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亿单月票房的奇迹真相:国产电影份额又减少了
如火的7月中国影市,单月票房近55亿元,相当于2008年全年票房产值。7月推出了三部巨星级国产片,《捉妖记》以22.4亿领衔,目前正在逼近《速度与激情7》在今年上半年创造的中国影市新纪录24.2亿;《煎饼侠》11.5亿;《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以下简称《大圣归来》 )9亿。
怎么做到的?影片质量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它们的各项新纪录创造于一个名义上无法承认但实质上真实存在的国产片保护月里。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至少不会有三部影片累计超过40亿这样的惊人体量赋予国产片。
形势堪忧,赶紧调控,再现2012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月14日对外公布的上半年电影市场数据,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03.63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95.36亿元,进口影片108.27亿元——国产片份额占比为46.83%,近三年来的最低点——2014年该数字为48.27%,2013年则为63%。
2012年时该份额数字更惨烈——仅为34.75%。原因是当年年初进口片配额政策调整,新增了14部特种分账片,“侵占”了3D、IMAX两类高票房产出的银幕,而彼时的《复仇者联盟》以及《泰坦尼克号3D》正是在这两类银幕上的“独占”刷爆了中国影市各项纪录,最终导致进口片一边倒的中国影市危局。当年暑期档开局后,7月随即进入名义上不存在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国产片保护月,《画皮2》一片独挑大梁砍下7亿票房,位列全年第三位。
三年后,2015年,同样是上半年国产片票房占比堪忧,同样是进口片刷爆市场数据( 《速度与激情7》24.3亿、《复仇者联盟2》14.6亿与《侏罗纪世界》12.93亿 ),也就有了同样的暑期档国产片保护月。
事实上,2015年的暑期档保护月比之2012年更甚,跨度近两个月——至今仍无强势进口片入局,看起来直到8月23日才会有劲敌《终结者:创世纪》来袭,论说“对手”成色,恐怕还是要算到9月8日的《碟中谍5》才构成对国产片真正的威胁。而2012年,7月27日《冰川时代4》已上映,最终获得近4.5亿票房,8月27日同时上映了《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超凡蜘蛛侠》,两部超级大片“撞期”,亦足见“调控”用心良苦。
官方对此情此景当然是意料之中又喜出望外,《大圣归来》竟然还惊动中宣部开起了研讨会,此规格通常可都是只有主旋律影片才能享有的。除此之外,市场也给予了三部强片超常的礼遇,攸关影片放映周期的密钥均被延长了一个月,将会直到暑期档结束。
谁是暑期档的主力观众?
以单月票房创纪录地超过50亿的7月为例,根据猫眼大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在该平台上以在线选座方式购票的用户中,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65%;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35%。( 一二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38个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城市,其他城市为三四线城市 )。
对照猫眼大数据中心春节档后发布的数据,春节档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与一二线城市几乎持平,约占49%。尽管春节档与暑期档都存在大量在一二线城市上学的青年返乡( 三四线城市 ),但或许是因为少了城市务工青年这一人群的补充,暑期档的一二线城市观众的比重更大,主力特征更明显。
另一组数据是用户年龄,猫眼方面此前发布过90后在线购票的占比2014年已达52%,80后为40%,70后为8%。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90后占比为58%,80后为34%,70后为7%,其他为1%。对照比较来看,显然90后在暑期档作为主力的特征十分明显,暑假的受益者是他们,在假期主力观影的当然也会是他们,而80后的暑期早已没有了假期,在观影频率上当然也不会因为暑期档影片热门而明显增加观影次数。
暑期档是青少年的档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影片、什么题材的故事、什么明星组成的卡司、什么量级的制作,为青少年(teenager)/90后服务就对了,影市的风暴发源地就在一二线城市,宣传资源以及舆论爆发力的焦点都应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暑期档是胜者全得的游戏,结构性的亚健康应关注
暑期档的竞争激烈程度堪称全年所有档期之最,据统计,6月~8月,有近70部新片陆续上映,平均每月超过20部。而一个略显苦涩的事实是,在蛋糕如此大的暑期档里,真正分到蛋糕还能尝到甜头的影片却屈指可数。
7月的高峰令人叹为观止,三强在7月创造的票房总和即超过40亿——约占到全月票房的72.7%,如果再算上《小时代4》《道士下山》 《栀子花开》,这六部影片就超过了50亿——毫无疑问,这是80/20法则的极致。
伴随三强密钥的延期,大多数影片却难以出头。以《破风》为例,国产片中少见的体育类型片,无论是导演林超贤还是主演彭于晏均是该类型片国内主创里数一数二的配置,而且影片本身所呈现的品质亦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但——上映13天了,仍然维持着刚刚过亿的局面,在喜欢这部影片的笔者而言,市场残酷的甚至有些不公平。
凡影科技合伙人王义之认为,电影市场的竞争是排位的竞争。不管是高产值档期还是低产值档期,能分到蛋糕吃的都是排位靠前的选手,剩下的有时候连汤都喝不到。
以今年6月底至7月底开画的影片为例,在影史最爆棚的7月里,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如下——
票房中位数为3.90亿元,而平均数为6.24亿元——两者差值近一倍,偏离程度较大,再观察第一名与中位数的比值为5.76,而第一名与第十名差距近33倍——前十名里的“贫富差距”极大。有意思的是,近四年来( 2012~2015 ),另一个“贫富差距”明显的暑期档来自于同样是将7月“调控”成为国产片保护月的2012年,是年6月底至7月底上映影片票房前十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差超三倍,第一名与中位数的比值达到了12倍之多,而第一名与第十名差距则接近30倍。
毫无疑问,暑期档是一个赢家通吃、胜者全得的市场,残酷程度不言而喻。那么在比中国更发达更成熟的北美市场,残酷程度又如何呢?笔者采集了2012年至2015年中美暑期档中7月( 6月底至7月底开画 )票房前十的影片,对比数据如下( 点击在新窗口可见大图 )——
有关中位数、平均数及首末比值的各项数据统计显示,北美的暑期档蛋糕的总量不仅比我国大许多,而且能够分到蛋糕并尝到甜头的也比我国多——平均数与中位数四年来基本上都非常接近,第一名与中位数最大差距不超过五倍,而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差距最大不超过15倍。相比于我国的相应统计数据,北美的暑期档颇有些皆大欢喜呢。
即便不看数据,相信大家也能发现,直到《滚蛋吧!肿瘤君》上映的8月13日,《捉妖记》才交出了市场领跑者的接力棒——在为后者喝彩之余,市场结构性的亚健康也应得到关注。
国产片成为暑期档大赢家固然令人振奋,但一方面不可否认因为保护月的存在其成色会有不足——去年在《变形金刚4》的碾压下,《分手大师》的突围,以及《小时代3》与《后会无期》的双姝争艳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另一方面,独乐乐总是不如众乐乐,市场如果能够结构性的共享繁荣,会比今天看到的那些令人骄傲的数据更加令全行业激动吧。
暑期档即将落幕,由于意外的灾难,《滚蛋吧!肿瘤君》或许难有惊喜了,其他影片是否能够联手掀起一个尾声的小高潮呢?不得而知,但可预知的是,随着《碟中谍5》的上映,国产片自强的梦境就要回到现实了,对于暑期档的成绩不能沉湎,一些幻象要清醒认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也应被关注——“调控”者和市场主体们都应真正地研讨表象背后的残酷。
本文图表制作:方塘,国内票房数据采自猫眼大数据中心,北美票房采自豆瓣。
本文首发于虎嗅,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作者微信公号察影(cha-ying),与你一起洞察和透视电影产业的谜题和秘密——我不是你的窗户,而是你的另一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