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科技收购案”的不传之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中网 (ID:China-Venture) ,作者:张楠,题图来自:AI生成
周末被一条重磅科技消息刷了屏:高通公司已经与英特尔接洽,讨论全面收购事宜。
讲真,被各种行业信息轰炸了一周,本来很难有什么新闻称得上是重磅了,但这条消息一出却引得业内人士和吃瓜群众纷纷侧目,并且反应不一:前者纷纷表示“不意外”,一位硬科技投资人甚至在朋友圈表示,“英特尔20年前就‘死’了”,被卖掉不冤;而更多人的反应则是惊讶和咋舌。
虽然高通和英特尔都对报道不予置评,但细究下来,这场可能的交易的确有点意思。
一来,两家都是芯片公司,以2B的生意为主,但品牌知名度却着实不低,尤其是英特尔;二是,交易被描述得有鼻子有眼,先是“华尔街日报”报道,尽管交易离成交还远,但两家公司已经就收购事宜进行了谈判,随后CNBC证实并表示接触“就在这几天”;
三是,交易潜在规模大,英特尔目前市值约930亿美元 (约合6550亿元) ,一旦成交就是史上最大的科技并购,比微软买动视暴雪、戴尔收购EMC、博通收购VMware的600多亿美元量级都大不少;
四是,两家都是上市公司,高通市值目前约是英特尔的2倍,超过1800亿美元,两家合计接近3000亿美元市值,还有不少共同股东,比如先锋领航、贝莱德、道富、富达等国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同时位列二者前十大股东之列;
最后,英特尔从当年绝对的芯片“一哥”,到现在传出要被曾经的小弟收购,要说里头没有戏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无论是英特尔还是高通,乃至于一旁吃瓜的AMD,现在都被英伟达挤兑得不太好受。
而从股价反应上看,英特尔的投资人显然要比高通乐观一些,但也就仅此而已,“强强联合”无论如何也谈不上,英特尔面临的问题根本没法通过交易解决,一旦真的被并购,迎接英特尔的恐怕只有被拆分的命运。而且以目前英特尔已经跌回十年前的股价,股东和管理层很难就此甘心。
高通也不太可能从这场并购中获益。英特尔近些年的战略显示,公司已经越来越偏离赖以生存的技术创新,而将公司的希望寄托在地缘政治紧张带来的供应链转移上,甚至于去赚补贴。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给予英特尔85亿美元的补助以及110亿美元的贷款。
当一家因为市场经济和技术创新而兴盛的公司,开始主动背叛它引以为傲的东西,这意味着什么?
英特尔成立于1968年,是硅谷第一代创业公司,风险投资也随之诞生。创始人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不光主导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深刻影响了硅谷乃至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高通公司成立于1985年,一开始就专注在无线通讯行业,推出过3G行业标准CDMA技术,但因为市场容量的原因,可以说高通一直是英特尔跟AMD的小弟。
转折点发生在2007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容量的逐渐扩容,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兴起,2007年一季度,高通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线半导体供应商,并且在此后一直保持在这个地位。而英特尔则拿着所有老牌公司的通用剧本——应对乏力、转型迟缓,一直捏着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IDM模式,相比于高通只做芯片设计,显然太“重”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愈演愈烈,PC也愈发疲软,此消彼长之下,2012年11月,高通市值达到了1057亿美元,首次超越英特尔。屋漏偏逢连夜雨,英特尔后面也一直不顺,比如2020年,苹果也放弃了X86架构转而采用ARM架构,英特尔由此也失掉了苹果这个大客户。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不能说英特尔没有努力,探索新业务、做投资并购、业务剥离、裁员等等,总之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也没能挽回颓势。2021年,英特尔新的CEO帕特·基辛格走马上任,推出了一系列战略计划,但效果真是一言难尽。
上任伊始,帕特·基辛格就提出了IDM 2.0的战略蓝图,包括英特尔优化内部工厂网络、扩大第三方代工产能,以及构建英特尔代工服务 (IFS) 等关键主题。通俗点说就是除了把老的IDM模式做得更好一点,再去抢一抢台积电这些芯片代工厂的生意。为了与台积电竞争,2023年英特尔还试图以54亿美元收购高塔半导体公司 (Tower Semiconductor) ,但最终未获监管部门的批准。
总之,高端乙方没那么容易干。据华尔街见闻,IFS业务三年亏了175亿美元,不光拖累了本就岌岌可危的主营业务,也用事实证明了台积电、三星们的生意不好抢。
在近期的德意志银行会议上,基辛格表示,“代工业务比预想的更具挑战性……其他芯片公司似乎愿意继续与亚洲制造商合作,而不是将他们的产品送到我们在美国的工厂。我想说,这令人惊讶,也令人失望。”
基辛格曾说,IFS到2030年才能实现盈利,这点可能没法现在证实。但从感性的角度来看,基辛格的惊讶和失望毫无来由,毕竟你自己背叛市场,还指望别人来迎合,这怕不是政治幼稚病犯了。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位Seeking Alpha的分析师认为,尽管在长期下跌后,英特尔已经非常便宜,下行的风险有限,但因为没有催化剂,“很难看到强劲上行的可能”。
也许是不想受困于市场愈发悲观的预期,英特尔最近动作也相当频繁。
本周初,基辛格曾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内部信,公布了下一个阶段英特尔的众多计划,包括将IFS业务设置独立的子公司,计划到2025年削减100亿美元成本、年底前裁员1.5万人、出售不动产等。
计划赶不上变化,这边英特尔忙着改革,那边小道消息一路疯传。
比如此前有消息称,英特尔打算出售可编程芯片子公司Altera,随后基辛格对外否认了该消息,并重申将继续推动Altera2026年完成IPO。紧接着,市场又传出了英特尔即将出售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商Mobileye部分股权的消息,公司又不得不出面否认,目前未有此计划。
另外,8月底本来传出高通准备收购英特尔的PC芯片设计业务,市场显然认为这是个好消息,当天英特尔股价还大幅上涨了超过9%。并且这是有先例的,比如2019年,苹果以10亿美元,收购了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部门。
那么整体打包收购过来,再拆着卖出去,有没有可能呢?这种操作是存在的,比如就在今年年初,同行博通就给出了示范性的操作。
2月26日,KKR宣布与 (博通公司) Broadcom签署最终协议,收购其最终用户计算部门 (“EUC部门”) ,交易价值约40亿美元。交易完成后,EUC部门将以公司形式独立运营。
而EUC最初又是虚拟软件服务商VMware的一个部门,2023年11月,博通正式宣布完成对VMware的收购,交易规模约为690亿美元,包括610亿美元的协约收购价及80亿美元债务。2004年,VMware曾被EMC收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后在2016年ECM被戴尔收购后又将其剥离。
总之这种收购后再拆分出售的操作也算正常。但博通跟高通虽然都是通字辈儿,可没法放在一起比较。博通靠着并购发家,六年前还曾向高通提出了130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要约,只不过最终交易被美国监管机构否决。
上面说了这么多对高通收购英特尔的不看好,可能都是偏见,更何况看好这场交易的,也不是没有。
有市场分析人士就指出,高通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处理器设计商,但它一直在努力扩展到更多领域,包括个人电脑的芯片设计,而英特尔仍然是这行的主导者。而且收购英特尔也会让高通有了能在美国本地生产芯片的机会,并使其成为PC和传统服务器计算机市场上最大的品牌,这在政治上和市场竞争中都有益处。
Futurum集团首席市场策略师Cory Johnson则认为,“英特尔有制造能力;它在数据中心和个人电脑中占有一席之地。高通围绕个人电脑有一些计划,但高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家智能手机公司。他们的大部分业务都是为智能手机制造芯片......这是英特尔几十年来一直错过的事情,”他说。如果高通接管英特尔,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该公司的业务。”
最后,收购必须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但有美国的战略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利益可能胜过反垄断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