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导体+新冠药+核酸疫苗】下游需求驱动行业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的机遇该如何把握?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投资最核心的就是高效率且高质量的信息获取。大多数人获取市场动态信息是靠券商的研究报告,但研报专业性强、文字晦涩、各大券商的研究报告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对于个人投资者,怎么才能快速找到研报中的有用投资信息?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3月22日的3篇精选研报:


国融证券-《第三代半导体行业深度报告:下游需求驱动,国产替代先行,SiC迎政策发展机遇期》

 

1、硅基半导体面临摩尔定律失效,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热导率等性能优势 ,在高温、高压、高频领域表现较为优异,有望成为未来技术突破的主要方向。

 

2、 碳化硅器件以衬底为核心,在晶圆制造中成本占比约55% ,对半导体设备要求相对较低,有利于规避国内半导体设备被卡脖子的问题,是 未来国内半导体产业弯道超车的方向。

 

3、 第三代半导体在国防领域有重要应用 ,受到《瓦森纳协定》的严格禁运和封锁,是 国产替代必须突破的领域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产业, 十四五期间有望成为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大步发展的时代。

 

4、碳化硅器件产品 价格高企是影响渗透率提升的关键要素 ,在生产良率缓慢提升的背景下,碳化硅晶圆已逐渐过渡到6英寸,单位成本逐步降低,与Si基产品价差持续缩小, 目前SiC半导体价格约为同类型Si基产品的4倍,未来产品价格降幅有望每年保持在10%-20%。

 

5、 大尺寸化是碳化硅衬底降低成本的主要路径 ,随着衬底尺寸的增加,单位衬底可制造的芯片数量越多,边缘的浪费越小,单位芯片成本越低。

 

6、从下游应用市场看,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是SiC器件最主要的应用市场 ,在国家双碳战略下,行业景气度较高,是拉动SiC器件需求的下游核心应用。

 

7、2020年,新能源汽车领域SiC器件市场规模为2.6亿美元, 至到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5.53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97%, 市场占比也将由2020年的43.62%增长到2025年的60.62%,是SiC器件需求最大的应用市场。

 

8、目前光伏行业SIC器件渗透率尚处于低位,根据CASA数据,2020年,光伏逆变器中碳化硅功率器件占比仅10%,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70%,渗透率的提升将大幅提升SIC器件需求。 光伏领域SIC器件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的1.28亿美元提升至2025年的3.14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19.66%,市场占比为12.26%。

 

9、 目前4英寸和6英寸半绝缘碳化硅晶片需求占比已几近持平。 受益于5G基建快速推进和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Yole数据,2020年全球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市场规模为1.82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增长17.88%。

 

10、 在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目前6英寸衬底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由于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下游应用市场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高景气民用领域,未来行业景气度确定性高。根据Yole数据,2018年至2020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规模从1.73亿美元增长至2.7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6.36%。

 

11、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 全球碳化硅衬底主要以美国为主, 其中,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三大企业占据97%的市场份额,而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则以Wolfspeed一家独大。

 

12、国内企业方面, 天岳先进和天科合达分别为国内半绝缘型和导电型碳化硅衬底龙头。 海外龙头公司业务已向上下游延伸,产品覆盖全产业链,国厂厂商专注于碳化硅衬底领域。 国内厂商天岳先进和天科合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业务均以碳化硅衬底为主,且全部对外销售,市场专注度较高。

 

13、从技术方面看,国产厂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创新, 在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和导电型碳化硅衬底的技术参数指标上已基本和海外厂商相差不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海外龙头厂商差距持续缩小。

 

14、 风险: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科技争端加剧,海外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封锁升级;新产品和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国产厂商产能扩产不及预期;碳化硅器件渗透不及预期等。

 

国金证券-《生物制药行业深度研究:核酸疫苗,创新未来》

 

一、核酸疫苗具备高效、灵活等多重优势,mRNA路径近年来快速发展

 

1.根据主要成分的不同,核酸疫苗可主要分为DNA疫苗和mRNA疫苗。

 

2.mRNA疫苗与DNA疫苗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绕过了第一步。自我复制的RNA疫苗可能会使用较低剂量诱导保护性免疫,因为每个细胞表达的疫苗抗原更多。

 

3.核酸疫苗可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开发设计速度快,可实现快速生产,生产成本低,易于在体外开展大规模生产,有利于传染病的防控。

 

二、mRNA技术在疫情应对中彰显较大市场前景,疫苗是未来主导领域

 

1. mRNA疫苗技术在新冠疫情应对中市场前景得到较大提升。 目前开发中的mRNA制剂有3个主要应用: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治疗药物。

 

2. 预计预防性疫苗将在未来15年内主导mRNA领域。 由于在研管线众多,成功概率(POS)较高,mRNA比其他疫苗模式具有优势。

 

3.根据Nature预测数据, 短期内,mRNA产品市场仅基于COVID-19疫苗的销售,估计2021年其价值将超过500亿美元。 从目前主要mRNA疫苗国际巨头的2021年销售看,Pfizer全年预计368亿美元,Moderna全年预计177亿美元。

 

4.在2023年至2025年间,预计由于主要市场对COVID-19疫苗的需求减少以及缺乏新产品发布,mRNA疫苗数量将下降。而随着其他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的进入, 预计从2028年起mRNA疫苗市场将增长,到2035年将达到230亿美元。 预防性疫苗仍有望成为基石,到2035年收入将超过50%。

 

5. 国内头部疫苗公司已开始投资加强新型疫苗技术和产品的布局。

 

1)智飞生物投资深信生物布局mRNA技术。

 

2)沃森生物分别与艾博生物和蓝鹊生物合作研发新冠mRNA疫苗、带状疱疹mRNA疫苗和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流感病毒mRNA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

 

3)康泰生物与嘉晨西海达成mRNA人用传染病疫苗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三、mRNA在常规疫苗品种上的应用场景广阔

 

1.传染病疫苗是目前最先进的mRNA技术应用。 编码构象特异性蛋白、抗原保守区域或单克隆抗体的mRNA疫苗可以安全地输送给健康的成年人、儿童、老年人和孕妇。

 

2.流感疫苗是首个用于疾病预防的mRNA疫苗。 相比传统技术路径,mRNA技术路径在传统流感疫苗上可能具备两大优势:一是疫苗有效性的提高,二是制备速度的提高,在抗原漂移的情况下mRNA技术平台具备更快速的响应能力。

 

3.带状疱疹mRNA疫苗:Pfizer和BioNTech合作开发首款。

 

4.狂犬mRNA疫苗: CureVac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进展。 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两剂1μg或2μgCV7202疫苗耐受性良好,所有接种者均能引起符合世卫组织标准的狂犬病中和抗体反应。

 

5. RSV疫苗:mRNA技术路径I/II期进展良好,Moderna启动III期临床。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全球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2022年2月22日,Moderna进入关键的临床III期试验阶段,将在多个国家招募约34,000名受试者,确定该疫苗在60岁以上成年人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HIVmRNA疫苗:Moderna和IAVI开始I期临床。 该疫苗抗原在2021年进行了非mRNA技术的I期临床试验,在97%的受体中诱导了所需的B细胞反应,基于Moderna的mRNA疫苗技术平台,IAVI和Scripps研究所的艾滋病疫苗研发进度有望加快。

 

四、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研发进展不达预期;

2.不良反应风险;

3.新冠毒株变异风险;

4.市场竞争加剧;

5.供应链自主可控风险;

6.创新技术更新迭代的风险。

 

 

华安证券-《医药生物行业专题:中西治疗方案结合,上下贯通,新冠药物产业链投资机会》


一、新冠小分子药物


辉瑞 Paxlovid,疗效显著


默沙东 Molnupiravir,疗效不及预期


君实生物 VV116 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真实生物 阿兹夫定,拓宽新用途


盐野义 S-217622,有效降低患者病毒滴度阳性


二、新冠小分子药物上游需求与供给


1、产业链


基础化工品→中间体→原料药→药品制剂。

其中,中间体又分为 nonGMP 初级中间体和 GMP 高级中间体,品种繁多,参与企业也众多。


目前已实现商业化生产的有辉瑞 Paxlovid 和默沙东 Molnupiravir。


中间体环节 品种:异戊烯醇、菊酸、卡龙酸酐、54-9、SM1、SM2 等,

国内相关企业有:雅本化学、尖峰集团、圣泉集团、新和成、乐普医疗、圣泉集团、 天宇股份、金城医药、美诺华、海辰药业、金达威等;


原料药环节品种 :有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国内相关企业:雅本化学、乐普医疗、海辰药业、奥瑞特、精华制药(森萱);


制剂环节 ,国内主要有通过 MPP 授权的可进行仿制的歌礼药业、复星医药、朗华制药等,还有流通配送商中国医药。 


2、对上游中间体、原料药的需求增长


根据公司最新预测,2022 年辉瑞 Paxlovid 需要供给 1.2 亿疗程,单价 529 美元/疗程,预计销售在 634.8 亿美元;默沙东 Molnupiravir 预计供给 3000 万疗程,单价 700 美元,销售规模在 210 亿美元。


1)默沙东 Molnupiravir 链条


MPP 组织宣布与 27 家仿制药企业签署协议,生产默沙东 molnupiravir,并向 105 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供应。


其中有 5 家中国药企:复星医药、博瑞医药、龙泽制药与上海迪赛诺 4 家获许可同时生产 Molnupiravir 的原料药和成品药,维亚生物旗下朗华制药获许生产 Molnupiravir 的原料药。


值得注意的是,MPP 许可有市场限制,主要面向低等和中低等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和欧美等市场。因此国内获授权企业的最终放量情况依赖相关国际市场的开拓进展。



MPP 带动巨大上游产业链空间。预计 2023 年全球 Molnupiravir 供应将进一步释放, 带动上游中间体和原料药及其相关 CDMO 需求持续提升。除获得授权的 5 家企业外,中间体供应商也将充分受益。


由于原料药和制剂受到专利、注册等限制性因素影响,未授权企业很难进入,而中间体可以直接对外销售。


目前涉及上游原料药中间体的有拓新药业、天宇股份,以及获得 MPP 授权仿制资格的复星医药、博瑞医药。


2)辉瑞 Paxlovid 链条


辉瑞年报披露,已将 2022 年 Paxlovid 的产量预计提高到 1.2 亿疗程。美国、英国政府已分别采购 2000 万、 275 万疗程,均需在 2022 年交付。


另外,辉瑞还与 MPP 达成协议,后者可以把权利分发给仿制药企业生产 Paxlovid ,供应全球 95 个国家,覆盖约 53%的世界人口,可以预计 Paxlovid 产能将持续提升,市场潜力大。


MPP 组织已与 35 家药企签署协议,其中 5 家中国企业获得授权,分别是上海迪赛诺、华海药业、普洛药业、复星医药、九洲药业。九州仅生产原料药, 另外 4 家可同时生产原料药和制剂。


从上游中间体和原料层面来看,Paxlovid 主要涉及卡龙酸酐、氮杂双环、SM1、SM2 四大核心中间体。


卡龙酸酐 :雅本化学的收率和质量更好,更加经济环保;尖峰集团北卡子公司也可生产,但收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竞争优势弱。 


SM1 和 SM2  : 供应商有美诺华、天宇股份、海辰药业、奥锐特等。


利托那韦: 精华制药子公司森萱医药占了利托那韦中间体市场的 70%,位居行业第一;海特生物子公司厦门蔚嘉可进行利托那韦等关键中间体的销售,核心专利有利托那韦的合成方法。 


飞凯材料、瑞联新材也有医药中间体用到辉瑞的原料药厂中,对接凯莱英、药明康德等 CDMO 企业。


3)国内新冠口服药


真实生物、君实生物研发进度最快,产品有望年内获批。

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涉及上游原料药和中间体供应商:拓新药业、奥翔药业。

君实生物的新冠口服药 VV116,涉及上游原料药和中间体供应商:河化股份等。 


三、国内相关企业 CDMO 订单不断、产能充分


目前受益最充分的是小分子 CDMO 头部企业凯莱英和博腾股份。


1、订单上


2021 年 11 月 17 日~2022 年 2 月 20 日,凯莱英获得 3 项小分子业务大订单总金额合 计高达 93.62 亿元。


2021 年 11 月 30 日和 2022 年 2 月 11 日,博腾股份收到国外大客户 CDMO 订单合计 8.98 亿美元(约 57 亿人民币)。


CDMO 企业充足的在手订单进而又带动上游中间体供应商受益。


2、产能上


凯莱英接近 3000 m³、博腾股份 2000 m³。


四、中国的新冠治疗—三药三方


“三药三方”

“三药”: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

“三方”:清肺 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


以岭药业(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红日药业(血必净注射液)、片仔癀(清肺排毒汤(颗粒))、中国中药(广东一方,化湿败毒方(颗粒))、步长制药 (宣肺败毒颗粒)。


五、风险


新冠疫情发展变化风险;

产品研发数据及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产品产能及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订单不及预期风险;

政策风险。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