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胡女士,因为她忠于普通人的信念与常识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 ,作者:张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苏州警方最新通报,在“6·24”持刀伤人事件中,挺身而出阻止犯罪嫌疑人袭击妇女儿童的伤者胡友平,26日因伤重离世,苏州市认定其见义勇为行为, 正按程序追授其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在这个早上,无数人被胡友平感动,也对她的离世感到哀伤。


日本驻华大使馆降半旗志哀,并表示“胡友平女士以一己之力从歹徒手中保护了无辜的妇幼,相信她的勇气与善良也代表了广大中国民众,我们在此向胡女士的大义之举致敬,愿胡女士安息。”


过去两天,胡女士的安危牵动着中日两国网友的心。日本社交媒体上,不少人为她祈祷,呼吁为她捐款。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歹徒行凶的时候,形势十分危急,校车上有不少日本幼儿, 胡女士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歹徒的尖刀,避免了更多的伤亡。


昨晚,中国社交媒体上有多篇文章谈到此事,呼吁公开胡女士的姓名,至少让公众知道这个勇士和义人的名字。让人悲伤的是,在人们终于知道她的名字的时候,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


这起“持刀伤人事件”被认定为偶然事件,它引起广泛关注,有两个原因:有两个日本人受伤 (其中一位是儿童) ;最初的报道指出,歹徒试图攻击“日本人学校”的校车,而胡女士就是该校车的引导员。


在此基础上,很多人对围绕胡女士的舆论感到担忧,因为她“救了日本人”,在网上甚至有一些人在攻击她。有些人认为,不公布她的名字,就是一种保护,避免她受到网暴。


如今警方宣布认定其见义勇为行为,多少算是对那些攻击她的人的一种驳斥和回击,很明显,在任何一个国家,胡女士的行为都应该受到称赞。对此,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阐明立场: 不管是中国孩子还是日本孩子,都应该受到保护。


1969年出生的胡女士,下个月将迎来自己55岁的生日。她是一个普通女性,但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却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根据媒体披露的袭击,她先是拉住歹徒,被歹徒捅伤,歹徒摆脱后,她又从后面抱住了歹徒,这为那位受伤的小孩逃离赢得了空间,也为后面群众和巡警制服歹徒争取了时间。


不久前发生在吉林的四名美国人被刺伤事件,一大争议是伤者躺在地上,围观的群众没人上来救援。而胡女士的表现,正如同日本大使馆所表达的,也代表了普通中国人勇敢正义的一面,很多网友感谢她挽回了中国人的声誉,这是有道理的。


通常的安全教育,会强调人遇到危险时先保护自己,并及时报警,而不是鲁莽地冲上前去。这成为普通人的意识,并没有什么不妥,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不顾生死去当英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一个社会也永远需要英雄,总会有人选择挺身而出。


在这个意义上,胡女士当然就是让人敬仰的英雄,她是普通人,又克服了普通人的局限。现在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听她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支持她做出非凡壮举的,可能是女性爱护孩子的本能,是忠于自己工作的信念——她是校车引导员,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就是自己的职责。


这是我最钦佩胡女士的地方:如今我们都在赞叹她的勇敢和正义,而她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会谈论这些。她并不是出于什么“伟大意义”而行动,而是基于普通人性:是爱和责任,让她变得勇敢。


围绕这一事件,有很多关于意义的争论。短视频平台上,不乏杀气腾腾的声音,他们盲目仇恨日本,混淆历史和现实的界限;而另一侧,则是对这种仇恨的批判和担忧,认为这些声音不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营商环境的改善。


但是胡女士自己,恰恰可能是“远离宏大叙事”的。一位当妈妈的朋友的评论,我认为最贴近胡女士当时的心境:车上那么多孩子,简直不敢想—— 正是这种“不敢想”,让胡女士毫不退让,直到自己倒下。她忠于普通人的人性、常识和信念,而不是那些宏大的观念。


这就是胡女士给我们的信心: 我们相信普通人的人心是善良的,也有勇敢的可能。 我们不要对人心失望,面对网暴,我们也不要轻易退让。如果我们能够勇敢一点,就能距离胡女士更近一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 ,作者:张丰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