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年报,不能细看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图片来源 | AI制图
近日,江苏银行发布年报,2024年,营收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增速与城商行前三甲中的其他两家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相比,都是最高的。
从近十年数据看,江苏银行也是上市城商行乃至上市银行中,业绩成长性最强的一家之一。江苏银行的高成长性,应该说跟两任董事长夏平和葛仁余高度相关。
这二位在三家银行里搭档了十余年。2013年3月,原南京银行行长夏平就任江苏银行董事长,同年8月,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葛仁余也加盟江苏银行,任首席信息官、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这是二人的第三次搭档。早年夏平和葛仁余均任职于建行江苏分行,此后又都到南京银行任高管。夏平执掌江苏银行十年,将江苏银行一路带成了国内营收与利润首屈一指的城商行。在2023年,60岁的夏平退休,葛仁余从行长位置上升任董事长。到2025年,1965年10月出生的葛仁余也临近退休,江苏银行业绩依旧出色。
除了营收与利润增长不错,资产扩张和负债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不良率与2023年持平,拨备覆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江苏银行净息差下滑较多,是已披露年报的头部城商行中下滑最多的。因此江苏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增长缓慢,营收增长更多是靠投资收益拉动。
妙投去年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江苏银行业绩显现疲态,资产配置趋于保守,贷款收益下降带来净息差的下滑,资产质量的压力也在加大,对于营收与利润增长形成压制。
随着董事长葛仁余也临近退休,如果行长升任董事长,江苏银行将面临管理层的调整。对于新的管理团队而言,提升业绩增长的质量,是当务之急。
葛仁余执掌江苏银行第二年,关键业务数据依旧良好
与其他城商行相比,江苏银行的明显优势是体量大,由江苏省内多个城市的10家城商行在2007年组建,与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等由市级城市信用社组建的城商行相比,起点更高,网点更广。
江苏银行作为省内第一大法人银行,在江苏省内有着分布最广泛的网点资源,充分受益于经济大省“苏大强”的发展成果 。因此这几年里城商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截止去年底资产规模3.95万亿,仅次于北京银行的4.22万亿,居城商行第二位。营收和净利润则已经超过了北京银行。预计未来几年里在资产规模上也会超过北京银行,毕竟就基本盘来说,一个是省,一个是市,江苏省的GDP规模是北京市的2.75倍左右,而且北京市的金融竞争更激烈。
夏平和葛仁余均在2013年加入江苏银行。在二人的搭档之下,江苏银行业绩增长优异。2014年-2023年十年间,江苏银行营收增长193%,净利润增长231%,在头部城商行中,高于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南京银行,不过不及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在头部城商行中,江苏银行与宁波银行体量相对更为接近,都是竞争力不错的优质城商行。
2024年,葛仁余任董事长的第一个完整年度,江苏银行业绩增长也还不错。
资产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银行主业就是经营资金,把资金运用出去,形成资产,才能有收益。在金融需求不算充足的情况下,江苏银行资产扩张16.12%,是上市银行中表现不错的一家。在头部城商行中,北京银行增长12.61%,宁波银行增长15.25%,杭州银行增长14.72%,南京银行增长13.25%,江苏银行是增速表现最快的。
银行 | 资产规模(万亿) | 资产规模增速 | 营收(亿元) | 营收增速 | 净利润(亿元) | 净利润增速 |
---|---|---|---|---|---|---|
北京银行 | 4.22 | 12.61% | 699.17 | 4.81 | 258.31 | 0.81% |
江苏银行 | 3.95 | 16.12% | 808.15 | 8.78% | 318.43 | 10.76% |
宁波银行 | 3.13 | 15.25% | 666.31 | 8.19% | 271.27 | 6.23% |
南京银行 | 2.59 | 13.25% | 502.73 | 11.32% | 201.77 | 9.05% |
杭州银行 | 2.11 | 14.72% | 383.81 | 9.61% | 169.83 | 18.07% |
头部城商行2024年业绩增速对比
以不错的资产扩张为基础,江苏银行营收增长8.78%,与体量较为接近的宁波银行差别不大,略低于体量小一些的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盈利增长速度仅次于杭州银行,高于其他头部城商行。
在资产扩张中,信贷增长了10.67%,也是不错的增长水平。支撑信贷扩张的存款,同比增长了12.83%。总体来说也都还不错。
资产质量上,不良率也大体稳定,0.89%的水平,与2023年持平。拨备覆盖率为350%,依然是行业里的较好数值,不过与2023年底的389.53%相比下滑不少。
因此 从重要业务数据来看,江苏银行表现都还可以,依然处在较好的财务状态。
细看问题不少,净息差降幅居头部城商行首位,资产质量下滑
不过对关键数据进行拆解以及对比,会发现 江苏银行现在的增长压力、资产质量压力不小,虽然依然是非常出色的银行,但与其他优质城商行相比,愈加显得逊色。
首先,江苏银行的贷款增长、存款增长,表现在头部城商行中相对暗淡 。信贷增长10.67%,存款增长12.83%,与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一比,都略逊一筹。杭州银行信贷增长了16.16%,存款增长了22%,宁波银行贷款增长17.83%,存款增长17.24%,势头都比江苏银行要强劲不少。
信贷增长不及宁波银行,但资产扩张与宁波银行差不多,主要是因为江苏银行更多靠金融市场投资来实现资产扩表。金融投资规模1.53万亿,较2023年的1.23万亿增长24.39%,对资产扩张尤为重要。
其次,信贷增长不及其他优质城商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收益,使得江苏银行净息差下滑压力较大。 2024年,江苏银行净息差1.86%,较2024年的1.98%下滑了12个BP,降幅高于其他优质城商行。同样在2024年,宁波银行净息差下滑了2个BP,杭州银行下滑了9个BP,南京银行下降10个BP,北京银行下滑7个BP,都略好于江苏银行。 在头部城商行中,江苏银行净息差下滑幅度最大。
除了资产结构,信贷结构也影响了江苏银行的净息差 。2024年,进一步增加了对公贷款的比例,降低了收益率更高的个贷的比例。对公贷款从56.88%大幅上升到62.90%,个贷从35.83%下降到了32.21%。虽然江苏银行在努力做零售转型,但重心在财富管理上,零售AUM规模超1.42万亿元,稳居城商行首位, 在零售贷款上可能是“有心无力”,当下零售贷款不良率攀升,江苏银行在零售信贷上根基尚浅,贸然增加零售贷款比例,风险较大。
对公贷款中,继续增加了与地方基建相关的信贷投放,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降低了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建筑领域的贷款,整体上在向更加低收益低风险的领域集中。目前与基建相关的信贷在对公贷款中占比达到40%,制造业比例为23%。
小微贷款也是江苏银行的特色。2021年小微贷款余额超过4800亿元,2022年超过5600亿元,2023年超过6200亿元,比例稳定在贷款余额的35%左右,不过增量有所较少,2024年报没有披露该数据,不知道是否有所变化。
受以上资产结构调整影响, 江苏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幅较差,只有6.29%,与宁波银行、南京银行17%的增长相去甚远,只是略好于净息差低的杭州银行。
作为银行营收基本盘的利息净收入增长不佳,江苏银行营收增长主要靠债市的投资收益。2024年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了20.86%。
作为头部城商行,江苏省内最大法人银行,江苏银行没能在信贷上有更好的作为,更多靠金融投资来支撑资产和营收增长,不得不说是一种退步,毕竟信贷是银行的看家本领,另外也能更直接地支持实体经济。
信贷扩张不算强劲,主要靠金融投资来扩表,通常有几方面原因:
客群经营不佳,导致份额下滑。江苏银行在省内根基深厚,虽然面临国有大行业务下沉的竞争威胁,但竞争力还是比较稳定的。这方面原因可能占比不高。
也有可能是为支持地方上化债,从而增持一定的地方债或者城投债。
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 资产质量压力导致银行信贷投放趋于谨慎 。这方面可能性较大一些。虽然江苏银行不良率保持了稳定,但不代表资产质量也是如此。 不良率能维持不变,是加大了核销力度的结果,也就是通过消耗减值准备,把一部分不良资产消化掉了 。2024年,江苏银行核销与转出不良资产248.76亿元,较2023年的163.35亿元同比大增52%,这才让不良率数据变得好看。实际上不良资产规模是在增加的。从迁徙率来看,2024年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从2.13%增长到了2.36%,意味着从正常贷款滑落到关注类贷款的比例更高了。
信贷投放方向来看,个贷不良率依然在增加,2024年增加了0.09个百分点至0.88%,对公业务中的采矿业、批发零售、交运、住宿餐饮、信息技术等,不良率增长较快。
今年2月底,江苏银行以起始价3.47亿元挂牌转让总规模70.9亿元的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数据显示,资产均为个人网贷产品,逾期时间约3年(平均逾期天数1000天),涉及借款人33万户,单人最高欠款达62.71万元,平均未偿本息余额约2.15万元。这是行业惯例,不必过分解读,不过也表明江苏银行目前资产质量确实存在一定挑战。
在不良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江苏银行管理层可能有选择减缓放贷增速。
不良增长也让盈利遭遇挑战,江苏银行能有10%的盈利增长,更多是靠计提拨备的调节。拨备既要核销坏账,又要不影响利润增长,这也使得拨备覆盖率从389.53%大幅下降到350.1%。
临近退休年龄的董事长,以稳健为主
总体来说,江苏银行2024年业绩有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意味,资产规模、营收和利润数据都做得不错,但不能细看,再深入看业务发展的话,会发现:
资产规模和营收主要靠金融投资做起来,信贷的贡献度不足;
资产结构、信贷结构上,在往债券投资、政信类业务上倾斜,稳定性更强,收益不足,带来净息差的较大下滑幅度;
资产质量也远非不良率数据持平所体现的稳定状态,而是有一定的资产质量压力;
资产质量有压力的情况下,盈利又主要靠拨备调节来实现较好增长。
表面上岁月静好,实则有点暗流涌动。
葛仁余在2022年9月升任行长,一年后的2023年10月在老领导夏平退休后又接任董事长,执掌江苏银行。葛仁余长期主管信息技术,是少有的技术出身的银行一把手,业务上还是比较务实的,夏平时期的业务战略得以延续。
江苏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为,“做强公司业务,打造行业专长;做大零售业务,聚焦财富管理;做优金融市场业务,建立领先优势;加速数字金融发展,提升科技价值贡献;深化区域布局,推进综合经营;实施 ESG 战略,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战略指引下,长期以来江苏银行长于对公业务,既在本地的政信类业务上有优势,也培育了小微客群,近年来在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上着力打造专长;零售方面进展不算大,零售贷款规模有所增长,占比却在持续下滑。财富管理上,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突破1.42万亿元,贡献更多体现在稳定中间业务收入上,2024年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正增长3.29%,表现不错,而多数上市银行由于基金和保险行业的挑战,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是下滑的。不过财富管理业务还未能给江苏银行带来更多的低成本存款。2024年个人活期存款增长9%,是企业活期与定期、个人活期与定期四类存款中增速最低的。 成本方面,2024年江苏银行存款平均成本为2.10%,相比之下宁波银行为1.94%。这也压低了净息差水平。
如果评价葛仁余执掌江苏银行一年半以来的业绩表现,可以说是稳健为主,突破不足。这可能跟个人风格有关系,也可能跟任期有关系。2023年,1963年出生的夏平60岁退休,以此推论,1965年10月出生的葛仁余也会在今年进入退休年龄。对于葛仁余而言,在不长的任期里,更重要的是维持业务稳定。
目前的行长袁军生于1971年,此前曾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农信社、泰州农村商业银行等机构任职。2019年7月加入江苏银行,任江苏省纪委监委派驻江苏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2024年4月开始任行长,未来升任一把手的可能性不小。70后的行长还有多年的职业生涯,如果接任的话,需要用业绩证明自己,可能会在江苏银行的业务上寻求变化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