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焦虑与内耗的解药:把自己活成一家“时间银行”
我之前用过一款日记软件,叫做Day One。它有一个有趣的功能,能够看到“往年今日”,也就是在过去每一年的今天,你都记下了些什么。
我觉得这个功能十分有意思,因此后面换软件之后,也会想办法实现这个功能。
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通过这个功能,你能够用一种更长期、更持久的视角看待自己,你会发现:
许多在当时耿耿于怀的烦恼,一旦把时间拉长,其实都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同样,许多在当时觉得只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一旦经过了时间的润色,也许就会成为记忆里的一抹亮色。
你会意识到:我们的生命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连贯的。我曾经原来是那样想、那样做的,而正是我曾经的所思所做,才造就了现在的这个自己。
同样,我现在的每一个思考和行动,又在塑造着未来的自己。那么,当未来的我回顾过去,是会感谢今天的自己,还是会后悔?
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视角。
你会发现,把时间拉长,你看待许多事物的眼光会全然不同。你不再拘泥于它在当下会如何,而是能够跨越更宽广的生命长度去看待它,思考它会对你在将来带来什么、造成什么影响。
这也就是我今天想跟你分享的思维方式: 把“过去的我”和“未来的我”联系起来,从整个生命长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孤立的当下。
它曾经使我获益良多,我想,它也能对你起到一些帮助。
1
举个例子:拖延。
许多人总是喜欢放着问题不去解决,拖到最后一刻才去行动。这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最常见的就是这么一种心态:
这件事情太麻烦了、太困难了,我不愿意经历面对它的痛苦,因此我想把这种痛苦延后,来避免让“现在的我”去经历它。
但问题在于,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透支未来”的心态:我们凭什么认为“未来的自己”就能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呢?
实际上,一个残酷的现实是:
-
绝大多数问题都不会自己消失,它总是需要你去做出决策和行动;
-
同样,绝大多数问题都不会越拖越容易,而只会越拖越困难、越拖越麻烦。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1)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可能会恶化,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会带来新的挑战,从而变得比原先的问题更困难、更复杂。
2)从你把它推迟到真的去解决它的这个过程中,新的问题又会产生。你当然可以继续推迟,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无限推迟。于是,很容易使得许多问题堆积在一起,再也无法延后。
这就会导致:你原本可能只需要面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但现在却要面对一堆复杂的问题。
所以,如果有一个问题迟早都需要解决,而你由于害怕而不断拖延它,那就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给“未来的自己”挖坑,增加无谓的负担。
同样,简单的道理:当下的我们相对于过去而言,其实也是“未来的自己”。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也许有很多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过去的自己”的拖延。
而这种负担,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它们完全是自寻烦恼。
2
事实上,你可以这样想:命运其实已经眷顾了我们。为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它贴心地提前给了我们警告,让我们可以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从容地一件件去处理。
但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辜负了它的好意,坐视问题产生而不去阻止和干预,让它一天天地发展壮大,最终只能由“未来的自己”去吞下苦果。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们只是得到了暂时的麻痹,让自己沉浸在“我暂时不用去面对这种痛苦”的虚假的欣慰之中。
并且很多时候,由于问题并没有真正被解决,它依旧会悬在我们心上,不断涌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无法得到真正的放松和快乐。
这是一种真正的、毫无意义的买椟还珠。
但反过来,你可以用一个思维方式,彻底扭转这个问题。
什么思维方式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始终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
我能做些什么,为未来的自己提供帮助,帮他/她减少烦恼和担忧?
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自己所有的选择,其实都必须由“未来的自己”来进行兜底,你就会发现:与其拖延,不如一鼓作气赶紧把事情搞定,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为“未来的自己”减轻负担,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3
不仅仅是拖延,一旦你把“现在的自己”跟“未来的自己”联系起来,意识到:你当下的一切选择,都会对未来的自己造成影响,你会发现,你会充满行动力,许多所谓的障碍都会迎刃而解。
举个例子,许多人不喜欢锻炼、总是熬夜、透支身体、胡吃海塞……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不健康”吗?
不是的,是因为他们当下能够得到快乐,而体验不到“不健康”的恶果。
但是,这个“不健康”的恶果,始终需要由自己来承担——这不是我们“假装它不存在”能实现的,它不以意志为转移。
再者,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身体状况可能会逐渐走下坡路,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能够支配的时间和精力都会越来越少……那么,现在的问题,到了将来很可能被放大;而现在能解决问题的行动,到将来很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局限和约束。
你在当下享受多少快乐,在将来可能就要付出同等 (甚至更多) 的努力去改善状况。
所以,一个简单的建议是: 想象自己的未来。
你可以想象两种生活:一种是最不乐观的状况,想象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会怎么样,会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会如何看待曾经的自己。
然后,再想象一种乐观的状况,想象自己最理想的状态,想象你会如何度过每一天,想象你的身体和头脑在多年后仍然保持敏捷、活力,想象你比现在拥有更多的闲暇,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你可以做多少事情。
再问问自己:你更愿意过上哪一种生活?你觉得目前的状况,正在向哪种方向倾斜?
这会为你提供充足的动力,让你能够立刻行动起来,用“将来的收获”来驱动当下的自己。
4
这是从现在看未来,反过来,从未来看现在,同样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什么作用呢?它可以起到 “榜样对齐” 的效果,为你提供充足的勇气、力量和动力,让你冷静下来,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一些喜欢的人物,他们一定具备一些你想要的特征,是你憧憬和努力的方向,也是你的榜样。
那么,下次当你遇到问题时,不妨想一想:如果换成他,他会怎么想,怎么做?他如果看到你这样,会对你说些什么?
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是:哪怕是针对5岁的孩子,当让他们有意识去思考“在这个情景下,蝙蝠侠会怎么做”时,他们普遍都能表现出更佳的执行和控制功能。
如果你不容易找到这个榜样,那么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想象未来的自己,问一问自己:
如果是未来更聪明、更睿智、更充满智慧的你,面对这样的情境,会怎么做?
这相当于让未来更聪明的你,“穿越”回现在来帮助你。你会切身地感受到:我并不是孤立的、静态的,我的过去和未来都是我的一部分。我正是解决了现在的问题,才成为了未来更聪明、更睿智的自己。
那么,还有什么能打倒我的呢?
这可以帮助你警醒过来,让你用一种更冷静的心态面对当下的问题,更加从容地去行动。
5
前面讲的,是“未来的自己”,那么,“过去的自己”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它的一大作用,是提供一个复盘的视角,让自己能够从更长的角度去回顾和审视,发现哪些才是真正对自己重要的、哪些是并不重要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烦恼,原因只在于注意力和威胁敏感的双重作用之下,把事物的风险因素放大、再放大,从而让它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近、似乎高大得无法战胜罢了。
就像你从特写镜头往里看,看到了一头猛虎。但如果你把镜头拉远,你可能会发现:这头猛虎原来跟你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它压根无法真正伤害到你,只是你先前被镜头所困住,看不到彼此间遥远的距离而已。
因此,一个简单有效的建议就是:如果你对眼前的事情感到焦虑,不妨退一步,把目光拉远一点,从更长远、更高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把时间拉长到半年、一年、五年、甚至你的一生,再问一问:它还严重吗?
这个简单的技巧,就叫作 “心理距离” 。你跟一件事情的心理距离越近,就越容易受它影响;反过来,你跟它的心理距离越远,就越容易冷静、客观地处理它,摆脱情绪的干扰。
许多时候真正阻碍我们去解决问题的,不是问题本身有多么困难,而是我们对问题的恐惧。但一旦你把“心理距离”拉远,你就会发现:这种恐惧压根不存在,它只是你的错觉而已。
所以,即使你不喜欢做日记,有一种方式也是可以试试的,那就是试着记录下自己焦虑和担忧的东西,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去回顾,看看这些记录下来的焦虑,有多少真正发生了?它们真的像你担忧的那么严重吗?
你也许会发现,原来自己之前的担忧,都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这是一种良好的锻炼,一旦你适应了这种视角,就再也不容易被无谓的焦虑和恐惧所困扰。你会清楚地知道:它们只是被你的注意力夸大了而已。
6
另一方面,把“过去的自己”跟现在连贯起来,也能为你提供动力和支撑。
我在文章里提过:当我们面对问题时,主宰我们思考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 “内隐自我” 。它由我们的经验和行动构成。我们做过什么事情、面对过哪些困难、解决过什么问题、是对出错耿耿于怀还是对成功印象深刻……
这些,都构成了我们的“内隐自我”,也就是我们脑海中对自己的判断和预测框架。基于这个内隐自我,大脑才会决定我们如何看待当下的问题,是充满自信,还是感到恐惧。
它就像我们的身体状况一样:你越“强壮”,越精力充沛,就越不容易被问题困扰;反过来,你的体质越弱,就越容易把困难放大。
所以,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 日常生活中,多积累一些自己“做得好”“做对了”的记忆和经历,潜移默化地给自己正向的肯定和暗示,不断丰富自己的内隐自我。
这些经历可以非常小,比如:做对了某个决定、得到了别人的赞赏、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产出了满意的作品……这些都可以。
关键在于,要把它变成习惯,下意识地去收集和积累。就像养料一样,让它不断滋养你的内核,让你的内核慢慢变得强大,无所畏惧。
这会是你对抗困难、获得自信的最好来源。
7
最后,分享一个我十分推荐的增强日常幸福感的方式: 主动留意和记录美好的时刻。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忙碌奔走,很容易忽略生活中许多微小而美好的事物。那么,试着让自己静下来,有意识地回顾和感受曾经打动过你的美好点滴,既是一种有效的疗愈,也是一种对洞察力和感受力的训练。
比如:打开相册,翻出一张照片,问问自己:这张照片是在什么场景下拍摄的?你还能不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受到当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和心情?
或者,翻开日记和资料,找到自己第一次获奖的经历、被公开表扬的经历、第一次约会的经历……
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地留意和记录一些让自己感动的细节,然后拿出来回味。
这些事情可以非常小、非常琐碎。比如:
-
读书时,发现作者的观点跟自己一致,并且讲得非常到位;
-
看到一个令自己捧腹大笑的视频;
-
刷到一个令自己神往的景点,计划找个时间去逛逛;
-
听到一首令自己能暂时放下压力和烦恼的音乐;解决了一个困扰自己许久的小问题;
-
……
甚至,哪怕只是片刻的感受,也可以记下来。比如:
-
运动后,疲惫一扫而空,脑子特别清醒;
-
读到一段文字,心有所感,脑海中有许多想法飘荡;
-
提出的一个想法被采纳了的小小雀跃和成就感;
-
……
然后,在疲惫的时候,忙碌的时候,不妨让自己静下来,暂时忘掉工作和生活中的焦虑和烦恼,回顾自己曾经这些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的经历。
这是一种为自己注入能量的极好方式。
8
稍微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
我想跟你分享这么一种思维方式: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连接起来,从整个生命的长度去看待事物和自我认知,而不局限于孤立的当下。
这样做的作用是:
对未来而言:
-
能够避免自己拖延,对未来的自己负责;
-
能够鼓励自己行动,提前预支未来的收获;
-
能够做到“榜样对齐”,给自己勇气和支持。
对过去而言:
-
能够拉长视野,让自己不受困于无谓的烦恼里;
-
通过丰富内隐自我,让自己更加充满自信;
-
通过记录美好瞬间,为自己提供幸福感。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