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面孔:曾是风光无二的“第一股” 如今黯然离场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24年1月25日,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 (002776.SZ,以下简称“*ST柏龙”) 八年多的资本市场之旅画上了句号。


尽管在这一天上证综指重新站上了2900点,但*ST柏龙的行情曲线不再显示了。


由于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条件,这家昔日的服装设计第一股被深交所摘牌,没有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直接进入了全国股转中心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与此同时,昔日的深市珠宝第一股*ST爱迪也在退市摘牌的过程中,这家集珠宝首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品牌连锁为一体的珠宝品牌企业也将因为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而退市。


这并不是2024年最早挥别A股的企业,就在1月9日,温州首家A股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ST华仪”) 同样因为面值结束了自己的资本市场之旅。


1月19日,在证监会开年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介绍了退市新规实施以来的情况,退市制度落地三年以来,共有127家公司退市,其中104家强制退市,强制退市数量是改革以前10年的近3倍。


而回看那些挥别资本市场的公司面孔,其中不乏昔日的明星股,也有顶着“上市第一股”的行业龙头,更有在市场纵横捭阖的资本集团,名声响亮的大型房企……


面值退市是重灾区


对于A股来说,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落地,A股注册制向前再迈一步,更加严格的退市制度落地实施。


在此轮退市制度改革中,沪深交易所全面修订了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Wind数据显示, 自1999年以来,共有237家企业退出A股。而退市制度实施三年以来,就有128家企业退市, 其中2021年、2022年退市企业数量分别为17家、42家。


2023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达到45家,其中43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从板块来看,这45家退市公司中,34家来自沪深主板,占比75.56%。此外,创业板退市公司有9家,科创板退市公司有2家。


自2023年年初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83点,跌幅5.935%,其间最大回撤20.32%,2024年初至2月2日,上证指数跌幅为8.23%。随着市场波动的加剧,面值退市的公司开始增加。2024年以来,ST鸿达、*ST博天等公司也发布了退市风险提示公告。


郭瑞明表示, 2023年面值退市的数量接近全部退市公司的一半,市场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机制开始形成;此外,重大违法类退市增多,2023年8家公司因达到重大违法标准进入退市程序。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发现,*ST华仪 (退市) 、*ST华仪 (退市) 、*ST海投 (退市) 、*ST弘高 (退市) 、ST阳光城 (退市) 、*ST天润 (退市) 、*ST搜特 (退市) 、ST泰禾 (退市) 、*ST紫鑫 (退市) 、*ST嘉凯 (退市) 、*ST宋都 (退市) 、ST粤泰 (退市) 、ST美置 (退市) 、*ST中天 (退市) 等多家公司都因为面值原因退市。


从上述名单中不难发现, 退市企业中不乏知名房地产企业。 近两年来,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部分上市房企更是面临退市风险的挑战。


2023年8月16日,ST阳光城公司股票正式被深交所摘牌,公司股票在2023年5月15日至6月9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2023年8月4日,昔日千亿房企泰禾集团,同样因此原因离开A股。


同为房企,曾有“四川一哥”之称的明星房企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23年6月6日因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低于1元终止上市。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显示,自2002年6月以来,已经先后有10家房企因为面值在A股退市。


昔日“第一股”们黯然离场


1月9日,上交所发布《关于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公告》,决定终止*ST华仪股票上市。公司股票于1月16日终止上市暨挂牌,成为2024年A股退市“第一股”。


作为老牌风电企业,*ST华仪还是温州首家A股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公司在2007年借壳苏福马重组登陆A股市场。但由于涉嫌信披违规,*ST华仪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ST华仪2017年至2022年的年度报告均存在虚假记载的情况。因此,业绩不真实的*ST华仪触发多项强制退市条件,最终因最先触及的面值退市原则而被动离场。


在退市名单中,有不少类似*ST华仪一样的公司,他们都顶着行业“第一股”的名头,如今惨淡收场不免令人唏嘘。


再如上文提到的*ST柏龙,公司昔日被追捧为A股“服装设计第一股”,于2015年6月26日上市,股价最高曾达到85.75元。


再如曾经的“区块链第一股”*ST易见,公司股价一度达到30.33元,因2015年至2020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于2022年5月18日被上交所强制退市。


再如昔日被称为“中国版ZARA”“女装第一股”的服装品牌拉夏贝尔,也没有逃离退市的命运。由于连续两年上市公司的股东净资产为负值,拉夏贝尔A股股票于2022年5月24日被上交所予以摘牌。


而同为服装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商赢环球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22年6月30日终止上市暨摘牌。商赢环球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7月7日上市,旗下的APS专注于高端运动产品的生产,主要客户有安德玛等。


两企业涉嫌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


泽达易盛 (天津)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ST泽达”) 、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ST紫晶”) 则是存在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多项违法行为,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其也成为科创板首批退市企业。


*ST紫晶于2010年成立,是全产业链产品技术的光存储科技企业。公司于2020年正式开始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交易,是梅州高新区 (广梅产业园) 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时,*ST紫晶头顶“光存储第一股”的光环,上市仅三年,就沦为“首批科创板退市公司”。2023年7月,*ST紫晶被上交所终止上市暨摘牌。


通过证监会对*ST紫晶的调查可以发现, 从最初的招股书开始,*ST紫晶的财报就是一场“骗局”。 *ST紫晶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和验收单据入账、安排资金回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同时,*ST紫晶《招股说明书》未按规定披露的 2016年末、2017年末以及2019年上半年末对外担保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1000万元、7500.12万元。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ST紫晶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余额合计13500.12万元。


上市后,*ST紫晶继续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且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作为市场上并不多见的欺诈发行同时信息披露违规案例,*ST紫晶被给予了严重的行政处罚,而服务其上市的中信建投等中介机构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中信建投以及致同会计师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四家涉案中介机构还签署承诺认可协议,交纳承诺金合计约12.75亿元。


*ST泽达则是继*ST紫晶之后,第二家遭立案调查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公司2020年6月23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其业绩造假横跨上市前后,长达六年,直至2022年3月董事长林应、财务总监兼董秘应岚被调查。


2023年4月,*ST泽达因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在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被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应退尽退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34年发展历史,A股退市生态经历了一个前期平淡、后期逐渐热烈的演变。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自“退市新规”发布以来,A股年化退市率翻倍增长,然而与境外发达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场对于“A股进出动态平衡/优胜劣汰”生态的需求愈发迫切。华泰证券深入剖析英美日韩等境外市场的退市生态发现,成熟市场中退市现象更普遍,2020年退市新规以来A股年化退市率翻倍 (0.8%) ,但与美股 (2018年以来平均8.5%) 相比依然较低。


在谈及市场上关于“A股退市率不高”的观点时,郭瑞明称, 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应退尽退”,在退得下的同时还要退得稳, 也并不是退得越多越好。以美国为代表的境外市场退市是以私有化、被其他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为主,是自愿退市为主,有些市场自愿退市占总退市比例超过90%,真正强制退市的比例也不高。这些公司退市是自身公司战略考量,主动作出的市场化选择。A股强制退市的公司不少,但重组退市、主动退市案例大幅度少于境外市场。


郭瑞明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通过吸收合并等方式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完善破产重整制度。同时,严格执行退市规定,坚持“应退尽退”,严厉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保壳”行为,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坚决防止“一退了之”。公司及相关方违法违规的,即使退市也要坚决追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 ,作者:李佳屹、 陈咏骐、姜鑫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