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回归创业状态,员工自称“难民”
48岁的无招 (花名,本名陈航) 回归钉钉后,开启了一场疯狂的作风整顿。目的很明确,就是让钉钉回归创业状态。
4月初,网友在社交媒体爆料钉钉的新作风——有五条,基本上覆盖了考勤、打卡、工作效率、管理和产品认同感。具体包括,9点上班,开早会、晚总结,以及团队不能太松散,午间13:15 后进入工作状态,上班禁止玩手机,看微信、微博和小红书。
尽管钉钉未对外正式回应,但也没有否认。钉钉内部人士告诉“局内”,上述说法基本上都是准确的。
这对习惯了10点上班,偶尔摸摸鱼,洗洗班味的打工人而言,天似乎都塌了。陈航虽然人还未到,但那个喊着“向死而生”、“要用产品证明自己”的极致控制狂“老板”的形象却立即让员工们瑟瑟发抖了。
有钉钉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的标签介绍都改了:钉钉开始卷了,没时间下棋了。还有网友跑到友商飞书员工那里留言:招人吗?救救钉钉难民。
打工人的怒火还烧到了钉钉产品和阿里文化上。有网友感慨钉钉的“监控文化”,说“怒退了”,北邮人论坛上甚至还出现了钉钉的避雷帖。还有网友忍不住嘲讽,一股浓浓的“牛马”味。
互联网上弥漫的质疑声浪,多少是有点打工人职场环境恶化的一种投射。但三进阿里的无招、一手创办钉钉的无招,被人送上“疯子” (褒义) 称号的无招,都显现出阿里AI大战略下的一种破局心态。
作为阿里TOB业务的灵魂人物,陈航在钉钉享有绝对的话语权。不过,想通过权威驱动一支上千人的队伍,重新出发,再创业,依然是个不小的挑战。
一
在陈航回归前,钉钉的CEO是叶军 (花名:不穷) 。叶军的花名“不穷”,源自《道德经》“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其管理风格相对平和,更宽松,也更注重团队安全感。
四年前,2021年,钉钉战略调整,陈航卸甲而去,接手的正是叶军。命运的齿轮转动,谁都没想到,二人去留还可以再次发生扭转。
这种位置互相调换发生两次的概率有多大,也许比雷军因为小米汽车智驾遭遇黑天鹅的概率还要小。但是历史还是惊人地发生了。
二人价值观念的差异,无疑放大了员工的不适。对陈航时代抱有很大偏见的梁丰 (化名) ,回忆起陈航管理风格上的“极端”,依然怨气深重。
他觉得,陈航对员工要求太严格了,从来不正面激励,只会负面打压,无论员工干得好坏,会斥责为“垃圾”,一开会就是习惯骂人。以至于,他给出有点令人哭笑不得的判断说,陈航时代的钉钉,根本不适合备孕家庭。
说的更猛烈的话,小编也不敢写。
这或许解释了社交媒体上为什么到处弥漫着钉钉员工的“焦虑”。严格考勤制度的目的,或许是让员工更有事业心意识,但实际上,在当下一个非上升期的职场环境,尤其大厂,人事关系复杂,裁员成为降本增效的常态,要求所有人员完全保持创业激情,可能适得其反。
一位在钉钉工作一年后离职的Z世代员工看来,无论加班文化在大厂多么严重,但是拿到明面上白纸黑字,强制要求员工加班,也会格外引起人反感。
当前职场生态已经远非2015年——无招带领小团队在湖畔学院创业的时代了,那时候,因为没有资源,没有支持,如小透明一样的存在,大家只想证明自己。 而现在,钉钉已经是一个拥有上千人、每年营收30亿的中等规模的公司了,依靠军事化的管理风格和创始人的权威驱动,提升组织效率,势必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梁丰甚至告诉“局内”,有一些钉钉绩效不错的老员工, 已经开始准备出去寻找新机会了。
二
这不是陈航第一次面对内部的动荡。陈航的过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阿甘”版本和“李云龙”版本的结合:强烈的信念、超凡的执行力和强悍的管理风格。
有关他的故事,传播最广的就是,2014年5月,接手“来往”失败后,带领五个人,在马云最初创业的湖畔学院,埋头苦干6个月,闭关修炼,最终捣鼓出一个企业应用产品钉钉。
此后的钉钉狂飙突进,成为企业级市场上用户规模最大的一款应用。这不仅拯救了陈航,更是让在即时通讯领域一直失败的阿里脸上也有了光。到2021年陈航离开时,阿里已经成为一家用户超过3亿、超过1500万家企业组织在线的企业服务巨头。
在创办钉钉的前夜,或许是陈航人生的至暗时刻。
2013年,他负责的来往失败,团队解散。来往,是阿里集团和马云全力想要打造的一款对标微信的TO C产品。这个产品的失败不仅宣告了阿里在社交即时通讯领域的努力成为泡影,更是奠定了外界对阿里没有TO C基因的认知。
当时集团内部对陈航的新项目也有不少冷嘲热讽。近500人的团队,走掉一半,几乎没人看好他。“大厂包袱”沉重的阿里集团也低调了许多,不敢再大张声势,将其当成核心项目来孵化了。
此后陈航创办钉钉的过程,或许都被陈航在各种场合说了有八百遍。如何调研共创企业,打磨产品的细节,不厌其烦地和用户交流,他自述自己当时至少拜访上千位客户。甚至在去公司附近的早餐店吃小笼包时,还会安利自家产品,还要拉着老板家人一起开个“钉钉免费视频会议”。
这种疯劲后来也体现到他2021年出去创办两氢一氧中。有去两氢一氧面试的网友爆料称,面试要求先买耳机,在面试中讲述产品体验。
陈航确实和很多强调执行力的高管不一样,他不仅拥有打造出一件产品的决心,更是真的把阿里早期的创业精神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念。
2023年年底,他在接受腾讯《深网》采访中,把阿里分成有形阿里和无形阿里。
“有形阿里是在一个组织架构下做一个业务,而无形阿里本质上是一个创业者对梦想的坚持。 实际上我们继承了阿里当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内心坚持的声音”。
这些话,换个人说,可能多少有点彩虹屁的味道,但是从“疯人”陈航嘴里说出来,就要真诚许多。
说这些话的意味,也很微妙。这一年,阿里开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组织变革,元老级人物蔡崇信和马泳铭分别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吴泳铭对陈航有知遇之恩,之前被纳入阿里云的钉钉也独立出来。钉钉的形势似乎都在为他的到来,铺垫好了一切。当时阿里高层已经频频向他递橄榄枝,但是他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但是从个人的情感上来看,仍然是一种迟到的补偿。离开两年后,在阿里邀约回归的信号发出后,陈航首次回应媒体,当初离开是因为集团要云钉一体化,“我只能离开,钉钉的使命一直是为中小企业而生,在战略方向上我和集团有些不一致。但钉钉始终是集团的,以集团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
直到快两年,他才终于答应回来,继续带队钉钉。
三
站在局外的视角来看,陈航的归来,或许可以帮助钉钉打开新的局面。
一位和钉钉有业务合作的人认为,创始人陈航可以为钉钉撬动更多的资源,帮助更多项目的落地。
他的言外之意是,陈航作为创始人,对钉钉更了解,也更懂得钉钉客户的需求。一个最了解自己产品的人,亲自带领团队往前走,方向和速度都会显得更快准狠。
这或许正是阿里AI 战略时代最想要的人,不仅能打仗,而且更有机会打胜仗。另一层不言而喻的关系,还在于阿里CEO吴泳铭是陈航的师兄,与陈航有知遇之恩。
这些解读都有它的意义。据“局内”分析,很可能还有一层原因,钉钉的前任CEO叶军的思路,和阿里战略高层发生偏差。
钉钉成立十年以来,它的定位一直是面向B端的企业,它的用户数超过7亿,生态伙伴总数超过5600家,企业组织数维持2500万家的规模。
而去年9月,叶军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说,“我们过去走的太累了,我们要创新”,不要做B端付费,而是尝试C端付费。
随后钉钉推出了“钉钉365”,面向个人用户在工作场景中提供AI产品包,包括钉钉AI搜索、个人AI助理、个人认证等10+项最受个人用户欢迎的能力,都将打包进“365会员”,提升超级个体的创造力。
但“超级个体”的相关内容,随后几乎消失于钉钉的官微中。这或许也暗示了钉钉“c 端付费”的不顺利。如今钉钉365会员,首月连续包月,从19元/月的尝鲜价,降到1元/月。
钉钉在C端用户的尝试,很值得鼓励,但是钉钉需要证明其AI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今年2月DeepSeek,刷新了大众对AI 的接受度,应用端的AI 产品层出不穷,各种切入营销、教育、推广、聊天等场景的AI 应用令人眼花缭乱,抢夺流量和入口成为全行业的竞赛新方向。
用户似乎并没有从钉钉365会员的使用中感受到令人惊艳的服务。春节期间,钉钉利用淘宝生态位优势,将钉钉365会员作为奖品,给淘宝用户提供福利,但社交平台上很多抽到钉钉会员的用户,转身来到小红书上售卖。
钉钉365会员制“冷寂”后,钉钉很快推出新动作,3月17日,钉钉给企业派发“AI 员工”,切入今年最火的智能体,即用AI 数字人直接接入企业的微信号和官网,让AI 员工直接来干活。AI客服/助手的功能还有很多,比如帮你阅读文档,整理聊天记录,甚至还可以帮你请假,订机票。
这听起来很酷,似乎也更符合当下AI 应用的最新潮流。但是品味完后,很多打工人恍然悟到,这最终还是要革自己的命,把AI都教会了,还需要自己干嘛。
对于saas办公软件平台,终究是服务企业老板还是服务打工人,这是钉钉曾经的困惑,也或许是钉钉、飞书、企业微信始终走不出亏损边界时,不得不自我怀疑的时刻。
但一直致力于利用数字技术服务中小企业的陈航,似乎不会迟疑。2023年钉钉生态大会上,陈航作为创业者的身份上台演讲,他提出:要做小钉钉、做好钉钉、做酷钉钉。每一句话指向的都是B端企业而非C端用户。
他麾下的钉钉获得活力,是因为和企业的共创,短暂的离开阿里创业,也是利用数字技术服务中小企业。更多的考虑,或许还在于,相比“赚C端的钱”,在AI 时代,B端企业的数据和入口市场拥有更多想象空间。而一个信念坚定和具有破釜沉舟的爆发力的人,对钉钉而言,现在正合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局内 ,作者:佩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