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仰大名往往需要打两折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XX老师,久仰大名,终于有机会认识你了。”


这句台词,在中国的营销、公关和媒体、专家之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对象往往是媒体、专家老师,或者总监以上的具备预算权的市场、公关管理层。


我个人很不喜欢这句话,也很少跟别人说这句话,虚伪当然是这个世界大多数的主流,真实往往会让世界失去润滑变得干涩,但是久仰大名的确会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自我认知陷阱。


久仰大名背后的台词是什么?我不否认的确有真情实意在里面,但是大多数, 我愿意认为70%是客套。


  • 每个群都有这个人,热爱发言。

  • 黑稿专业户,不能得罪。

  • 臭名昭著的油腻咸猪、是非谣言制造器。

  • 这个人,很有钱,公司做得好。

  • 文章或者视频做得好,经常看。

  • 不认识,但是先说久仰大名。


我亲眼见过一个公关老师,在我面前无数次辱骂一个媒体无底线、傻X以及油腻,我真的感觉她提到他都是一种对嘴巴的侮辱,但是后来一次饭局上,他们的偶遇,让我大开眼界,似乎是失散多年的兄妹,把酒言欢,我当时就心想,卧槽,这份工作,真TM的不容易,活着不容易。


我会不会也是那个小丑?我经常这么问我自己。


我二十出头的时候,风光无限,管理了三家报纸的科技家电版块,无数的甲方、乙方捧着钱来送给我,每天都在上演“久仰大名”,真的, 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我的人生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认知的“正确”。当你失去平台后呢?你会看到一些曾经秒回你信息的人,永远都不会再回你的信息。


至暗时刻的情感,才是真实的情感,那是一个人对你真实的看法,其他一切皆为利益。


我经常会说,公关最大的一个工作功效,就是让媒体老师长久地活在自我感觉良好的陷阱中, 这就是为什么媒体人是爹味儿最重的一群人, 因为长久以来,公关在酒桌上、咖啡厅里、会议室中甚至是大巴车上,都在充当“忠实”的听众,并且时不时给予“肯定”的颔首和鼓掌。


这种茧房的后遗症很可怕,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人十几二十年,认知都不会前进,因为在茧房里,你早已认为自己到达了巅峰,不需要再有什么认知改变。


媒体老师容易陷入,市场、公关老师呢?也一样, 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市场、公关老板们,手握预算,身边马屁精多如牛毛。


一个曾经的电商公关VP告诉我,他在岗位上的时候,平均每天都有500条未读信息,各种各样的人,来要钱的,来约饭要钱的,来约咖啡要钱的,来炫认知要钱的,来价值观要钱的,总是,所有的开头,最终都离不开要钱,但是他离职之后,每天的未读消息最多10条,是那些曾经被照顾过的旧友,还记着他的。


他还告诉我,你永远不要相信,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会因为太忙,不回你信息,他就是不想回你信息,因为你没有价值,回了你的信息,会更尴尬,就像一个人找你借钱,你又不想借,你大概率也是已读不回,能做到这个位置的人,信息管理能力都是缜密的。


其实,我接触的很多CEO,很讨厌身边谄媚的人,老板说什么,都是对对对、嗯嗯嗯,往往会被更快地干掉;但是,通常下面的VP,却喜欢身边人言听计从、拍马屁。


打工人永远都不要忽略平台的价值,离开平台后,你还有什么? 有些人会在位高权重中,迷失自己;有些人,一直都会谦卑地面对一切。在大厂可以稳定久安的中高层,基本都可以做到清晰认知自己;不可一世的人,往往三天两头换工作。


我们公司也要迎来了第五年,慢慢有了点根基,因为有服务业务,也有自媒体业务,身份总是来回切换,被视作KOL的时候,我很不喜欢别人跟我说久仰大名,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你如果跟我说,久仰臭名,我还心安理得一点。


从我破败的人生之中,我丝毫感知不到任何可以让别人久仰的事情, 人品普通,才华中略上,情商两极化,事业平庸,钱财可悲,家庭空旷,大部分人认识我或者跟我说话,只是因为我写了一些文章,或许恶心到别人了,或许在某一瞬间产生了共鸣,仅仅只是这些文章了,我知道,这就是我目前人生最大的价值,别无其他。


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如果需要一个公式来计算,基本上就是,打个两折,真的,别以为两折很少, 你在别人内心深处,如果能有两折,已经算你做人成功, 因为还有20%可取之处,要知道,这比登天都难。


所以,我从2023年年底开始,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无论是谁来找我,只要我需要在对方身上花时间,我就一定会说,能不能告诉我一些负面的东西,你觉得我哪些地方很傻X,做得不好,如何提高。


我慢慢学会了, 听懂别人一些含蓄的忠告, 前几天谢璞在澳门的出租车上,又教育了我一顿,我觉得特别好,人到中年,还有朋友愿意教会你,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认知你自己,我去年写过,前年写过,大前年也写过,否定自己、重塑自己、提高自己,再否定、重塑、提高,这个过程,一旦停止,我们的精神世界,基本就也迈入了老年等死阶段,跟我们的肉体一样,细胞分裂再造的速度降低到边缘直到死亡,这是自然规律,在精神和肉体两个层面,皆通用。


又到年底了,我很悲伤,我想,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怕是再也没有机会穿梭在北京冬日的寒风之中,去赶各个企业的年终答谢了,答谢没那么多,我也人在江湖外了, 但事实上现在的行业聚会, 话题早已经变成了搞钱,永恒的搞钱。


久仰大名,仅仅是一个现象,底层其实是“搞钱”思维,一个马上就要拿到几百上千万期权的公关老师,当然要稳住各路鬼神,确保事业有成;一个马上就要拿到五十、一百万年框的媒体老师,也当然要做好舔狗,确保落袋为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始终认为,是因为 价值观过于单一导致的行业变质,大家都在搞钱中忘掉了产品。


我也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媒体圈聚会, 没人在谈如何搞个大新闻、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文人聚会,更像是商人聚会。


因为我们这个圈子里,70%以上的人,已经早已不再是一个文人、一个媒体人,而是彻头彻尾的商人,一切都向钱看齐,大家会偷换概念,用所谓的“创业”来代替“新闻”,所以很多一心只想搞钱的自媒体老板们,跟甲方口口声声谈“媒体”的时候,我总觉得可笑至极,请问,您还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吗?怕是语句不通,错字连篇,半途而废。


是什么导致了大家只想搞钱?


是价值观的单一,谁有钱,谁就是王者,谁就是被人羡慕和敬仰的,谁的公司做得大、客户多,谁就是优秀的,这才是可怕之处,这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圈子, 这种对成功定义的单一化,在各个行业都存在。


汽车圈的人见面,不谈怎么造出好车,而谈怎么资本运作;零售圈的人见面不谈怎么做好服务和产品,而谈怎么去合并。


但是成功是多元的。


前几天,一个广州的同行来找我吃饭,我问他,一年300万与一年600万,会对你生活产生影响吗?大概率,你连30万都花不出去,所以大家的执念,往往是数字放在银行, 用一串数字给自己制造虚幻的快感。


什么时候,一个行业,从只认钱,回到了产品主义,大概率,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成熟,否则永远都是没有灵魂的肉体,肉体当然可以赚钱,但是唯有灵魂,可以传承。


久仰大名,背后不应该是你个人,而是你的产品。


中国的汽车厂商,谁家真正做出了世界公认的好车?中国的食品公司,谁能把产品卖到全球去?中国的公关公司,谁能真正走出去服务海外企业?中国的自媒体,谁真正写出了轰动全球的好文章?


回到产品里,尊重我们从事的职业,看清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们的理想,是钱吗?还是有真正存在的钱以外的东西? 盯着理想也就是产品,可能会比盯着钱,反而来得更快。


以上,是我们今年在杭州的最后的思考,在蛇年,祝福大家能够找回初心,拥抱真正的开心,而不再因为搞钱烦恼,这个东西,越多可能会越烦,适可而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一口老炮 ,作者:炮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