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新冠治疗+新能源】为什么说冷链物流步入黄金发展期?
做投资最核心的就是高效率且高质量的信息获取。大多数人获取市场动态信息是靠券商的研究报告,但研报专业性强、文字晦涩、各大券商的研究报告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对于个人投资者,怎么才能快速找到研报中的有用投资信息?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3月29日的3篇精选研报:
招商证券-《冷链物流行业专题报告:食材供应链+医药物流需求提升,我国冷链行业迎来春天》
一、以启山林: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成长潜力较大
1、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但如今已经步入发展黄金期。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达3800亿元以上,其中食品冷链需求占据总需求的90%以上。
2、 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由2013年的9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832亿元 ,近五年复合增速达到16.3%,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增长至26500万吨,近五年复合增速达到20.3%。
3、虽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果蔬类/肉类/水产类的流通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损耗率方面,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损耗均高于发达国家。
4、 我国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速追赶,差距不断缩小 。我国冷库容量由2015年的3740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708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由2015年的9.34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33.54万辆。
5、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对比海外仍偏低,尚未出现明显的龙头企业。
二、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政策助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1、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断链”、“伪冷链”等问题突出,跨季节、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的能力不足,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部署 :1)规划合理,全面布局打造现代物流冷链体系;2)构建冷链物流“产运销”新路径;3)围绕细分品类优化冷链物流服务;4)强化冷链物流支撑体系;5)完善监管和管理措施。
3、 2020年全年,中央安排5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河北、山西等16个省(区、市)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
三、食材供应链行业需求迸发,冷链物流获广阔增长空间
1、B端需求,餐饮业变革带来食材供应链行业机会:
1) 目前在餐饮行业5万亿规模中,已有超过80%的规模性餐饮企业建成或者正在布局建设中央厨房 。截至2020年,中央厨房企业营收规模达到3004亿元,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45亿元,预计2021年将分别达到3800亿元/152亿元。
2)中国团餐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2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5万亿元, 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2万亿元,团餐市场占餐饮总市场规模比重的38.7%。
3)火锅食材的发展成为未来B端需求新场景之一。2 021年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98亿元,较2020年增长18%。
2、C端需求,便利生活+生鲜电商驱动食材供应链需求增长:
1)预制菜市场C端消费需求迎来快速增长期。2020年日本预制菜市场规模为238.5亿美元,行业渗透率达到60%以上。 反观中国,目前2B和2C端消费比例为8:2,C端消费比重仅占两成,C端蓝海市场仍待发掘,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2)后疫情时期,生鲜电商平台通过预制菜扩展业务线,推动食材供应链行业和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四、医药冷链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潜力仍可挖掘
1、医药冷链行业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处于发展初期。
2、 目前医药冷链销售额达到3903亿元 ,需求增长与政策规范助力医药冷链物流发展。
3、四大方面驱动医药冷链高速发展。驱动因素主要包括 药品制造、第三方医学检测、疫苗和医疗器械 四个方面。
4、目前中国医药物流市场仍非常分散,尚未出现市场寡头垄断者,未来专业化服务商有望主导市场。
五、风险提示
1、疫情扩散超预期,陆运物流受阻;
2、油价大幅上涨导致运输成本上升;
3、宏观经济下滑影响食饮消费需求;
4、食材及医药冷链运输中出现安全风险。
东吴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成本约束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比较》
一、光伏需求:全球高速增长,分布式及地面多重因素驱动增长
1、截至2021年9月末,676个县进入全国整县推进试点名单,目前户用光伏以租赁模式为主,企业需要建设渠道,开发户用屋顶再把资产转交给五大六小,正泰、天合、创维、阳光等正积极开发、加速圈地。 我们预计国内2022年新增户用装机达40GW左右,同增90%。
2、限电限产影响下,绿电需求高企,电力紧缺及能耗控制趋严或成为常态,只有使用更高比例的绿电,才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我们认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我们预计国内2022年新增工商业装机达10-15GW,同增67%左右。
3、我们统计风光大基地一期中有27.29GW是强制在2022年底前并网, 同时2020年申报在2021年未并网的项目也需要在2022年底前完成并网,否则指标作废 ,我们预计约8-10GW,因此大基地和遗留项目将托底2022年集中式电站装机。
二、原材料成本端价格上涨对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影响
1、根据鑫椤资讯及各公司公告,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碳酸锂新增供给约20万吨,对应300gwh左右电池供应能力, 仍可满足电动车60%+需求增长,2022年碳酸锂供给紧平衡 。
2、工信部召开锂行业座谈会,抵制贸易商抬价等投资行为,最近一周碳酸锂采购宽松,价格有所松动,实际成交价在45-50万元/吨,已低于市场报价, 长期看,22H2价格或开始松动,回落至不低于30万元/吨。
3、中伟股份、格林美、华友钴业、盛屯矿业等企业宣布在印尼建设镍金属冶炼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印尼镍资源开发。2H22镍产能逐步释放,全年新增供给30万吨+,其中电动车新增需求仅10万吨左右, 镍价上涨对产业链影响相对有限。
4、龙头厂商有碳酸锂长单保护,且上游资源布局更完善,良品率更高,技术进步带动成本进一步下降, 龙头厂商成本抗压能力更强 ,龙头公司预计涨价15-20%左右即可覆盖原材料成本上涨。
三、电动化大势所趋,终端需求驱动力很足
1、2021年财政部发文,表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税减免优惠政策始于2014年9月1日,并分别于2018年元月和2021年元月两次延续这项税收优惠政策,2023年或有取消风险。 购置税一般为汽车不含税售价的10%,在1-2万元左右,因此消费者有较强的抢装动力。
2、市场上调油价1040元/吨左右,折合升价约为0.78-0.94元/L,年行驶2万公里的私家车油费将增加0.1-0.15万元/年,全年使用成本较电动车高0.8-1万。 电动车使用经济性提升,对冲车价0.1-0.5万元的上涨,新增订单回暖。
四、原材料供应链瓶颈下,电动车与光伏的异同
1、相同点: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较大,但技术进步带来新供给增量。电动车环节今年碳酸锂成为供应瓶颈,价格由最低5-6万涨至50万+,电池成本上涨0.2-0.3元/wh,同时电池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量密度,降低碳酸锂单耗,降低成本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给的紧缺, 预计今年需求依然超预期。
2、不同点:电动车为toC端产品,预算并非刚性,车作为消费品也有不同营销手段,较光伏irr的核算模式更加灵活,成本上涨影响更小。产品端,车为完全的非标品,可以从不同价格带、不同厂商中选择,价格涨价后可以有多重选择空间,比如 预计车销售结构发生变化,但总体需求预计不受影响。
3、22年供给决定需求,碳酸锂供给紧平衡成为主要限制因素。供给+库存有一定弹性,且电池厂技术进步降低单耗,进一步提升供应能力,销量仍有超预期可能。车型供给来看,21H2国内销量超期, 车企在手订单充裕 ,预计22H1环比21H2仍可保持增长。
五、行业高景气度持续,龙头量利双升
1、电动车核心公司Q1业绩亮眼,估值已回落至底部,2022年高景气度延续,龙头预计80-100%高增,继续全面利好电动车龙头,2022年盈利修复的电池环节,长期格局好,叠加储能加持。 龙头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
2、 锂紧缺和价格超预期,利好赣锋锂业、天齐锂业。
六、风险提示
1、价格竞争超市场预期:18年至今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之一,吸引众多投资者通过产业转型、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各大厂商产能扩大迅速,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平均价格逐年走低,压缩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2、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利润空间:原材料成本在整体成本中占比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各板块的毛利水平。
西南证券-《新冠专题合集:新冠疫苗、核酸抗原检测、特效药:预防、检测、治疗,三位一体》(下)
一、新冠治疗中和抗体进展:6种上市,多种在研
1、海外
目前全球已上市6种新冠中和抗体疗法,处于III期临床、II/III期临床的项目共有12个。
2、国内
君实生物将埃特司韦单抗与美国礼来公司进行lisence-out交易,在2020年获得收入贡献。
腾盛博药的中和抗体鸡尾酒疗法于2021年12月8日在中国获批上市,是国内第一个上市的新冠中和抗体疗法。
迈威生物、神州细胞的新冠中和抗体处于II/III期临床。百济神州、丹序生物等近30个新冠中和抗体处于二期临床及以前的早期研究阶段。
二、新冠口服药物研究进展:轻中度新冠口服药物研究进展
1、口服制剂
1)口服RdRp抑制剂:以默沙东的莫奈拉韦为代表。共有9个在研&上市的治疗新冠的口服RdRp抑制剂,其中1个已经上市,3个处于三期临床阶段。
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处于三期临床阶段,君实生物的VV116目前在国内外进行Ⅱ/Ⅲ期临床研究,是国内进度最快的新冠小分子药物。
2)口服SARS-CoV-2Mpro抑制剂:以辉瑞的Paxlovid为代表。全球共有7个口服药物在临床阶段。辉瑞的Paxlovid三期中期数据显示疗效突出,已经在美国获批EUA及中国获批上市。盐野义制药的S-217622的2/3期临床结果显示可以显著降低病毒载量,已经在日本递交NDA。
2、市场规模
预计全球口服新冠药物市场规模为数十亿至上百亿美元。2021年全球新增新冠患者约为1.8亿人,假设口服药物每疗程单价分别为500/300/100美元,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900/540/180亿美元。当前全球患病率为0.31%,若患病率下降到0.15%或者上升到0.45%,则对应市场规模分别为450/270/90亿美元、1350/810/270亿美元。
三、全球口服新冠药物市场规模可观,CDMO产业有望受益
辉瑞以及默沙东的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物均涉及到复杂的中间体、原料药等核心材料的合成生产。
随着上述两家企业授权MPP,原研及仿制药厂商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订单快速增加,由此国内CDMO龙头企业以及细分材料的核心供应商可贡献较大业绩弹性。
MPP公告与全球35个仿制药供应商签订合约,授权其为95个中低收入国家 供应辉瑞抗新冠小分子治疗药物Paxlovid及其原料药 。中国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包括:普洛药业、迪赛诺、复星医药、华海药业、九洲药业,其中九洲药业授权供应奈玛特韦原料药,其他国内公司授权制剂和原料药。
此前,复星医药、博瑞医药、朗华制药、龙泽制药、迪赛诺医药 获得默沙东新冠口服药物Molnupiravir或原料药MPP授权。
四、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临床结果失败;
市场竞争加剧。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