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交易的“猎手”,伺机捡漏
今冬初雪已至,寒意加剧。Biotech早已开始了寒冬蛰伏,big pharma则在伺机“捡漏”。因为后者通常手握巨额现金,且都有着强烈的管线补充意愿。
今年以来,虽然也时有大额并购案上演,但细究起来,大药企大幅抄底biotech的时刻并未真正到来。
率先开启寒冬交易狂欢的“猎手”,是投资机构。
比如近期对联拓药业发出收购要约的Concentra Bioscience。在此之前,Concentra今年对看上去陷入困境的biotech频频出手。
但资本都是逐利的。 收购可能是为了产业整合,也可能只是为了赚上一笔。
因此,被机构看上的标的,虽大多处于管线失利境况,但仍手握不菲现金。更直白点说,机构给出破净的收购价格,一旦biotech扛不住接受要约,即便机构将公司解散,仍有利可图。
这究竟是逆势抄底,还是投机博弈,还有待商榷。但这已经从另一个极端维度,倒逼着所有企业重新思考,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股东以及患者创造价值。
一、“猎手”的寒冬狂欢
寒冬里,有人蛰伏有人狂欢。
Concentra正在将其寒冬收购狂欢进行到底。最新被看上的是联拓生物。
12月初,联拓生物宣布,收到Concentra的收购要约,包括以每股4.3美元的现金交易收购联拓生物、Concentra有权获得美国和中国联拓生物公司任何项目净收益的80%等。
这已经是Concentra今年来第五次出手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收购要约有一个前提: 交易完成时,联拓生物需要至少拥有5.15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Concentra的捡漏意图明显。算下来,其给联拓生物报价在4.6亿美元左右,与其当前市值相差不大。而Concentra要求联拓生物至少有5.15亿美元。
极端情况下,即便不考虑管线价值,Concentra收购后随即将公司解散,也能获得5000万美元左右的现金。
当然,最终联拓生物拒绝了Concentra。
联拓生物之前,Concentra已经收购了Jounce Therapeutics,还计划收购Rain Oncology、Atea Pharmaceuticals、Theseus Pharmaceuticals。
其中,Atea Pharmaceuticals与联拓药业一样,拒绝了Concentra的收购,认为其低估了公司价值。
被收购的Jounce Therapeutics则是一家明星biotech,从事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的开发,由著名风投Third Rock孵化设立,联合创始人James Allison教授还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获得者。
但近年来一直受到临床挫折的冲击,导致投资者对其管线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为了自救,Jounce先是大幅裁员,后又与英国生物技术公司Redx达成反向收购协议,但就在最后一刻,Concentra出现了,其提出以1.8美元/股的价格收购Jounce的所有股票,Jounce股东还将获得或有价值权 (CVR) ,从许可或出售Jounce的任何遗留项目中获得80%的收益。
收购前提是,Jounce至少拥有1.3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Concentra的收购报价不足1亿美元。
3月份,Concentra成功捡漏Jounce。
Rain、Theseus也都是开发肿瘤学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且由于核心管线失败,股价暴跌,前者不久前进行了重组,后者则一直在寻找最大化股东价值的方法,包括潜在出售公司资产、出售公司、合并或其他战略行动。
以Theseus为例,几个月前,其核心管线THE-630在一项针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 I/II期试验中失败;上个月,公司刚刚裁掉72%的员工,随后便收到了来自公司老股东以及Concentra的收购要约。
Concentra的收购报价是,3.8美元/股的价格,基本与其近期市价持平,以及Theseus股东从许可或出售任何生物技术项目中获得80%净收益的CVR条款。
Theseus表示,正在考虑这些收购要约。
二、“企业掠夺者”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有疑问,Concentra为什么要收购这些陷入困境的biotech?难道它真得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钱力挽狂澜?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Concentra背后是Tang Capital,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投资机构。 创新药研发九死一生的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任何投资机构的加入而改变。 明星风投Flagship的“造神”模式接连失利,就是最好的例证。
至于钱,简单以“双十定律”代入,收购2家biotech,Concentra就需要付出20亿美元。尽管潜在回报可能是巨大的,但风险也同样巨大。
据媒体报道,Tang Capital是由一名叫唐庆年 (Kevin Tang) 的人创立,唐庆年祖上是江苏无锡名门望族,而唐庆年本人此前做过好几家公司,大多跟生物科技相关,有的通过出售卖了几笔好价钱。
投资机构关注的是回报率,这背后更多的是投资交易逻辑,而非公司运营逻辑。
实际上,陷入困境的biotech被投资机构收购后存在两种潜在结果。一种是接手后通过资本赋能,将管线推进下去,等待困境反转;另一种则是,机构低价抄底后转手甚至将公司拆解再出售。
而在市场看来,Concentra的一系列行动,更趋近于Corporate Raider (企业掠夺者) 的行为模式,说得更直白点, 就是奔着biotech的现金来的。
如果总结Concentra今年看上的5个标的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 低市值、低负债、高现金。
比如联拓生物,目前市值4.4亿美元。Concentra之所以在众多美股biotech中看上联拓生物,或许是因为其早就破净。一个多月前,公司市值仅1.5亿美元,而三季度末公司账上总现金达2.52亿美元。
但更重要的是,前不久,联拓生物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的交易。得益于将引进的mavacamten药物权益转卖给百时美施贵宝,联拓生物还将获得3.5亿美元收入;而公司总负债不过2679万美元。
再比如Theseus,目前市值1.67亿美元。尽管在8月份其在公告中继续表示对公司前景表示乐观,THE-630失败后,正迅速推进the-349的研发,预计四季度向FDA提交申请,对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癌症进行治疗试验。
但相比这种遥不可及的管线价值,Theseus最显而易见的价值是,截至三季度,公司仍有2.05亿美元的总现金,总负债不过1010万美元,剔除负债后,仍有接近3000万美元的现金。
当然,前提是公司放弃管线研发梦想。
因为biotech大部分依靠融资生存,对于Concentra来说,如果收购标的不放弃烧钱,耗尽账上现金,也只是时间问题,投资回报也就无从谈起。
这种情况下,你觉得Concentra会如何选择?
三、机会主义博弈
全球生物科技行业可能正在经历过去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所有企业都置身于周期的又一个转折点,即便是巨型企业,也有霎时倾覆的可能,更遑论那些小企业。
尽管我们相信,低谷一定会过去,春天终将重新到来,但对一些陷入困境的biotech来说,更迫在眉睫的或许是,如何熬到明日太阳升起的那一刻。
对于Concentra来说,经过挑选后的困境biotech不仅足够“便宜”,更重要的是, 经历失败后,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任直线下降。 管理层可能更倾向于继续烧钱、等待转机,甚至重头来过;而股东更容易认为,管线、技术已经是负价值,急于套现。
这个时候,Corporate介入后,负责的更多是裁员、关厂、出清等,将公司成功拆解后,将一部分现金补偿给股东、管理层,剩下的留给自己作为报酬。
你或许认为这是投机,但资本天生逐利,也无可厚非。今年以来,还有投资机构秉着机会主义心态,到处寻找标的,甚至不经过认真的评估便给出极低报价,主打的便是投机,买到纯赚,买不到也不亏。
这背后,更多是投资机构的机会主义试探、博弈。
如今,大家对biotech裁员、临床终止甚至破产清算,早已见怪不怪。美股市场上,市值跌破净现金的biotech也不少见。
距离2023年结束只有20天了,经济形势仍不见彻底好转,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关于公司运营的矛盾或许仍在加大。
这种情况下,说资本是在逆势抄底也好,投机博弈也罢,更重要的是, 这倒逼着所有企业重新思考公司发展战略,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股东以及患者创造价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氨基观察(ID:anjiguancha) ,作者: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