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解决方案,可能是一门糟糕的生意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oB老人家 ,作者:王戴明,头图来自:AI生成


我曾经说过,对于大企业来说,软件不值钱,能解决业务痛点的方案才值钱。


毕竟,大企业招几个人开发个软件并不难。难的是搞清楚“什么软件有用”,以及“如何让软件有用”。


因此,软件公司往往会给大企业兜售一整套解决方案,业内有一个贴切的名词:交钥匙工程——意思是说:我卖的不是“房子”,而是“家”。


比如,当初 Salesforce 也只能给大企业卖点工具,赚点小钱,后来贝里奥夫 (Salesforce 创始人) 给客户 CEO 讲了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故事,成功拿下了第一笔大订单。


这个故事应该是Salesforce成功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以至于它被写进了贝里奥夫的书里。


不过,可惜的是,在中国,“卖解决方案”往往会成为一门糟糕的生意。


首先,很多软件公司的解决方案,都只是停留在 PPT 上面。


售前往往会给客户描绘一个宏大的愿景,优秀的售前也会给客户指出他们的业务痛点,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但真相在于:从提出方案到方案落地,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特别是在“一个宏大的愿景”下,这个任务就变得更为艰巨。


而不管是软件公司,还是客户自己,往往都缺乏“把方案落地”的能力。


一开始,只有软件公司知道这个真相,但是客户被忽悠多了,也开始明白过来。


最后,“卖解决方案”变成了一场自嗨,实际上客户愿意支付的,仍然只是软件开发的成本。


“卖解决方案”还有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代运营。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你买了我的软件,我会直接帮你拿到结果。


比如,购买我的 HR 软件,我会帮你办理员工入职;购买我的 SCRM 软件,我会帮你进行用户运营。


这种模式接近于按结果付费,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但问题在于,很多软件公司把这个模式变成了“人力外包”——也就是说,客户本质上买的不是软件,而是人力外包服务。


这个模式的本质是:产品不够,服务来凑——软件产品本身缺乏足够的价值,以致于客户根本就没有购买的意愿。


而这就意味着,软件公司赚的其实只是一点可怜的人力外包费用。


当然了,我并不是说“所有软件公司都是如此”。


我也看到,中国确实有很多优秀的软件公司,他们的解决方案真的可以落地,他们的代运营服务也确实比客户自己的更加高效。


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产品本身,就很有价值。


好产品+好方案,才是好生意。


产品不够、方案来凑,往往就会变成一个糟糕的生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oB老人家 ,作者:王戴明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