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国单身狗上外国婚恋APP,他们会脱单吗?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假如中国单身狗上外国婚恋APP,他们会脱单吗?

520又到了,对于热恋中的情侣来说,这是一个疯狂刷屏秀恩爱的日子,但是大龄单身青年还没机会告白呢。估计今天,有上千万单身青年正急匆匆在世纪佳缘、陌陌、探探这些婚恋交友APP上排遣孤独。


老外虽然没有520,但也有一批志在解救单身青年的婚恋APP。跟咱们这单身狗极其困难相比,老外有的APP居然能做到,每24小时1400万个成功配对。


这老外婚恋APP跟我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原因就是咱们婚恋观完全是两码事。


国内婚恋APP挑白菜,国外在挑朋友


所谓橘生南国为橘,生北国则为枳。中外婚恋APP有差异原因很简单,产品为人而设计,有怎样的交友求爱观,就有怎样的婚恋APP。


中国人最强调的婚恋观是门当户对!


因为要门当户对,所以我们成为朋友前必须把自己的生辰八字、财产遗产、家庭成分和家庭成员交代清楚。当我们发现这种观念已经老旧得可笑的时候,我们开始找各种理由为它辩驳,美名其曰“这是为了避免日后不合适互相伤害”。


所以我们说:“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谈恋爱之前一定要确认好,门当户对,性格八字相合才能谈啊,不然最后没结婚,就算成了朋友都犯了流氓罪!


在国人眼里,婚恋网站跟商品交易差不多。因此中国的婚恋社区、婚恋APP,都是明码标价。找对象得根据年龄收入户口这些门槛来挑人。


所以相亲的被迫先填上一大把资料。这资料周详的恨不得交代你爷爷谈过几次恋爱,恨不得交代你鞋子底下还有多少钱。然后你有权从性别、相貌、年龄、收入、家庭成员等方面描述理想对象的样子。


接着你就可以像超市里的商品一样上架供人挑选。


相比之下,西方的交友APP这媒婆太不尽职了,都在不着边际的地方下功夫。比如有的公司想出一招改变约会形式的点子。社交平台Grouper致力于让男女之间进行3对3约会。简单来说,你想要通过Grouper和一个女孩交朋友,你需要叫上两个哥们,对方叫上两个姐们,然后你们就可以六个人愉快地聊天了,指不定最后谁和谁成了。


这软件在中国的婚恋圈里绝对没戏。在中国,相亲=婚姻点对点招标会,这时候带俩哥们去干嘛?围观女方问你要车没车要房没房,你还得求着“彩礼是不是可以少点”的谈判现场吗?在中国,哥们不上前线瞎掺合,只会在后方负责一件事:当你发现那女的没照片里好看或者丑到爆的时候,打电话给你让你借机抽身,仅此而已。


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在婚恋交友上,说好听点是一根筋,说难听点是目的性和功利心太强。先把交友目的明确了:相亲还是约P?约相亲的,就应该老老实实谈适不适合结婚,约P的就应该老老实实地约嘛。


别人家的交友观偏不这样,交友就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去认识朋友而已,只是这朋友说是我未来的女朋友。就是没成女朋友,也可以干点别的。


《Entrepreneur》的记者Kate Taylor她去年年底通过Grouper参加了一次组团约会,没想到却跟对方谈成了生意。她还挺开心。


拿3对3约会模式举例,Grouper开发这个功能的关键逻辑就是:你和这个姑娘聊不上天、看不对眼没关系,说不定你会看上她的朋友,她可能看上你的朋友,反正大家是来交朋友的。没恋成,开个party也不错。


在外国人看来,婚恋交友软件的功能为用户寻找志趣相近的人、找到更多可能和自己能聊得来的人,至于怎么展现自己的性格,见面聊什么,通过交友软件认识的人会成为朋友还是未来的老公老婆,谁知道呢,聊聊再说。


外国婚恋APP是坑爹的媒婆


由于中国人上婚恋APP都是以把自己推销出去当己任,所以为了结婚可以不择手段。贴个虚假的照片把自己扮美;填个夸张点的资料,增加被选中相亲的几率,总之能把自己吹多好就吹多好,先把人骗到手再说。


而老外最讨厌不真实。2007年成立的在线婚恋APPZoosk,在2014年8月就推出了一个逆天的功能,防止交友者发布自己10年前的“青春照”,或者与真人现状严重不符的照片交友。具体方法是让用户上传一段多角度自拍视频。


拜托,“智商低要说人老实,长得丑要说有气质”,这难道不是媒婆行业的潜规则吗?媒婆不帮着遮丑,还热衷于研究怎么把人扒得底朝天了,真的太没职业道德了好吗。


更坑爹的是,由于老外的婚恋交友APP目的不是那么明确,所以很多时候,交友变成了人脉营销。


因为Kate Taylor提到自己在一家媒体工作。在约会几天后,一个男生在Facebook上给她留言,那男生希望她能帮忙报道自己在现在正在Kickstarter上的一个众筹项目。


Kate Taylor发现很多约会对象认识自己后,都打算让自己帮忙报道他们的app,而不是约会自己。而且“去约会结果被当人脉使”的悲剧不止发生在她身上,她身边很多人都深受其害。


还能不能好好谈恋爱了?!Kate Taylor说,下次,约会之前她再也不会在交友软件里标明自己的职业了,她说:“如果对方是公司创始人,可能要等结婚后才告诉他我的职业了吧。”


想知道外国都有哪些APP改变了外国青年的交友方式?来看:


“三对三”约会,没你想的那么污


在社交平台Grouper上,你也许可以做做“群P”的美梦(误)。


叫上两个哥们儿一起注册Grouper,报名三男三女线下小组约会,联入Facebook,系统就会根据兴趣、年龄、好友关系自动给你们匹配约会对象。


约会前,你们和对方既没见过照片也没联系,但因为是线下约会,你们可以省过短信交流和站内沟通的步骤,实实在在地去认识些朋友,也许还有未来的女朋友。


至于“群P”?先别想得那么污,Grouper在每个运营城市都有合作酒吧和餐馆,这些酒吧和餐馆都是非常正式的社交场所,对于那些见惯了“饭托”和“酒托”的求偶青年们来说,这还挺省心的。


大龄单身青年们,你们得花更多钱了


号称“颜值最高”的社交软件Tinder推出了针对年龄进行差异化定价的付费版本。美国地区的用户,18至29岁只要9.99美元,但对超过30岁的用户则售19.99美元。英国地区的差价更大,18至27岁的用户只需付3.99镑,超过28岁则要付14.99镑。


西方大龄单身青年们生气了:这不是歧视我们嘛?!


听听Tinder副总裁的解释:年轻用户毕竟没钱,低定价是刺激他们购买服务的。稍微大一些的用户对价格不那么敏感,并且对于允许反悔的功能更感兴趣,所以也愿意购买这项服务,定价策略是基于公司的测算而不是年龄歧视。好吧,这解释倒也能勉强接受。


Tinder最有底气的地方在于,他们是目前美国年轻人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婚恋社交APP,每24小时就有1400万个配对,而且首创了“Tinder”模式,双方只有互相感兴趣才能通信甚至线下见面,如果见了面想要放弃,是可以反悔的。在他们之后,不少婚恋APP就使用了这种模式。


宅男们也许并不需要真·女朋友


婚恋APP市场竞争太激烈,不少公司已经学会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来进行市场细分。日本游戏公司DeNA就给单身宅男们带来了福音。他们开发了一款名为《骇客娃娃》的APP软件,主要向宅男群体推送动漫、游戏的最新信息,里面设置了几个美少女,当作宅男们在虚拟世界的女朋友。


这些美少女就是所谓的“骇客娃娃”,她们对用户的喜好进行分析,改进推送的准确性。三位骇客娃娃在不同门类的版块中出现,用户阅读完相关消息后,娃娃们会带着酥酥的嗓音询问:“您读到感兴趣的东西了吗?”接着用户可以与娃娃们进行对话游戏。


除此之外,APP里也有一些任务型的游戏功能。用户在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权限。权限越高,得到的奖励就会越多。事实证明,宅男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应用上线一个月内下载量就突破了几十万。


已经勾搭上?一句“YO”就可以表达心意


“YO!” “YO!”


这两句话的意思可以是“您吃了吗?”“吃了!”,也可以是“今天天气真不错!”“是的!”,这款名为Yo的应用诞生自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并从那里逐步席卷全球,在这个应用上,双方只能收发"yo"这一个单词,如果你们刚刚认识,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检验双方的默契程度。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应用很无厘头,但使用起来乐此不疲。


“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一个YO就能说清楚自己的需求。”这个应用的老板霍格说,“我妻子抱怨我没有给她多打几个电话。我告诉她,每当我给你发这个东西时,就表示我在想你。我妻子很高兴,因为我每天都给她发10次 YO。”


南七道:《胡说七道》出品人,微信公众号:南七道。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南七道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49512/1.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虎嗅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婚恋app单身婚恋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