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总能从细节处发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马靖昊说会计(ID:majinghao920) ,作者:马靖昊,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
上市公司有没有做假账,是可以全方位进行分析的。比如, 可以将人均净利润、人均职工薪酬两个指标与同行相互比较。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人均净利润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一骑绝尘”,而其人均职工薪酬,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那么,这个人均净利润与人均职工薪酬的变动趋势是相悖的,很有可能说明公司存在着虚增利润的问题。
对于那些重组上市的企业,特别是有业绩对赌条款的上市公司,我们应该对它们的业绩真实性持怀疑态度,根据舞弊三角理论,这些企业有很强的动机去做舞弊行为—— 上市公司只要财务造假,总能从细节处发现。
二
分析上市公司报表中的长期资产项目时,可以将3至5年期的财务报表数字全部列在一起,看看长期资产科目的变动。如果最近1、2年在建工程数字突然变大,再结合利润表,如果利润表中的收入、利润数据最近1、2年也在逐步增加,这时候,就要怀疑通过在建工程项目来消化所造假的利润了。
虚增收入进来的“钱”,再通过在建工程消化掉。
三
有消息称,有一家汽车厂商,直接扣走零配件供应商的销售额的10%!我想问一下,这可是应付账款,这么简单粗暴地进行“减值”,行吗?又不是资产,你可以任性地“减值”,毕竟牵扯到债权方,总得坐下来谈谈吧,也就是债务重组。
再说一遍, 想欠账不还,不是负债“减值”,是必须进行债务重组。 不过,大概率债权方不会同意,净利率估计也就个位数,扣掉10%无疑是灭顶之灾。
从此案例,也可以看出中小汽车零配件实体企业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因此,它们的销售收入多半表现为应收账款,还存在一个要账的过程,要不着,就有坏账的风险。
对此,几位读者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博后1牛:一般是同意减,就马上付款,不同意,就拖着。
@只想白天KING:想想当初的沈阳机床也是这样的。
@天行健_重庆:制造业很多都这样,前几年发生的某白色家电龙头,供应商到其别墅内要债绑架案,根本原因就是欠的货款累积太多,供应商撑不下去三番五次催不付而走的极端!
@青山一道同云雨2020:1. 在这里,能把汽车零部件配套搞好的,基本上是民企,外企能搞好的,是产品绝对的领先优势非他不可,其他企业搞不好,懂者自懂;2. 应收账款70天算是良心付款;3. 拖到6个月回款是常态;4. 回款时给商承别见外;5. 服务费质量罚款直接冲减应收很正常。
好在6月6日晚,该汽车厂商内部人士回应网传“克扣10%货款”的内容称,内部核实,没有任何人和部门收到这个函。“函也没盖章和署名,不知道是谁发的,我们也想知道是谁然后了解下情况”。我认为,经媒体曝光,很多事情就会回到公正的路径上来。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指南的相关要求,在各期末将应收商业承兑汇票的账龄起算点追溯至对应的应收款项账龄起始日,按其账龄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应收银行承兑汇票由于由金融机构进行承兑保证故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四
企业已经发生了欠税行为怎么办呢?
一般情况下税务会下发通知书,告知企业于一定期限内缴纳税款,同时企业要承担因逾期缴纳税款而形成的滞纳金。如果企业到了期限仍未按期执行,税务机关可能会申请强制执行,如将企业的资产进行拍卖抵缴税款或银行强制扣款等;如果企业还有怠于行使的债权的话,税务机关也会行使代位权等。
最好的办法就是企业尽早筹集资金缴纳欠税,否则对企业及法人的影响很大,税务机关会定期公布欠税公告,失信纳税人在所难免了。由于滞纳金是按日的万分之五加收,时间越久,损失会越大。有的企业欠税的时间太长,滞纳金远超过税款,此时想要补缴都无力承担了。
企业发生了欠税不单是会计的责任,而是老板、法人等高管应该重视的事情。 财务人员的责任就是要帮助企业办理缓缴税款;同时监控企业的资金状况,及时预测及提醒资金的使用情况,提前作出防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马靖昊说会计(ID:majinghao920) ,作者:马靖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