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银行,渐入瓶颈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图片来源 | AI制图


9月17日,长沙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同意聘任张曼为行长。终于结束了长达半年的董事长兼任行长的局面。不过摆在董事长赵小中和新任行长张曼面前的,并非一片祥和。这家优秀城商行正在面临成长的烦恼。

 

在银行体系中,优秀城商行多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略少。在中西部城商行中,长沙银行是比较出色的一家,近十年中多年保持了业绩的双位数增长。

 

而且与众多城商行信贷主要靠本地政府类项目不同,长沙银行的信贷结构更优,几年前就开启了零售转型与县域金融的布局,因此零售与小微项目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也不错,带来了更好的净息差水平与业绩。2016年,时任董事长朱玉国将“做中国最快乐的银行”作为公司愿景。出色业绩使得长沙银行也有快乐的资本。

 

然而自2022年开始,长沙银行的业绩降速明显,营收与净利润均下滑至个位数,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3.32%和4%,不良资产规模也逐渐扩大,与前些年高奏凯歌的业绩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与头部优质城商行都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重仓不同,基金经理群体中的长沙银行拥趸不多,近年来除了国富基金赵晓东外,较少有知名基金经理长期重仓持有。

 

优秀的长沙银行,正面临瓶颈期的困扰。

 

资产结构较优,长期成长性不输发达省份城商行

 

长沙银行是湖南省最大的本地法人银行,近九成资产都在湖南,在湖南市场地位很高,近年在湖南省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中仅次于工农中建和国开行,居湖南省第六位。

 

2023年,长沙银行资产规模过万亿,在国内银行业中排名34位,城商行中排名在12位;营收248亿元,全行业排名30位,城商行中排名第9。规模上并不非常靠前,毕竟湖南的经济规模跟京沪粤以及江浙这些发达省市有差距。与长沙银行体量比较接近的是徽商银行、中原银行、成都银行等中西部城商行,资产规模都在万亿元左右。不过长沙银行的增速还是非常可观的。近十年里, 长沙银行营收有7年实现双位数增长,且单位规模带来的营收更多。

 

长沙银行,渐入瓶颈

长沙银行,渐入瓶颈

 

与东部地区优秀城商行相比,长沙银行近十年的累计业绩增长也不逊色。

 

长沙银行,渐入瓶颈


在排名靠前的城商行中,长沙银行与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一样,同属于业绩成长性较好的银行。上海银行、中原银行、盛京银行等属于近年来业绩比较平庸的银行。

 

长沙银行能有这样的业绩增长,首先源于资产规模长期以来维持了较好增长。2014-2023年的十年里,资产规模与信贷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这样的增速相比于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等头部城商行也不遑多让。

 

 

同时, 长沙银行的净息差也多年处在较高水平,近十年里几乎年年都高于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等头部城商行。

 


资产规模扩张快,生息资产的净息差又维持相对高位,使得营收增长可以保持较高增速。为什么资产增速快,净息差又高?

 

长沙银行的资产中,贷款一直在较高比例,这跟很多城商行资产扩表主要靠金融投资有所不同。从2019年至今,贷款在资产中的比重从43%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48%。金融投资占比从2019年的47%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42%。这跟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等头部城商行趋势是相反的。

 

在贷款结构上,零售贷款在整体贷款中的比重,从2014年的29%逐渐提升到2022年的40%,2023年至今有所下滑,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35%。总体上是上升的趋势。这样的趋势与比例,与城商行中零售占比高的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均非常接近;对公贷款比例从2014年的69%降到了2022年的56%,之后有所抬升,今年上半年升到63%,总体上多年来是下降的趋势。

 


对公贷款的结构上,政府基建类项目占比呈小幅增长趋势,截至今年上半年占比在42%左右,除此之外在制造业、建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信息技术等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上也有较高占比,在2022年,这些领域贷款高于基建类贷款比例,达到45%,基建类在当年比例在37%左右。今年上半年,这些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域占比在38%左右。

 

此外,长沙银行较早发展县域经济,在普惠小微贷款上也有较大规模,在对公贷款中的占比不低于江苏银行等小微金融实力强的头部城商行。今年上半年占比高于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均3个百分点以上。

 

项目 长沙银行 江苏银行 宁波银行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亿元) 636.17 1975 1786
公司贷款规模(亿元) 3398.77 13066 11686.60
占比 18.72% 15.11% 15.28%

2024年H1长沙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占比情况


因此, 长沙银行有着比较丰富的贷款结构,既能够获取本地的基建类贷款,也能够结合长沙以及湖南省的产业特点,在制造、消费等领域有较多的信贷投放,既有基建这类大型企业项目,也有占比较高的小微项目,另外在零售业务占比上也是城商行中较高的存在,项目来源比较多元、丰富,同时又在湖南省有着较高的市场地位,因此资产规模扩张比较有力。

 

同时也是因为收益率较高的制造业、消费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大,与收益较低但风险低的基建类项目形成搭配,因此整体收益率较好,今年上半年贷款平均收益率为5.31%,另一方面存款利率相对较低,今年上半年平均利率1.88%,优于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这样净息差维持较高水平。这样的存贷表现,表明长沙银行在湖南本地有较高的市场地位。

 

项目 长沙银行2024H1 江苏银行2024H1 宁波银行2024H1
存款平均利率 1.88 2.18 1.96%
贷款平均利率 5.31 4.98 4.92%

2024年H1长沙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存贷款平均利率

 

总体来说,长沙银行从所处地域、业绩增长、资产规模等角度看,与成都银行比较接近,都受益于强省会战略,因此经常被拿来比较。不过业务结构上,与成都银行以地方政府基建类项目为主不同,长沙银行信贷结构均衡,与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比较类似。 资产规模的较快扩张,净息差长期处于较高位置,使得长沙银行近十年里业绩成长不错。

 

近两年不良增长较快,陷入资产结构调整与维持业绩增长的两难抉择

 

不过2022年至今,长沙银行的业绩下滑是比较明显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长均降到了个位数,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进一步下滑至3.32%和4.01%。

 

如果看营收与净利润构成的话,更加不乐观。收入分为利息净收入和非息收入,今年上半年长沙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下滑了0.61%,非息收入中,中间业务带来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了23.66%,投资收益下滑了6.93%,营收增长主要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10亿元增长到33亿元,增速227%。银行的投资主要在债券和基金,这样的数据意味着已经落袋为安的利息与分红收入下滑6.93%,持有的债券和基金浮盈增加,带来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长,其偶然性大,持续性难以保证。如果没有债市的浮盈,营收已经陷入下滑。

 

营业利润方面只微涨了0.53%,靠少数股东权益的减少,使得归母净利润实现了4.01%的增长。 除去偶然性因素,长沙银行的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增长已经接近停滞。 从这一点来看,距离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还是有一定差距。

 

业绩下滑的原因来看,从资产规模到信贷增长,都还是有10%左右的增长的,业绩下滑主要是源自净息差下滑较大,上半年净息差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宁波银行上半年同比降了0.06个百分点。江苏银行净息差降幅大于长沙银行,达0.38个百分点,不过江苏银行的资产与信贷增速好于长沙银行,使得江苏银行营收增长更高。

 

长沙银行净息差的下滑,主要原因来自于上述资产结构的调整 ,金融投资占比维持了稳定,不过信贷投向上,收益高的零售贷款占比迅速下降,从去年的37.83%左右下降到35%,收益相对较低的对公贷款从去年的59.45%上升到63.7%,半年之间变动是非常大的。

 

对公贷款结构上,低风险低收益的基建类项目占比有所提升,制造业、建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信息技术等相对来说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占比下滑,同时普惠小微这种收益较高的贷款项目占比也小幅下滑,从去年同期的19.7%降到了18.7%。

 

这使得贷款平均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78%降到5.31%,而存款平均利率只是从2.04%降到1.88%,远低于贷款利率降幅,净息差因此下滑明显。

 

这可能是如今经济形势下的主动调整,从全行业来看,经济形势对客户偿债能力构成较大影响,不良率攀升,多数银行都在收缩零售贷款,并聚焦优质信用人群。对公贷款方面,需求不足,且一些企业效益下滑甚至破产,影响资产质量,政府基建类项目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出现了信贷结构上的调整。

 

长期以来,长沙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维持了稳定,近十年里在1.15%-1.29%这样一个狭窄区间里波动。与头部城商行相比,与上海银行较为接近,近几年里较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高,表明整体资产质量不及这两家优质城商行。

 

 

长沙银行不良贷款率平稳,是因为贷款增速一直较快,分母扩大使得不良率没有显著变化。不过从近年来不良生成规模来看,还是显著增长的。不良贷款余额从2022年的49.37亿元上升到去年的55.97亿元以及今年上半年的61.8亿元,去年余额新增6.6亿,今年半年余额新增5.83亿元,增幅较快。

 

该余额是经过核销后的。如果算上核销,保守估计去年新增不良贷款55.11亿元。今年上半年又新增28.72亿元。去年上半年余额新增加核销为23.04亿元,这样, 今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增量同比增长了24.65%。今年上半年新不良生成率达到0.547%,而去年同期为0.5%。

 

因此长沙银行的资产质量近两年下滑还是比较明显的。长沙银行还踩雷恒大汽车,15亿元贷款悬而未决,还在诉讼中,对于资产质量考验也比较大。

 

就此来看, 长沙银行近两年受到较大掣肘,步入瓶颈期的特征比较明显,既受到宏观大环境影响,也有自身风控能力的局限,原有的资产结构带来不良贷款的增长,因此逐渐在调整信贷投放,以控制不良的增加,这又带来了营收与利润增长乏力的局面。而压缩不良规模又需要保持营收有一定增长,从而使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至于下滑太多。

 

 

而这也是长沙银行虽然业绩还不错却少有明星基金经理问津的原因所在。 长期以来为了不良率维持稳定,需要不断核销坏账,为了保持拨备覆盖率的稳定,就需要不断从利润中提取拨备,这就影响了公司的分红能力,上市以来长沙银行的分红率一直在20%左右,处于银行股中的低位,多数银行现金分红比例都在30%左右,因此市场给到长沙银行的估值并不高。

 

十年战略的成功与遗憾

 

与一些城商行缺少战略能力不同,长沙银行这些年来的发展主要就是战略驱动。


长沙银行成立于1997年,初期主要在长沙市发展,2010年设立了常德分行,开始了区域扩张的步伐。不过历史上异地扩张并不成功,因此主要区域至今一直聚焦在湖南省内,省外只有广州一家分行,贷款占比较少,今年上半年只有1.5%,其余贷款都在湖南,其中长沙市内约47%,长沙市外约51%。

 

早期和其他城商行一样,以对公为主,对公又以本地的政务类业务为主,同业类资产也较多。2014年是长沙银行的转折之年,朱玉国由行长升任董事长,压降了同业类业务,金融投资的占比也下降,同时提出了十年发展战略,即资产规模三年翻一番,十年过万亿,领跑中西部,挺进十二强,如今都已实现。


朱玉国曾在工商银行长沙分行任职,1997年长沙银行前身成立之时就加入,一路从办公室主任做到行长,并在2014年就任董事长后开启了多项改革,包括零售转型、县域金融等,提出构建以大批发为业务主体,大零售、大资管为两翼,网络金融为一尾的“一体两翼一尾”业务格局,着力打造智慧金融、县域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四大特色战略品牌。在强化政务类业务之外发展多项盈利性更强的业务,使长沙银行的资产结构日趋丰富。

 

长沙银行的零售转型在城商行中比较成功,一方面长沙作为网红消费城市,受益强省会战略,年轻人多,新流入人口多,有消费基础;另一方面与很多城商行主要靠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联合贷不同,长沙银行一定程度上在获客与风控上形成了自身的能力,以“深耕下沉、做小做难”为战略,先在房贷上形成了一定优势,2019年左右在消费贷上发力,规模增长迅速,从2019年的219亿迅速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719亿,并在2017年与58同城联合成立了长银五八消金公司,位居消金行业中游。

 

县域金融也是长沙银行丰富资产结构、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战略,该战略于2016年提出,2019年形成了“县域支行+乡镇支行+农金站”的立体网络,2022年又将县域金融提升为“一号工程”,目前在湖南县域覆盖已经超过93%。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县域贡献了约44%的存款增量、54%的贷款增量、61%的零售客户增量。

 

企业文化上,朱玉国上任初期就提出打造“中国最快乐的银行”,并曾在年报中表示,旗帜鲜明地反对僵化的科层制和内卷化,追寻快乐银行的心流状态,实行价值观考核,培育具有强大内驱力的员工,构建内部的共生组织和赋能文化。

 

通过这些战略的带动下,长沙银行资产规模、营收、净利润得以较快发展。2021年朱玉国离任,行长赵小中接任董事长,直到如今。

 

总体来说长沙银行是城商行中竞争力较强的一家,体现在:

 

战略上有一定远见和定力,不同年份提出过“一体两翼”、四大战略品牌、生态银行、县域战略、零碳银行等多项战略,其中在零售与县域上取得较大成绩;

 

管理层也相对稳定,近两任董事长都是长期在银行工作,并在长沙银行管理多年,并非城商行常有的本地官员空降,相对来说专业性有保障;

 

股权结构层面,长沙市财政局作为第一大股东,多家湖南国企持股,国有股份近40%,因此在角逐本地政务类业务上有优势。同时又有本地零售企业作为股东,可以提供零售业务的场景。

 

不过近两年里,长沙银行业业绩下滑也比较明显,除了大环境的因素外,长沙银行本身的困局也在逐渐凸显。

 

首先,在战略上选择的零售、县域等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对于银行的服务、获客与风控能力要求高,做得好就是蜜饯,做不好就是砒霜,是形成不良资产的温床。从不良数据看,规模确实是在增长。长沙银行近几年里透明度不高,不像其他银行一样公布不同行业的不良率,不过零售贷款的占比在下降,政务类项目占比在提升,可能零售、县域相关的资产是形成不良的重要领域。

 

其次, 虽说长沙银行多年以来战略比较成功,驱动了业务增长,不过也有一些遗憾 ,并未像其他城商行一样培育金融租赁、公募基金、理财子公司等业务,只有一家消金领域的子公司,在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上也表现一般,长沙银行也曾提出过产业投行生态与大资管相关战略,不过发展并不及预期,未形成明显增量。这些使得公司在新增长点上相对缺乏。从外界角度来说很难知道是疏忽,是战略性舍弃,还是自身资源不足。

 

另外公司在战略的持续性上值得继续观察 。赵小中接任董事长后,资产结构在发生一些变化,到底是思路与前任不同,还是依据宏观形势而做的暂时调整,还不好判断。如果此前的战略发生变化,未来重心回到以政务类业务为主,对于未来的成长性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今年4月,长沙银行披露了新十年战略暨三年发展规划,提出力争2033年达成资产4万亿元、营收1000亿元、利润总额400亿元三大目标。其中2024-2026年将聚焦“业务突破、能力提升、风险出清”三大重点方向。

 

这三大方向应该说是相当务实的,也从侧面表面长沙银行目前处在一个瓶颈期,目前受主客观因素堆积影响,不良贷款增长较多,需要在未来三年里逐渐消化,并在政务、零售、县域等信贷领域提升能力,控制不良的新增,并在重点布局的业务上形成突破,打造新的增长点。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