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紧盯风口上的电动平衡车生意,小米插足后会更安全吗
今天,智能硬件圈子里最值得关注的是一桩电动平衡车的联姻。自称全球电动平衡车鼻祖的Segway(赛格威)“下嫁”中国一家代步车品牌纳恩博(Ninebot),后者全资收购了前者。与此同时,后者还宣布了另一项更值得重视的事情——完成了8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融资由小米、顺为资本、红杉资本和华山投资共同出资,其中小米和顺为资本均由雷军掌控。那么问题来了, 雷军看中了电动平衡车什么?他为什么要投这样一个看似冷门的代步车领域?或许,这样的问题同样横亘在很多代步车从业者和媒体的眼前。
想弄清楚这些,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Segway这个美国品牌。该品牌创建于2001年,设计了世界上首款电动平衡车,目前拥有3个产品系列接近10款产品,同时拥有400余项核心专利。这家企业曾经短暂的引发轰动,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市场定位和高企的价格,导致近年来经营不善,销量不佳。最终的命运我们都知道了,被Ninebot全资收购,而Ninebot在完成融资后也成为了小米生态链的一员。
Segway主要以生产大轮代步车为主,价格昂贵,我在京东上搜了一下,在京东上销售的3款两轮平衡车起步价9万元。而国内市场,它的模仿者们的产品(双轮车)好一点的1万元起步,次一些的只要5000元左右。巨大的价格落差注定了Segway的失败,它通过超门槛高的价格把自己做成了小众产品,被收购可能是最好的归宿。
在印度市场刚吃过专利亏的雷军,显然看中的是Segway拥有的400多项核心专利。而我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看到,大大小小的代步车品牌多达几十个,这些品牌大多数都是模仿了Segway的产品设计。你可以想想,一旦小米拥有了这些专利,它将对其它同类产品形成多么大的优势。已经有不少分析认为,届时小米很有可能对这些大大小小的体感车厂商收取专利费。
今天在所有的分析文章中,大多是围绕雷军是不是想图谋专利,然后扫射那些所谓的山寨品牌?是不是想靠自身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来将体感车的定价压低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从而让更多消费者买得起?还有人从更大的格局来分析,雷军和Ninebot的这次联手出击,是不是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会不会逼死一部分竞争力差的品牌?
用膝盖想也知道,答案是肯定的,这些都是小米最擅长的。但是我想说的是, 雷军想在这个手机之外的代步车市场获取成功,并不那么容易,最重要的安全关就很难解决好。
我曾经也有一段时间体验过一个深圳山寨品牌送测的独轮和双轮平衡车,具体是什么牌子不记得了(就算记得也不方便说)。当我第一次使用它们的时候很难掌握其中的平衡和技巧,甚至还摔倒过几次。后来还是从网上找了演示视频才掌握一些要领,包括怎么通过身体倾斜和脚部动作来前行、刹车、拐弯等。
给我的感觉是,这类体感车/平衡车的学习成本很高。尤其在拐弯和刹车动作上,我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学会,并且还不熟练。这就给你上路带来了很高的安全风险,尤其在以不遵守交通规则出名的中国,风险就更大了,红绿灯多、自行车多,学不好刹车说难听点儿就跟酒驾没什么区别。
去年,上海甚至明令禁止这些体感车、独轮代步车上路,主要就是担心造成交通事故,对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如果真的在价格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这类代步车出行,相信更多的城市可能会从交通安全方面考虑,出台类似上海交管部门的禁令,到时候,厂商还是得哭。
所以,安全问题是这些电动体感车/代步车普及的最大障碍之一。 体感车虽然具备“为发烧而生”的新奇特,但是却无法消除人们对安全的担忧。即使小米帮助Ninebot收获了该领域的专利,甚至对其它类似产品收取专利保护费,又怎样?雷军考虑最多的还是战略布局,先把坑占了,然后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