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 ,作者:马欢,编辑:梁励,原文标题:《伊朗总统遇难,事故直升机为美国制造:近日两国曾秘密谈判》,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伊朗总统莱希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19日,载有伊朗总统莱希和高级官员的一架直升机发生事故,在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紧急降落。
经过一夜搜救,伊朗总统莱希乘坐的直升机残骸已被找到,机上人员没有生命迹象。路透社引述伊朗官员称,直升机“完全焚毁”,“所有乘客恐怕都已死亡”。
央视新闻援引伊朗国家电视台的消息称,伊朗政府内阁就伊朗总统莱希等人在直升机事故中罹难一事发表声明。声明中,伊朗政府内阁对伊朗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人的罹难表示哀悼。声明表示“我们向国家和人民保证,将继续莱希总统的前进道路,国家的治理不会受到干扰”。
今年63岁的莱希是在2021年的大选中胜出并出任总统。据BBC报道,他在伊朗国内属于强硬派,与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关系密切,被普遍视为哈梅内伊的潜在接班者。
一、搜救困难
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事发当天,莱希与同行官员前往阿塞拜疆出席一个大坝落成典礼,在回程时遭遇恶劣天气,莱希的直升机“硬着陆”。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 (IRNA) 说,莱希乘坐的是美国制造的贝尔212直升机 (Bell-212) 。
同行的另外两台直升机已经安全返回,只有莱希乘坐的直升机遭遇事故。
直升机上共载有9人,除莱希外,还包括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东阿塞拜疆省长拉赫马蒂、伊玛目阿勒哈谢姆,以及一名飞行员、一名副飞行员、一名机组长、一名安保负责人和一名保镖。
伊朗红新月会表示,事故发生后,共有73支救援队参与搜救,救援队配备了搜救犬和先进设备。然而,由于当地为山区,地形复杂,而且天气恶劣、多雾寒冷、能见度低,整个搜救工作十分困难。
目前,搜寻遗体的工作已经结束。据央视新闻报道,伊朗红新月会负责人表示,伊朗总统等人所乘的失事直升机中遇难者遗体在进行整理和清洁后被转移至大不里士的公墓。
二、副总统接任
随着无人生还的消息传出,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副总统穆罕默德·穆赫贝尔,他将是莱希的接班人。
因为根据伊朗宪法,如果总统去世或丧失能力,第一副总统将接任总统职务,直至在最长50天内举行选举。同时,伊朗最高领袖对一切国家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
伊朗第一副总统由总统任命的,而莱希是在2021年8月任命穆赫贝尔为第一副总统的。在被任命为副总统之前,穆赫贝尔在伊朗Setad公司担任了14年的负责人。据路透社调查,该组织由伊朗最高领导人直接控制,估计价值数百亿美元。
BBC记者杜塞特认为,莱希遇难对伊朗的外交和国内政策影响不大。他表示,在伊朗,制定政策和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是最高精神领袖。莱希在任总统期间并没有提出重大新政策,其政治遗产不会被视为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人》则分析认为,尽管莱希只是国内“二号人物”,但他不幸遇难仍将动摇伊朗政坛根基。接下来,伊朗除了需要在短时间内确认新总统,在当前纷乱复杂的中东形势下,还需要防止内斗而陷入混乱的可能性。
目前,伊朗网民已经在社交平台上纷纷质疑,为何其它两台直升机能安全返回,偏偏总统乘坐的飞机却失事。
三、事发前美伊曾秘密谈判
此次直升机事故发生前不久,据多家媒体爆料,美国拜登政府的两名高级官员曾与伊朗官员在阿曼进行秘密会谈,为避免中东地区冲突升级。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 (IRNA) 消息,伊朗驻联合国代表证实,伊朗和美国在阿曼举行了“间接谈判”。
今年4月1日,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馆舍遭以色列军队导弹攻击,伊朗将其等同于袭击伊朗领土,在当月使用3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实施了报复性袭击。
《纽约时报》19日报道称,秘密会谈类似于:美国人坐在一个房间里,伊朗人坐在另一个房间里,阿曼官员在两个房间之间穿梭。
法新社援引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的话称,“这些谈判并非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美国与伊朗于1980年断绝外交关系,此后双方一直没有再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谈判通常通过中间人和秘密渠道进行。
直升机事故之后,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已获悉此事,他和白宫官员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截至目前,美国没有发表任何官方声明。
值得注意的是,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报道,一名美军前军官表示,伊朗总统莱希的坠机,与美国的制裁存在关联。
这个名叫塞德里克·莱顿的美军退役空军上校表示,伊朗总统莱希乘坐的直升机,可能是问世于上世纪60年代的贝尔212型直升机。而该直升机最初由美国贝尔公司在美国生产,然后加拿大也开始生产。至于伊朗获得这架飞机的渠道,莱顿认为可能是1976年时,由伊朗亲西方的巴列维政权通过商业途径购买的。
但莱顿表示,由于伊朗后来的政权被美国制裁,所以伊朗方面很难再获得这种直升机的零件,导致无法替换老旧损坏的部分。而这在莱顿看来,是除了天气原因外可能导致坠机事件发生的因素之一。
与美国一样,以色列方面同样还未有正式表态,但以色列第13频道报道透露,以色列私下否认与伊朗总统莱西的直升机事故有任何联系。
《经济学人》表示,虽然以色列过去有许多暗杀伊朗人士的“不良纪录”,但还从未暗杀过该国的国家元首,因为这样的举动是“战争行为”“愚蠢之举”,势必引发伊朗激烈反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 ,作者:马欢,编辑:梁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