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还记得《大梦》里唱的那首歌么?
我已经六岁,走在田野里
一个不小心,扑倒在水里
该怎么办?
人生就像我们新买的那辆车,一开始总是小心翼翼地去保养,恨不得一天洗一次车,稍微磕碰一下心头就像被挖走了一块,可是再小心再谨慎,车盖上总会落满灰,车门上布满擦痕,到头来变成我们人生的隐喻:
新的裙子总会弄脏,新的座驾总会折旧,青春如江河水一去不复返,那些我们想把握住的却总是把握不住。
倘若,总是这样按部就班地老去,纵然年华唏嘘,好歹可以欺骗自己现在还没有到梦醒的时候, 可是当有一个外力打破了人生的平衡,你会发现过去的一切不过是阳光下的泡沫, 或者经不起一点儿磕碰的玻璃花,以一种无可挽回的姿态,在你眼睁睁下,碎了!
碎了,就像你的希望。
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二
在这个时代,希望是像金子一样宝贵的东西,然而有时候,却比金子更加稀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至暗一刻, 甚至至暗之后还有更暗,就像看到考研成绩的一刻,知道自己过去一年的努力白费;看到国家项目出榜的时候,发现这不过又是一次陪跑……
本来就够黑暗了,又遇亲人的离开,家庭脆弱的经济平衡被打破,你才发现,在深渊之下还有深渊,本以为希望被埋在淤泥里,可是挖开淤泥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希望。
我们原本,只不过是生活的幸运儿。
当你处在这样的人生里,是背着绝望停下脚步,还是向着希望走下去?
这样的难题,摆在了《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男主角危力的眼前。
好多人看到危力,会有一种熟悉感, 他就是我们身边的那种小镇做题家。 同学聚会那场戏里的木讷和退让呈现的是他学生时代的状态,好好学习,不出风头,勤勤恳恳地当个学习委员。
还好站在了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上,成为了同学眼中的“互联网大佬”。
在人生一步步向上的过程中,他收获了爱情,妻子沈均怡是无数人追求的校花,嫁给他不是为了钱。职位再高,和真正的大老板相比,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住着杭州普通的房子,开着一辆连空调都坏了的老车。但是,危力在职场、在情场是一个一直收获正反馈的人,所以他也有一些小小的志得意满。
他是家庭的中心,掌握着所有的大决策,比如换新车,只在一些小方案上遵从妻子的建议,比如车的颜色。他不需要主抓女儿梦梦的成绩,只需要坐在那里说一下人生绝对正确的大道理,而把具体执行的难题扔给妻子。
他觉得孩子的未来要靠父母托底,只要自己一直升职,一直做好外卖公司骑手算法优化的工作,就可以用发展解决所有的问题。
可讽刺的是,他的算法却让骑手撞了他的车,把他所有的希望击成了粉碎。
三
2020年9月8日,“人物”发布深度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讲述了算法困局中外卖骑手们的生死时速。
2023年,“上观新闻”也刊发《一个外卖骑手摔倒在冬夜的马路上,却不敢拨打120》。
这些报道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关注:那些在街道上闯红灯,超速逆行的外卖骑手,他们不知道这样危险么?
都是人类,速度快了,心会抖,手会汗,遭遇车祸,人会伤,命会送,谁也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可为什么这杯鸩酒放在那里,会有那么多人抢着喝?
有那么多的新闻报道分析外卖员超速背后的算法问题,可是电影不是调查报道,不是要分一个对错的,因为法律可以分一个主次责任,而生活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外卖员为了生存,甚至是为了筑起自己的职业壁垒,让更少的人有勇气闯进这个职业分润他们的机会,他们不得不超速。
像危力那样的程序员,为了完成自己职业的救赎,他必须逼着外卖员提速。
外卖公司为了完成ABC轮融资的对赌,为了找到上市的基石投资,为了成功IPO,为了港交所和A股里的敲钟,逼着程序员们降本增效。
困在算法里的,不仅是外卖员,也有写算法的人,还有让人写算法的人,甚至是算法本身。
在影片最后的大雨中,所有人都忙忙碌碌,让我想起了《黑客帝国》的最后,那无限复制的史密斯特工,是不是也是困住了算法的算法呢?
算法本有无限的可能,却被指向了唯一的价值。
2007年,《南方周末》发表了曹筠武关于网络游戏的报道《系统》,谈到网络游戏如何利用算法让玩家沉溺其中。
报道的结尾,那个现实中的女护士,网游中的女王吕洋决定“下线了,永远不再回来。”
可是,游戏能够下线,而人生呢?
即便我们不再点外卖了,我们就能摆脱被算法控制的人生了么?
人生像一个被过度包装的礼物,走出了一个小盒子,外面是更大的盒子。
重重无穷尽……
四
算法不是魔鬼。
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开头,神秘的黑方碑的注视下,两群打架的黑猩猩中的一只,捡起了一根骨棒。
从此,“他”不再是“它”,“一只”成为了“一位”,因为使用并制造工具,人才成为“人”。
数百万年来,人类在工具的加持下,成为世界的主宰物种,建立起了庞大而复杂的文明。
然而与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我们的肉体和几百万年前非洲荒原上祖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早就被人类所察觉,甚至警惕。
从老子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到《终结者》里机器与人的相爱相杀,无论是这些作品,还是科幻创作,人类始终在警惕工具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从而摆脱人类的控制,所以至今还有那么多的人把AI的发展当成开启潘多拉的盒子。
人是技术的使用者,技术的问题虽然需要靠技术来解决,但是使用技术的问题还是不能脱离人。
我们曾经认为只有进化一条路,可是现代生物学却告诉我们,演化未必只有一条唯一的方向,和“退”相对的“进”并不存在。
不管是科技公司常说的“科技向善”,还是更加主旋律的“为人民服务”,都是在指向科技除了效率的目的之外,应该,也必然有更大的追求。
谁能走出算法?
可是,我在想,算法,真的需要走出么?
五
这不是一部回旋镖的电影。
虽然看到“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会以为这是一部充满讽刺的黑色幽默影片。“作恶者”,算法工程师因为自己编的算法导致相撞,遭到了报应。
在这样的世界里,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所以“充满希望”不过是一记反讽而已。
可是,真看下来,这个故事没有那么浅薄,不是为了给你挠痒痒而讲述一个天道好轮回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
危力之外,外卖员陈金鹏他超速逆行闯红灯,可他真的是一个好人,和老婆徐晓霞不该挣的钱不挣,亏心的事情不做。可是,这是克苏鲁一样巨大而恐怖的城市啊!让他不得不超速,不得不逆行,不得不闯红灯。一切都在用命拼一个概率。
徐晓霞知道自己借钱,特别是向危力一家借钱的样子很难看,可是她必须说出那些本来打死她也不愿意说的话。
沈均怡看上去是互联网高管的太太,教教小孩艺术,轻松惬意。可是当过父母的人,谁没有像沈均怡看到老师半夜发来女儿数学考了32分那样轰然坐起?
反正,把我自己代入那个场景的时候,我的脑子炸开了,而且手脚冰凉。她也累, 她的累不止是肩背的酸痛,更加重要的是她被人叫作“危太太”, 她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危太太”这个身份,而不是“沈均怡”。
所以,在整场戏,她最被观众称道的一句台词,就是当律师称她“危太太”的时候,她说“我姓沈”。
除了这些主角,徐晓霞做阿姨的家里,那个带货的女主播镜头前侃侃而谈,自信骄傲,可却抽空哀求徐晓霞做点儿清淡的,她脸上过敏得厉害。这当然是在镜头前试用化妆品过多的结果。
想起这几年,车祸死去的摩托车女网红,吃出疾病甚至失去生命的吃播。他们播的时候,他们痛的时候,都在想“明天就不干了”,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就连那个成功企业家的蒋权,危力的老同学,也在曲终人散的时候,掀起上衣给危力看,他肚子上贴着一个胰岛素泵。他和陈金鹏一样,不也是拿命换钱么?
所以,在那场非常精彩的一镜到底的广场直播戏中,嘈杂的音乐,亢奋的精神,所有人都在表演,甚至不是为了让别人相信,而是让自己相信,我一定会成功!
可,成功,不是希望啊!
很多人在看过这部电影后,说导演你在我家里装了监控了吧!你所展现的就是我们家日常的生活,就是我们所遭遇的,一模一样。
而我也跟导演说,如果我是在手机上,而不是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可能看不了十分钟就会划走。
在朋友圈里,是我们经过了美化想给别人看的生活。而这部电影里,是我们真实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会不敢看下去,因为剖析自我是最难的。
我们平日里戴上面具,不光是为了给被人看,更是给自己看。
六
这是一部很干净的电影。
当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特别怕它有一个结尾,有一个危力的觉醒,就如同《年会不能停》里面那场年会的控诉,当然两部影片并不是同一个类型。
我们要的不是小丑的诞生,蚁人成为超级影星拯救世界,善恶终有报。
它就讲了我们的一段生活。 而生活往往是没头没尾的,很多事情,你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然后又忙在其他的事情里去了。
甚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理,不能简单地用法律来解决,否则抹去的不是零,而可能是最前面的那个一。
童话才讲对错,而生活没有。
童话有王子公主幸福的结尾,而生活没有,电影也一样。
可这又是一部丰富的电影,就像年轻人喜欢的“甄学”一样,几乎每一帧都可以拿出来做分析,每一个场景都有着导演独特的寓意。
危力在天桥上打电话的时候,旁边是鸽子笼一样的住宅楼。
沈均怡面对找上门来的徐晓霞,面上冷静,可是煮水的壶里不断涌上的气泡,表现了她杂乱的内心。
除了三个镜头之外,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是手持拍摄的。很多人物特写,角色本身一动没动,而是手持镜头的摇晃展现了其内心之乱。
我特别喜欢导演说的一句话——“这样的镜头是有呼吸的。”
而我们的生活也是有呼吸的,甚至带有粗糙的颗粒和毛边。这部电影用胶片拍摄,没有数字滤镜,一切就像我们生活那样粗粝。
这样的粗粝,触之会痛,而这才是生活。
七
1949年,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了话剧《推销员之死》。主人公是一个一辈子都想把一切控制在自己手下的人,却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未来。
他的美国梦终究破灭,而自己也是用自杀来换取保险赔偿,给自己的家人带来最后的帮助。
这个主人公的名字叫威利。
而电影的男主人公叫危力。
危力的一生都像威利那样处于危险的平衡当中,他有力量,但是他能走出危机么?或者,大而广之,我们每个人能够真正地找到希望么?
导演并没有给你答案,他只是在结尾的时候,把镜头静了下来,那是全片三个固定机位镜头的最后一个。
那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新生,很多人觉得二胎可能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苦难,但是导演并不是想说新生寓意着希望,只是提醒我们生活中有一件事情发生了。
是啊,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的事情发生,以至于我们都已经麻木,可是每一件事情都是与众不同的。
这些事情本身并不代表着是好是坏,而是看我们如何去对待它们。就像一个新的生命,只是一个生命,没有那么多生命之外的意义,一切都取决于你,究竟是带着怨恨和绝望去养育,还是充满希望和快乐去陪伴。
你的世界如何,取决于你如何。
生活,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
在中国,有八千万人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国十四亿人的十七分之一。 他们就像影片最后在暴雨中的人们,在不确定中艰难前行,走向未来,走向希望。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Another Day of Hope。希望在另一天,但并不是到了另一天,希望自己就掉下来了,需要你自己去走。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可不走向别处,何来生活?
《漫长的季节》里,王响在玉米地里望着多年前的自己驾驶着火车呼啸而去,喊道“向前走,别回头!”
其实,我们都是生活的幸运儿。就像几次路演中,导演穿了黑色的上衣,都让我想起顾城著名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六岁的时候,扑倒在水里,弄脏了裙子。
那就,爬起来吧!
如果说生活有希望和绝望两面,请允许我——选择希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作者:许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