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40万,比不上年薪8万的工作?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曾几何时,搞钱成为很多人的头等大事,加班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写照。


“有空就去‘加班’吧,去完成那些我们还未完成的事!”“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这类加班语录成为打工人奋斗的“座右铭”。


毕竟,多劳多得,每月到账的工资和年终奖,就能成为自己上班和加班最大的驱动力。


这两年,风向却变了,不少打工人开始“反高薪”。TA们对于薪资的诉求并没有很高,更看重的是一份工作的稳定、福利以及有没有自己的时间。


@十一零:降薪40%,人生从生存模式转变到生活模式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地产公司的文案策划,在做地产的六年里,熬过通宵、出过洋相、带出过优秀的新人、写过得奖的案子、流过眼泪、得过荣誉,也因为加班熬夜进过急诊室、尝到过实现了个人价值的甜、也承受过高强度压力带来的苦,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行业红利下滑后,公司裁了一批人,薪资没变的我却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比过去更忙、更卷了。


我时常会陷入一种精神内耗里,会思考 一份以牺牲自我健康为代价的工作,到底意义何在? 当我意识到自己竟然连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都没有的时候,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换工作,哪怕以降薪为前提。


之前我每月到手薪资12k,后来入职到一家老牌门户网站,负责房地产版面的消息和文章撰写,到手7k,降薪比例超过40%。


但是,逃离上一份工作后,我觉得自己重建了生活秩序,开始享受慢节奏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再push着我的生活,不用再时刻担心工作群里突然被@,不用再为甲方各种离谱的要求绞尽脑汁,也不用再面对突如其来的临时加班,被扰乱休息节奏。


下班后,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做一些我想做的事情,去逛逛超市、和朋友约个饭、回家看一部期待了好久的电影、心血来潮做做手工,或是和老公分享一下今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没有压力的宣泄,只是简单分享。


换工作后我才发现, 工作就是工作,休息就是休息 ,在这样的状态里,我重新夺回了对生活的控制权。


所以降薪并不是摆烂,你只是把脚步暂时慢一点; 降薪并非一定是回到舒适区,个人价值也并非一定需要高负荷来证明,不妨把降薪当作一枚重启生活的按钮。


但我也要说,这条路未必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还房贷、养娃的家庭,选择降薪跳槽前要慎重考虑。


另外,一旦选择这条路,如果有朝一日你想重回之前的高薪岗位,不仅应聘难度会加大——毕竟已经自降身价了,身体和精神上是否有足够的能量能够支撑你重回高负荷运转的岗位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 在做决定之前, 应该考虑清楚以下几点:


  • 在目前的人生阶段,高酬劳是不是最值得关注的?


  • 这个岗位是否能让我得到个人提升?


  • 这份工作提供的情绪价值、生活体验能超过经济上的损失吗?


  • 这项新技能是否可以为下一次的跳槽涨薪提供更多可能?


  • 目前的状态下,是否可以尽快停止内耗、摆脱焦虑进入角色?


如果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明晰的答案,才是你真正准备离开的时候。


@KYY:年薪40万vs年薪8万,我选了后者


我本科的专业是机械制造,毕业后我入职某汽车公司,从初级工程师到现在的生产副总监,这条路走了8年,年薪40万。


两年前,公司架构调整,我所在的部门裁员一半。我自己没有被裁,但工作负荷更重了,这两年都没有涨薪和升迁,短期内 (至少三、五年吧) 也看不到往上走的可能性,毕竟再往上走要靠的就不只是个人能力和资历了,还得有背景。所以动了考公躺平的念头。


我有辞职的优势:和女友刚分手、没成家、算是孤家寡人,有房贷,但是刚工作时靠着父母帮忙付首付买了房,所以房贷不算高,自己能负担。


我辞职的劣势也很明显:年龄压线,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必须全职准备,争取一击必中。


辞职备考的过程就不说了, 总之最后上岸来地市级单位的事业编,年薪8万。


朋友觉得我换工作不划算,从收入上来说,事业编干五年才顶得上之前工作一年的薪资。按照我低房贷 (之前的公积金几乎可以cover) 、低消费 (孤家寡人+全勤投入工作) 攒下的积蓄来说,我在原来的公司再工作五六年就可以成为FIRE群体的一员了。事业编再轻松、稳定,能比得上你直接退休吗?


我倒是觉得自己不亏。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坏,收入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标准。比较两种职业时,工作强度带来的身体损耗、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退休后的待遇保障,都应该被纳入考量范围。


我之前的工作强度远高于事业编制,长期的高压工作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未来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会下降。 而事业编制拥有国家提供的养老保障,这一点是我当上副总监也无法比拟的。


体制内的工作类似于按部就班的工资消费。收入虽然不高,但稳定,让人不敢轻易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或消费,从而保证了生活的平稳和安全感。


我所在的行业或者岗位则像是提前消费,高收入容易让人产生“未来可期”的错觉,从而进行超出能力范围的消费和投资,一旦遭遇职业危机,便会陷入“寅吃卯粮”的困境,到时候以我的年龄,再找同等条件的工作,根本没可能。


我现在的工作单位和我当初的工作不在一个城市,我打算再观望一段, 等房价稍微回暖一点,就把房子卖了,然后在目前单位所在的城市买套房子。


按照这里的均价,买完房剩余的钱加上我剩余的积蓄,可以让自己未来基本躺平,事业编这份工作就当是投资存个养老钱。


我现在每天的工作情况是8点40左右到单位,下午5点20左右下班,几乎不存在加班,周末也是双休,节假日正常休息 (单位比较清闲)不上班的时间我会去健身、摄影、钓鱼、去全国各地旅行。


单位有食堂,饭菜很便宜,目前我租房住,到单位的距离骑个小电驴也就十几分钟。和过去通勤两小时、吃个外卖花三五十元、经常加班到九点、几乎没有个人闲暇生活 (有时间就补觉) 的日子相比,现在的日子才算是真正的生活。


赚钱很重要,但生活不能只剩下赚钱


尽管高薪职位依然充满吸引力,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转向那些薪资普通但稳定、福利好、时间自由的工作。这种现象的兴起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薪工作红利的消退。


许多高薪职位,尤其是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尽管起薪高、福利好,但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频繁的裁员。


高薪工作的红利期往往非常短暂,随之而来的是行业波动带来的裁员和降薪。 对职场人来说,这种不稳定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巨大,这会导致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


其次, 生活质量优先成为了年轻人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


高薪往往伴随着高压和长时间的工作,这对于那些希望在工作之外享受生活、发展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的人来说,显然不是最优选。稳定的工作和良好的福利可以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早几年,打工人都关注“下班后的时间该如何精进自我”这类问题,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


这两年,根据《2023年小红书年度生活趋势》调研报告,年轻人愿意把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参与社区活动、去农家乐、博物馆等,才是大家喜欢的生活方式。


赚钱很重要,但生活中不能只有赚钱。


另外,这一代打工人也更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


高压工作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各种健康问题,近几年,时不时会出现员工因压力猝死的新闻,“打工人不敢看自己的体检报告”这类话题更是频频上热搜。


这些都让打工人意识到,自己的高薪工作与ICU的距离并不遥远,自己玩命赚到手的钱,最后都贡献给了医院不划算,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相比之下,薪资稍低但工作压力较小、时间更规律的职业,可以帮助自己保持身心健康,享受更加平衡的生活。


高薪工作在年轻人眼中的滤镜正在消失,大家更愿意带着“平和”的心态去寻找一份收入虽然不高,却稳定安逸的工作,利用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


高薪与稳定之间,能占一样已然不错,因为对更多普通的打工人来说,自己的工作是既不稳定、也没有高薪、却还没少加班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猎聘 (ID:liepinwang) ,作者:静思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