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际学校开始频繁换校长?
这两年,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国际学校频繁官宣“换帅”的消息。前几天,跟一位年轻有为的校长聊天时,他问“为何学校老板总喜欢那些年龄老的人”?他迷茫不甘的眼神触动了我,我决定聊聊“ 国际学校老板和校长的微妙关系 ”。
我在教育集团工作多年,参与过新校创建,督导评估等全程工作。也见过校长和投资人因不同视角产生的不同心态,彼此的期待,管理组织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冲突,相处融洽而产生的君臣之乐,一拍两散而产生的龃龉等诸多真实场景,也深谙其中玄学……
学校老板为何都难以相处?被忽略的“黄金四条”
一位国际教育从业者坦言:如果一个学校一年换一个校长,说明学校的老板很难相处。这句话无疑是简短有力的真知灼见。那么,我今天就从延续这个话题开始——学校的老板为何难以相处,校长又为何总是在四处流浪?
首先,我对二者的功能进行描述——
老板的“四大功能”:
第一,提供学校开办所需的充足的财务支持;
第二,提供学校发展所需的各类行政支持,包括证照、政府关系、各类危机公关资源;
第三,提供对校长等专业人士的充分尊重包括信赖,而不是心怀傲慢,把他当成一个“我随时可以换了你”的普通打工仔;
第四,与校长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沟通包括但不限于对学校办学品质、课程种类、盈利水平等。
校长的“两项职能”:
第一,对老板的价值观、行事风格、对学校的发展计划和盈利期待等遵从、认可和接受;
第二,能够与投资人/资方进行畅通沟通。保持在学校进行教育专业输出和建设的同时,能够将其准确而充分地传递给老板,无论他的专业度如何。让他了解学校的实际运营情况,而不厌弃“老板啥也不懂”。
第二点很重要,尤其对于体制内出来的校长来说。因为体制是用一个政府机构、一套机器、一批队伍来服务学校的,而私立学校并不是如此。校长通常需要面对老板一个人,或者老板夫妻,或者董事会,无论面对谁,他们的人数和组织形式都不能跟公立学校比。适应这种情形并不容易。
先将二者的功能详细说明,是因为我感觉到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比如“校长应该认可老板对学校的发展计划和盈利期待”,这是二者合作的前提。比如“老板应该尊重校长的专业能力,而不是不自觉地带出许多甲方或资本家的傲慢”,这对本来就相对甘于心高气傲、怀揣教育理想的校长实属不太公平,裂痕也容易在此中间产生。
老板和校长的关系,是民办教育领域最复杂的一对关系,也是个中滋味并不能为很多外人知晓的隐秘关系。因此,为了生动一些,请允许我从一个举例开始。假如你朋友要给孩子请个家教,向你寻求帮助,你会怎么说?我们可能会说——
1. 你得先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财力,即你有多少教育预算花在孩子身上;你的精力/体力,即你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孩子的学习和考试准备中;学历,你自己的学历能否帮助孩子辅导作业,将教材知识自己先学透然后再反哺给孩子。
2. 你还得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即他以往学习成绩如何;老师反馈的他课堂知识吸收程度;在班级和学校的排名,根据以往的市重点、区重点比例,他能够被什么样的高中或大学录取?还要了解孩子的性格以及抗压能力。
3. 你得清晰孩子的发展目标,是英国的牛剑G5,还是美国的前50,还是985/211强校,还是能上个本科就行,反正你会给他创业资源的多元支持?这条建立在充分做到了第2条基础上。
如此种种,孩子的个性及学习能力,升学和发展目标,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你能有哪些资源注入,你都搞清楚了,那么请家教就会变得异常简单。因为只要你肯出价,加上渠道恰当,市面上的家教可太多了。
如果目标是985/211,那么,深谙高考逻辑的资深学科教师就不错,还不贵。如果要冲G5牛剑,那么一定得找也是英国顶级名校的毕业生来全方位助力,不能心疼钱;假如你想考美国前50,你找个本科率99.9%的个国内知名体制内高中的老师来,他再资深、再硕果累累也不合适,无法载着你驶向目的地。因此,此刻让我们切换回“如何成为一个好老板”的话题,道理类似。所以,作为校长和投资人,你可能需要做到的是以下“黄金四条”:
第一,对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有清晰认识;
第二,对手里的学校“想要做成什么样”有一个基本的描述,哪怕是方向性或者框架;
第三,对学校“能够做成什么样”有一个合理的期待。
第四,对实现“你所期待的学校模样”的实现路径和方式,了然于胸。
如果投资人本身入行时间不长,前三条要能够做到,至少二和三要能够心中有数。如果这个不能做到,你就很难请到合适的校长。
这几条看起来简单且轻飘飘的,其实有些资方连其中一条都做不到。比如,学校到开学前夕仍然没有获得办学许可证;比如,学校要不要开IB 课程?觉得开了的话显得高大上,但真开又觉得贵,犹豫不决;比如,知道学校的治理是校长负责制,自己却非常任性,什么会议都参加,要发表意见,一切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语重心长地告诉校长“这个学校你得担责啊”……
因此,校长在选择一份工作时,如果投资人不能说清楚上面的1-3条,那么你谨慎接受这个offer。如果他们在4条上拥有丰富的经验、成熟的管理体系、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文化建设,那么,放心地与他们签约吧。
一个“苏北校长”搞定焦虑老板的故事
我很不欣赏最近“学校投资人”这几个字被泛贬义化的现象,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对逻辑的梳理比从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中解释更有价值。因此,我以第二个思考题对文章主题再做深化解释。这个思考题目是,为何有的校长未必深得人心,也未必魅力十足,却能够跟老板琴瑟和鸣?
这个案例发生在苏南地区。苏南苏北分别指江苏南部和江苏北部。南部经济更发达,北部人口更多。就教育而言,大家认为,苏北模式是高效地利用学生的每一分钟刷题,重点在刷题和贴近考试标准,考上好学校。苏南模式是,既追求成绩,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苏南人认为,苏北模式不高级。
有这样一所学校,在苏南,定位高,老板注入了非常多的资源,但他对开局并不满意,而且此后走上了频繁换校长的道路,不到一年就换一个校长。如此搞了一阵子,学校自然也是财务亏损,投资人着急上火。
这时,空降一个苏北校长,坦率来说,此人并不是特别受欢迎,集团的教育专家们认为他对学校治理方式并不值得称赞,因为他先给全体教师降薪,导致一些人离开,这批人里相当多都是优秀教师。他乐意看见这些人离开。而且,他借此机会扶持了一批认可他的人,稳定了队伍。之后按照他的苏北模式治理学校,这个很多人不太能接受,因为当初集团对这个学校的设想是中国顶级的水平。
同时需要提及的是,因为学校在他接手时已危机重重,大概类似于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颇有点“礼崩乐坏,大道之不存”的意味。因此,他花很多心思进行了向上管理,跟老板对学校情况有着强势、深入、全面的沟通。
在这个校长接手学校几个月后,老板已经表现出对他非凡的认可和依赖,谈到他挽救学校的种种,动情处还会眼眶发红。
为何这样呢?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这位校长在“校长跟老板的关系”这个维度有着非凡的表现,即他帮助老板想清楚了学校“能够做成什么样”,之前老板一直在“学校想要做成什么样”而打转,且内心焦灼,频繁换校长就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在“学校能够做什么样”跟“学校想做成什么样”之间,还有着巨大的鸿沟。
他在跟老板的沟通内容,以及他对学校进行治理的种种行为,都在告诉老板以下:
1. 这个学校,你之前的定位和设想,根本搞不成。目前局面你不是看见了吗?
2. 这个学校能搞成苏北模式,我确定。我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我擅长这个,我能搞得定。
3. 苏北模式成本低,我在各方削减成本后,你能很快盈利。
实际上,学校确实很快盈利了,而“苏北模式”也有目标群体,即家庭收入高但是不太高、不能读公办、追求教育品质但更加追求升学的一批家长。学校目前运行稳定,早就从“春秋混战”的局面中走出来。
说这个例子并不是对学校本身的发展路径或个人进行褒贬,而是对“老板和校长的关系”中双方各自的主要责任、义务、痛点、难点进行更深的佐证。
比如,双方能够顺畅交流 (包括校长的向上管理) 是高效合作的前提;对“学校能够做成什么样”的认知一致是多么难能可贵。因为一直在“想要”阶段努力,无异于试图去满足一个“幻想”,太难了;投资人出于可能是“身居高位,孤家寡人”的原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具备“做成想要的学校”的资源和能力,校长迂回地点破了这一点,并且提供了一个自己能力可以驾驭的绝佳答案——用我的苏北模式。
我希望这个例子能够对大家有启发。也是对上面我提出的“黄金四条”的进一步阐明。
自卑、傲慢、恐惧,其实老板不一定有魅力
我发现,有3种心态或姿态在老板和校长群体中高频出现,即自卑、傲慢、恐惧。
我跟一位校长朋友说过,他起初难以置信,我说: 老板在校长面前有一种自卑感。 因为校长多数都非常具备领导力,且因此魅力四射,否则一个学校无论大小都是“麻雀俱全”,他作为一个“国王”,无论什么管理风格,必定是能够号令“天下”的,领导力不在话下。老板则不一定有魅力, 很多时候,获取财富不一定要具有非凡的领导力,资源、眼光、时机等反而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校长们多数怀着教育理想在杏坛耕耘多年,有的甚至已经做到了局长或者各级领导,但是他们对面前“多财多亿”的或年轻或年长的老板,还是会十分紧张,自卑之心也在其中升起。
傲慢则不需多说,有钱人觉得“我有钱,可以随时换人”,教育者觉得“虽然你有钱,但是你对教育啥也不懂”。这些内心或者外显的直接“攻击”较为常见。
恐惧,就是对应开头那位年轻有为的校长之疑惑:为何老板喜欢那些很老的人?当然我必须得说明,教育界还是有非常多的人愿意提拔年轻后辈的,而且,很多人是年龄大而且出色的,我先承认这两点。那么,老板喜欢年老的人,有一种情况是,这些老的人让人有一种不会胡来、成熟、好驾驭、易掌控等安全感。
所以,针对我提到的“自卑、傲慢和恐惧”这三者,我认为他们都是我们在“求生存 (即survive) ”层面的一些应对姿态/心态,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帮助我们将学校做好的,是在生存之上的“发展 (即development) ”的能力,我们需要的老板和校长通力合作将学校发展好。——如果我们一直在“生存层面”进行纠葛、往复和应对,而没有一个能够“建立关系”和“合作”的根基,那么,在根基之上进行的“发展”将无从谈起,或者很难实现。
结语
或许可以再总结一句话:无论校长找工作还是老板找人才,在参考“黄金四条”之外,我们都最好寻找人格完整,能够合力在发展层面对学校的运营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还不能够祛除“恐惧,自卑和傲慢”,那么,我们就去修炼自己。我们不妨从《中庸》里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开始: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从大量的细小之事或独处时间中提升修为。我相信,这对我们达到理想彼岸将会有帮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顶思 ,作者:马晓瑜(传播学硕士,国际教育从业者。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