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最平淡无奇的互联网中概股财报季开始了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 ,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港股和美股的财报季,一般要比A股晚一个月 (注:仅有二季度是例外) 。所以,当A股“互联网”公司已经纷纷发布了无人关注的财报之后,互联网中概股才正准备发布万众瞩目的财报。不过,即将到来的这个财报季,注定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平淡无奇的一个——不会有任何让投资者激动的事情,不会有任何意外,不会有任何足以让人铭记的东西。


事实上,如果你比较懒,那么这个季度的财报是可以不读的,财报电话会议也可以不听。凡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那些指标,本季度都不会有特别好的消息,也不会有特别坏的消息。具体说来:


  • 营业收入,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大家会尽量做的低一点、平滑一点,因为没有互联网平台公司会希望捞到一个 “令人震惊!某巨头收入同比增长50%,反垄断仍然任重道远”的媒体标题。


  • 净利润,无论是扣非 (Non-GAAP) 还是不扣非 (GAAP) ,大家也会尽量做的低一点,同比增长少一点 (最好有下降) ,因为没有互联网平台公司会希望捞到一个 “我的天!某巨头每天平均能赚2个亿,强烈呼唤均贫富” 的媒体标题。


  • 用户基数,也就是DAU、MAU、AAC之类的指标,倒是可以适当做一做,但也不宜做的过高,否则可能会捞到一个 “某巨头用户仍在剧烈扩张,控制互联网平台影响力迫在眉睫” 的媒体标题


  • 用户时长,也就是每日或每月的使用时间和打开次数,敏感程度稍低一点,但也不可大意。尤其是那些聚焦于年轻人的平台,用户时长的激增可能会捞到一个 “未成年人沉迷互联网APP,青少年保护亟需加强” 的媒体标题。


从上一个财报季,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许多趋势了,这些趋势可能还会持续好几个季度:


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声称自己“不赚钱”,也不想赚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京东自称“坚持微利经营,2%的利润率就是理想水平”。


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否定自己的“巨头”和“平台”地位,转而强调自己的“制造业”“科技”乃至“农业”属性。最因祸得福的是小米,它一直被投资人视为不配享受互联网估值的“制造业企业”,现在却如鱼得水。


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把大量的财报篇幅留给了慈善事业、社会责任、助农,等等与主营业务无关,投资者也不知道该如何估值的事情。有些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有一半的时间在讲公益捐款。


在即将到来的这个财报季,还会有一个重要的新趋势:主流互联网公司,只要足够聪明,就不会再强调“Z世代用户”这个概念了。青少年保护对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互联互通等概念,因此Z世代用户变成了一个危险的名词。那些过于吸引年轻人的平台 (无论是在时间方面还是收入方面) ,必须小心翼翼地低调行事。


在A股,已经有游戏公司很聪明地宣称“我们是面向70后和80后的公司,不做年轻人的生意”。我相信,更聪明的中概股公司也不会与大势对抗。


另一个新趋势也值得注意:过去两年,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努力进军产业互联网,也就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在消费互联网红利耗尽的今天,进军产业端是一个自然的选择,也是主管部门提倡的选择。然而,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从上个季度开始,主流互联网公司正在收缩对“产业互联网”概念的宣传,或许也在收缩实际投入。


为什么呢?因为所谓“赋能传统行业”“改造传统企业”这些概念,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垄断、联想到以互联网控制上游产业链了。上个季度,阿里、京东、拼多多都强调了自己对农业产业链的投入,但没有一个敢提“赋能农业”“改造农业”这样的概念,只敢提“助农”。它们甚至很谨慎地不再提“未来若干年要做到万亿农产品交易额”这样的目标,因为让互联网公司控制高达万亿级别的农产品销售,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此外,在主流政企用户眼里,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云计算和软件解决方案,也没有那么可靠。许多地方的国资委发文要求本地国企一律使用“国资云”,就是这种不信任感的最典型的体现。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很难在互联网公司的财报里找到任何关于产业互联网的有用信息。大家只能努力强调基础研发,也就是与实际业务无关的事情。


那么,有什么因素是可以强调的呢?除了慈善捐款、社会责任、基础研发这些投资者并不关心的话题之外,互联网公司还能在财报里写什么、在电话会议上讲什么呢?还是有那么几条的:


  1. 海外用户, 这一条可以适当讲讲,尤其是东南亚、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用户。但是要小心,尽量不要给人留下“用户数据泄露到海外”的印象。当投资人问起“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用户何时能带来盈利”时,也应尽量顾左右而言他,不要给出任何实质性指引 (因为这些用户很可能永远不赚钱)


  2. 智能汽车、芯片, 这些“高端制造业”业务,可以浓墨重彩地讲讲。不过,港股和美股投资人比A股精明很多,这些概念是忽悠不了太多人的——看看百度和阿里的历史股价就知道,前者的无人驾驶和后者的芯片研发对股价的影响都很有限。就连小米宣布造车,也仅仅带来了个位数的涨幅而已。老奸巨猾的美元投资人不会在上述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


  3. 对监管措施的配合进度, 尤其是游戏、短视频平台对青少年保护措施的配合,直播电商平台对主播补税措施的配合,各大平台对互联互通措施的配合,等等。不过不宜讲得太细,因为这方面的最终结论还是要由主管部门来下,互联网公司不宜自行宣称已经完成了对监管的配合。


下面预测一下主流互联网公司公布财报时,可能会被分析师聚焦的问题,以及管理层会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腾讯 :互联互通、青少年保护、游戏版号、视频号进展、海外投资。对前三个问题,管理层不会给出任何有意义的回答;对第四个问题,会定性而不是定量回答;对第五个问题,只要管理层足够聪明,就会尽量打太极,而腾讯管理层在历史上一直很聪明。


阿里巴巴: 互联互通、双十一、文娱业务、产业互联网、蚂蚁集团改组。管理层应该很乐意回答前两个问题,但对后三个问题只能尽量模糊,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肯定不会做出什么真正的回答。


百度: 互联互通、新业务、造车。第一个问题吸引了坊间大量注意力,但管理层应该很难详细回答。后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可能获得很详细的回答,但对股价的实际影响有限。


美团: 刚刚结束的反垄断调查、外包员工福利、社区团购、即时零售。前三个问题都不好回答,偏偏还是得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很有料,很适合管理层对投资人画出一幅美妙的图景。


快手: 用户增长、商业化 (广告) 、直播带货、海外业务。这几个问题倒是都可以详细回答一下,但考虑到青少年模式和主播补税的影响,也不宜回答的太积极。


B站: 青少年保护、游戏版号、直播业务进展、商业化 (广告) 。前两个问题很难回答。第三个问题,答案不太好,管理层不会很有兴趣。第四个问题可以浓墨重彩地宣传一下。


拼多多: 互联互通、双十一、品牌升级、农产品。第一个问题照例难以回答,后三个问题不错,管理层会很乐意回答。不过按照拼多多的低调风格,答案也不会详细到哪里去。


京东: 互联互通、双十一、社区团购、即时零售。这些问题基本就是“一半美团,一半拼多多”,回答难度相对较低,反正京东管理层早已掌握了游刃有余的沟通之道。


网易: 哈利波特手游、海外游戏市场、青少年保护、游戏版号。前两个问题好回答,后两个难度较大。不过,因为网易不算平台公司,受到的压力较小,大家也不会太纠缠于监管话题。


总而言之,如果你没有时间,或者跟我一样想把美好的晚间时光用于喝啤酒、看电影或玩游戏,这个财报季是可以略过的。不仅这个财报季如此,未来几个财报季很可能也是如此。那么,这种平淡无奇的财报季要持续到何时呢?


我估计是三个季度以后,即2022年的中期报告,我们将重新从主流互联网公司的财报中找到值得研究的东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 ,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