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创业】艺术云图,互联网+概念下的文艺青年
灵感代言人
在艺术作品分享平台—— 艺术云图 上,作家冯唐首发了自己的三首配有图片的诗和一张配有图说的图。
颇具代表性的一次发布是在大年初十。冯唐早起晨跑,远眺到永定门的角楼来了灵感,写了这首诗分享到艺术云图上:
跑
我跑过你家楼下,
我没看见你爸。
你家楼下不少大妈,
我没看见你妈。
我跑过你家的楼,
我遥远地频频地向你招了招手。
——冯唐,2015年2月28日于北京永定门
配图为永定门仰拍,红色角楼,汉白玉围栏,一簇枯枝插向蔚蓝的天。来自手机摄影。
冯唐说,写这首诗的灵感,是感慨北京近些年被拆的面目全非,但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垂杨柳人”,“北京就是拆的连他妈都不认识了,还是我最爱的地方。”
冯唐告诉虎嗅,像这些零零散散的诗作,他从前只会记在本子上,而现在,一半是帮朋友的忙,一半是真的认可、支持这款产品,他会发布到艺术云图上。
冯唐是艺术云图请来的“灵感代言人”。
艺术云图去年7月份创立,想要打造一个兼具媒体属性和工具属性的艺术资源共享与发布平台。产品的逻辑类似于一个视觉版的Medium,以图片为主要传播媒介,由艺术家、艺术机构等专业内容提供者贡献PGC(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面向对艺术感兴趣的广泛受众推广。
艺术云图创始人、前《芭莎艺术》总编徐宁认为这样一款产品是符合市场痛点的。对于普通人而言,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艺术的点缀,只不过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语境下,这种需求从来没有被充分地理解和重视。
而对于内容的提供者——艺术家而言,他们实际上是有发布新作品及自我表达的需求的。徐宁告诉虎嗅,在以往,艺术家创作出新的作品,发布的机会其实非常有限。要不就是放在画廊或美术馆展览,一般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展示极少一部分代表作。要不就是拍照发微博、朋友圈,和其他人分享的美食、自拍照和小情绪混在一起刷朋友和粉丝的屏。
“你那么用心(创作的)代表着你的智慧、价值观、你的生活经历的东西,居然只能扔到垃圾里面去。”
徐宁认为,过度泛滥的社交网络并没能满足当代人的全部精神需求,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缺乏欣赏美的渠道,对于艺术家而言,就是“我们无处表达”。
找到冯唐做艺术云图的“灵感代言人”,除了因为团队成员的私交,最重要的大概是冯唐对整件事的认可。在冯唐看来,艺术云图“一方面提供了强大的发布工具来更精致地展示,另一方面汇聚了一个创造力生态人群。”
徐宁半开玩笑地说,冯唐“知名度很好,颜值很赞,有很多粉丝。”是品牌推广和营销宣传的不二人选。
除了冯唐之外,艺术云图上的活跃账号还包括曾梵志、冰逸、隋建国、蔡志松等圈内知名艺术家,一些艺术机构如谷歌文化学院等也在云图上低调上线了,定期贡献着稳定的优质内容。
在发布内容的类型与风格上,云图没有做具体的限定。从典藏级的大师的作品,到年轻艺术家、艺术机构的作品,从绘画、雕塑、摄影到文学作品、街头艺术.....只要是符合平台水准与调性的,来者不拒。
纯媒体平台,辅助性的发布工具
在市场上,与艺术云图相类似的产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rtsy、Artstack、Artand、Curiator等。徐宁最认可的是Artsy。在他看来,Artsy从画廊、展览的角度切入,集合了数十万艺术家的近百万作品,实际上起到了链接艺术行业核心资源的作用。艺术云图没有从这个角度切入中国市场,是因为国内的艺术市场不够成熟,并不急于用互联网颠覆,“在798(就)可以解决所有的事。”
Artstack和Artand定位在“艺术界的社交网络”,用户可以任意将自己看到的、喜欢的艺术品拍照发上去与朋友共享,更倾向于图片社交。而Curiator侧重于记录与存储,用户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类似于艺术品图册的数据库,更适合做一个私人的、小圈子内的艺术社区。
与之相比,艺术云图的产品逻辑更接近于一家媒体,由合作的艺术家、艺术机构提供内容,经过艺术云图筛选后集中编辑发布。为了保证用户的体验,艺术云图甚至连评论都没有开放,内容仅供转发和收藏,信息传播完全是单向的。
上周,艺术云图刚刚上线了APP的2.0版本。新版中将增加一个重要的功能——发布工具。到此为止,艺术云图团队对于产品的想象——媒体平台与发布工具——终于初具形态。
“确实没有办法一步到位,”徐宁说,“因为自己也不确实清楚那个东西是什么。”
新上线的发布工具类似于美图秀秀的拼图功能,但可支持图文组合编辑,产品的逻辑是用一组图讲一个故事。图片的大小边框位置可任意调整,云图在UI设计和交互上都花费了很大心力。内容制作完成之后,除了在云图上发布,用户还可自行同步到微信、微博。
但主站推送的仍然只是编辑筛选后的内容。徐宁不排除未来可能会引入UGC(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但前提是要符合平台的标准,“你的UGC不干扰我,仍然跟世界上最好的画廊美术馆,艺术家合作。”
传统业务的变现方式都有可能被平移过来
得益于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源,徐宁创业,来找他发展线下合作的朋友不少。现在正在筹备中的是一个古镇改造项目:峨眉山柳江古镇刚刚获得联合国中小城镇开发项目支持,现在要进行规划和开发,从寻找建筑师、互联网招标,到线上、线下的各种推广,艺术云图全程参与。
徐宁认为这样的合作机会是不能错失的。“这样才能跟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资源结合,他们最核心的资源圈也许就一千个人,那个东西需要我们面对面参与很多事的,不是互联网能替代的。”
这也为艺术云图未来的盈利创造了可能性。虽然徐宁对未来的盈利模式描述的较为模糊,但可以肯定的是,传统业务的变现方式都有可能被平移过来。
他对于未来的变现是有耐心的,“画的饼比较大,不是特别在乎眼前的东西。”
任性的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投资人的支持。艺术云图的百万级的天使投资来自于一名曾经就读于四川美院的企业家,认可艺术的价值,“不会短期内为了我们拿到A轮让我们做一些不符合发展规划的事。”
徐宁做了十二年的媒体人,2013年从创刊两年的《芭莎艺术》辞职。不得不离开,是认为杂志的形态没有办法产生互联网所能支撑的裂变性的内容。
“未来的艺术还是挂在墙上的一张画吗?我不知道。”
徐宁相信互联网会给艺术带来巨大的变革,“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但是至少这些事值得你去做。”
点击这里 下载艺术云图APP。同为创业公司也想求报道( 请猛戳这里 )?只要你们对产业正在产生影响、或未来可能有颠覆效应,就都是我们的关注对象——无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