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关键是“睡觉“?
即使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赚钱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艺复兴基金的创始人西蒙斯,还在交易的痛苦之中,酝酿着日后震惊世界的超级赚钱机器。
在他的传记里,有如下一段: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西蒙斯总算从低落中振作了起来,更加坚定决心要建立一个由算法驱动的高科技交易系统,或者说分步骤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来替代人类的主观判断。
直到此时,西蒙斯和鲍姆还仅仅依赖粗糙的模型并辅之以个人的直觉来做交易,这是造成危机的根源。
西蒙斯和之前加入公司的技术专家霍华德·摩根 (Howard Morgan) 商量,他有一个新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复杂的、完全由预先设定的算法驱动的自动交易系统。
“我不想每时每刻都被市场折磨, 我想要在我睡觉的时候都能帮我赚钱的模型 ,”西蒙斯说,“一个完全屏蔽了人类干预的系统。”
西蒙斯追求“完全屏蔽人类干预的系统”的愿望并非没有道理。这个传奇故事引发了本文的主题:
为什么“睡觉”会成为赚钱的关键?
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
1. 你的赚钱机器要让你能安心睡觉;
2. 你睡觉的时候你的机器还在赚钱;
3. 你的机器赚钱的时候你要甘心睡觉。
一、你的赚钱机器要让你能安心睡觉
什么样的机器才能让人安心睡觉?这不能简单用“被动收入”来概括,而是要从“现金流的机器”来看:
1. 这个机器应该能够工作很久;
2. 这个机器应该很牢靠,维护和维修的成本很低,几乎不用更换;
3. 这个机器非常确定性地属于你,其创造的现金流到你手中,几乎是毫无悬念的,不会被坏蛋或无耻之徒偷走或抢走;
4. 这个机器的现金流的增长有机会战胜通胀,或者至少和通胀速度差不多;
5. 这个机器未来二三十年不会过时,不会被替代 (或者被替代的概率较低) ,这个机器所创造的价值不会因为某些巨大变革而突然消失;
6. 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真有一个这样的机器,而是某些资产的组合;
7. 还有一点,很重要,如西蒙斯说,“一个完全屏蔽了人类干预的系统”。
一个理想的“现金流机器”应该能够经受住经济周期的考验。
在繁荣时期能够充分分享增长红利,在萧条时期又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既要关注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也要审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韧性。
既要让你睡得安稳,还要让你长久安稳。
二、你睡觉的时候,你的机器还在赚钱
这比找到一个好机器更难。因为真正能在你睡觉时持续赚钱的机器,必须具备:
-
自动化运转的能力
-
持续创造现金流的能力
-
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当然,很少人能真正建立一个这样的长期赚钱的量化交易模型,连梁文锋都不行。
好像全球范围内,量化能做成西蒙斯那样的,极其罕见。
事实上,连西蒙斯自己也很难复制。文艺复兴除了大奖章基金,数次尝试扩大规模,结果都很难。
由于我们想要睡觉时也赚钱,所以相当于雇佣了你睡觉时还在为你赚钱的人或者“机器”。
所以, 信任非要不可。信任都不够,最好是忠诚 ——所以,好的投资者都是“暴君”。
但是,符合这一需求的人是极其少的。小公司小商业的股权投资,可能非常不靠谱。其核心价值是老板亲力亲为并且不拿工资,这和股权价值先天有冲突。
不少上市公司,骨子里还是小商业小老板。你不一定睡得安稳。
说来说去,符合要求的,似乎只有现金流不错的物业,和二级市场的优质股票了。当然,是指以股票形式拥有持续创造现金流的赚钱机器。
以能安稳睡觉作为选公司的标准,你可能自然就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了。
这个公司最好有很高的确定性,有很好的现金流,让你睡觉的时候做好梦,而不是半夜被吓醒。
在现代投资环境下,“睡觉赚钱”的模式也在与时俱进。被动指数投资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相对可靠的长期投资方式。
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在不同类别资产间分散风险,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概括而言,这就像自动驾驶:
汽车的智能和安全性要足以让你安心睡觉;
并且你可以随时更换掉不能满足你安心睡觉条件的汽车。
三、你的机器赚钱的时候,你要甘心睡觉
然而,即使你找到了符合一和二的,你可能还是做不到三。
因为不甘心老老实实睡觉。
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人类的决策往往受到恐惧、贪婪等情绪的影响,而且容易出现确认偏误、锚定效应等认知偏差。
系统化的投资方法之所以优越,正是因为它能够避免这些人性弱点。
然而,建立一个真正可靠的系统并非易事,这需要深刻理解市场运行规律,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可验证、可重复的算法模型。
按照上面我在第一节里总结的1~6点,真正符合的赚钱机器其实并不多。
例如,也许茅台算得出大概率未来十年里,每年可以创造百分之十几的复合回报率。
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每年这百分之十几根本不够刺激啊。
可事实上,历史上最成功的“睡觉赚钱机器”,也不过如此。
看看可口可乐。
1919年IPO时股价40美元,如果考虑所有股票分拆,相当于今天的1.5美分。
到2024年2月,股价已经涨到59美元。仅股价上涨就获得了惊人的8%~9%的年化回报率。
如果把分红再投资计算在内,年化回报率能达到14%~15%。
这个看似普通的回报率,却让一家卖糖水的公司创造了令人窒息的财富增长。
再看菲利普·莫里斯 (烟草公司) 。
根据学者亨德里克·贝森宾德 (Hendrik Bessembinder) 的研究,自1925年以来,菲利普·莫里斯的累计回报率高达265,528,900%。
也就是说1925年投资1美元,到2023年底变成了约260万美元。
这里要考虑2008年的公司分拆 (拆分为Altria和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 以及股息再投资,算下来投资者获得了约16%~17%的年化回报率。
一家卖香烟的公司,靠着稳定的现金流和护城河,创造了堪比高科技公司的回报。
当然,这里面还因为香烟不是好东西,一直被打压,所以股价不高,于是回购与股息再投资的效果更明显。
(希望我的朋友们都不要吸烟。)
这两个案例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睡觉时也能赚钱的机器”:
-
生意模式极其简单:一个卖糖水,一个卖香烟;
-
现金流极其稳定:产品具有消费属性,形成重复购买;
-
护城河极其深厚:品牌价值构筑了持久竞争力;
-
增长极其持续:利润每年稳定增长,通过提价抵御通胀;
-
股东回报极其可靠:持续的分红政策让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
复利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真正能够享受复利魔力的投资者却很少。
一方面是复利的确很难,地球上有几个百年可乐?难道不是幸存者偏差?
另一方面,大多数人低估了时间的力量,往往因为追求短期收益而打断复利过程。
再就是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往往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查理·芒格认为, “复利的第一定律是:除非万不得已,绝不要打断它。”
巴菲特是依照这个原则,一直不卖看上去已经没那么“厉害”的可口可乐吗?
要真正实现“睡觉时也能赚钱”,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长期预期,并在市场波动时保持定力。
事实上,找到“能让你睡觉的时候赚钱的机器”已经够难了,这个机器必须有足够强的“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经济周期的起伏、行业格局的变迁、技术革新的冲击和政策环境的变化。
它必须具备高度的可预测性,现金流要相对稳定,风险要可控且可量化。
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商业模式要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要能长期维持。
但更难的是,“机器赚钱的时候你能老老实实睡觉”。
贪婪 会让人无法满足于稳定收益,总想找到“更好的机会”;
恐惧 会让人在市场波动时惊慌失措,无法忍受短期回撤;
自负 会让人过度干预系统运作,难以抵制“主动管理”的冲动。
这就形成了一个投资悖论:
越是稳定的 收益模式 ,越容易让人觉得“不够好”;
越是波动的 市场环境 ,越难以让人安心入睡;
越是长期的 复利过程 ,越考验人的耐心。
要破解这个悖论,需要投资者:
在认知层面 理解“平凡”收益背后的不平凡,接受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情绪层面 培养对稳定收益的感激,建立对市场波动的免疫力;
在行为层面 设定合理的收益预期,培养“不干预”的自律能力。
正如巴菲特所说, “ 投资就像看着油漆干,或者看着草长。如果你想要刺激,取你所有的钱去拉斯维加斯。”
真正的“睡觉赚钱”需要投资者既有足够的智慧来识别真正的“好机器”,也要有足够的勇气来持有这些“好机器”,更要有足够的定力来让这些机器自主运转,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复利效应显现。
也许,问题的本质在于,即使我们真找到了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也能赚钱的机器,我们也不甘心老老实实睡觉,总想搞点儿啥。
聪明的大家都会想,要不我先来个十年十倍 (或更多) ,然后再慢慢来点儿年化百分之十几。
这就像是说:
先让俺老孙挥舞一下屠刀,大闹一阵子赚些快钱大钱,然后再成佛,再从良,再成为一个安静的价值投资者。
结果,一顿猛操作,多少年下来,别说年化百分之十几,连银行定存都没跑过。
所以说,靠睡觉赚钱,还真没那么容易。
难题不仅在于找到一个你睡觉时也能为你赚钱的机器,更难之处是你能够老老实实睡觉,让机器长久地为你工作,在漫长而又如白马过隙的岁月里,运用复利法则,为你创造了不起的财富。
做好决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人生,几乎就是由几个关键决策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