全方位的,包括协同软件公司、API公司、网络安全公司——这些是除AI之外最活跃的领域。
Q5:企业如何重新打量自身估值和上市计划?
Wong: 如果你能将公司的年增长率保持在30%~40%,大约每两年翻一番,就有希望逼近2020年、2021年的高峰估值。目前,大家已经认清零利率时代的庞大估值不会在近期重现,你只能接受现实。我观察到,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者在股价下跌50%、60%时,能够意识到这是宏观环境因素而非公司经营不善,但一级市场的投资者还受困于过去的高估值中。
Q6:哪些公司有机会冲击IPO?
Doyle: 理想情况下,对于传统软件公司,增长率在30%~40%以上,年收入达到2亿美元以上。投资者希望看到公司已经盈利,或在接下来四个季度内有明确的盈利前景。他们想看到的公司是市场领导者,并能提供差异性产品。对于符合这些要求的公司,投资者的热情将会最高。此外,能让投资人理解,讲出浅显易懂AI故事的公司,也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Wong: 目前大约25%~30%的独角兽都是零利率时期的“泡沫”独角兽。因此,最终可能不到20%,甚至不到10%的独角兽会IPO上市,有相当大比例的公司会被收购。不过,一些公司也得以休养生息,建立起真正的业务,从而实现正向现金流,年收入达2亿~4亿美元,相信市场会在2025年~2027年回馈它们。
Q7:谁会成为并购交易的买家?
Wong: 目前,大型科技公司受到相当严苛的审查,而它们曾经是许多初创企业的高价收购者。但是另一类买家也正在崛起,我认为像Crowd Strike这样的公司,它们的市值大约为800亿美元,或者像Atlassian,市值500亿美元,以及Okta和Twilio也开始关注一些小型初创公司。未来,你将看到在5~7年前成功IPO的公司变身“新一代买家”——可能进行小规模收购。
三、新上市公司至少要有2.5亿美元营收
Q8:PE会购买独角兽公司吗?
Wong: 与一两年前相比,现在情况变化不大。这些团队非常专业,总是在寻找较小的企业进行整合,关注年收入2~3亿美元以上的平台型企业。也就是说,他们对后期融资轮或IPO阶段的公司始终抱有兴趣。
Q9:我们处于AI“幻灭的低谷期”吗?
Doyle: 投资AI的挑战在于大多数公司尚未成熟。即便在AI炒作鼎盛期,二级市场也对投资“未来”非常谨慎。预计AI基础设施厂商将成为首批颇具规模的公司;接下来才是看似热闹的软件公司。
Q10:投资者认为何种公司能够冲击IPO?
Wong: 10年前,一个公司想上市至少要达到1亿~1.5亿美元营收。现在如果你想冲击IPO,至少要有2.5亿~3亿美元的营收,而理想情况是有正向现金流。
Doyle: 如果你要推出一个IPO故事,就要让投资者看到他们目前无法获得的东西。例如,二级市场目前最缺的就是增长。超过50%的科技公司增长率低于10%;只有5%的科技公司的增长率超过40%。因此,请表现出你的可持续增长。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愿意为增长倾斜,他们希望看到盈利和最低投资效率标准。
四、结语
讲个笑话。小公司会因为没找到PMF迅速倒闭;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也可能因为没找到PMF而倒闭,只是它们的倒闭是烧光数亿美元融资之后。
一般而言, 失败往往发生在创始人疯狂试错的创业初期。 如果公司撑过了初期,并展现出诱人的增长率,就会吸引风投资金。后续随着投资者“送钱”越多,创企业失败的频率也会越低,但这不代表不会失败。尤其是当风投没有余粮时,就像从2022年开始发生的事情。
早期风投机构Venrock负责人Bryan Roberts曾表示,每位投资者会遇到自己认为“物有所值”的公司,甚至愿意为此承担额外风险。Venrock会重点考虑新晋创企的经营者,以及他们是否会在市场上提供一些差异化产品或服务。
成长投资者更看重数据和财务状况,以及公司能否控制成本、实现盈利。一位投资人曾表示:我们看到,有能力根据市场放缓重置成本基础的公司,与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公司,会走上两条道路。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会影响公司实现盈利规模和达到这种规模所需要的资金。
或许你不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谁找到了PMF,谁的商业模式无懈可击。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当大家都突然缺钱时,孰优孰劣将一览无余。总之, 不要被IPO复苏冲昏头脑,2024年的独角兽灭绝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