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管理重心、管理权限下移,通过下放权力激发基层组织和员工的工作动力。
企业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然而,管理实践表明,企业在强调管理的严格化、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过程中,常常会陷入误区,即过度管理。
过度管理指企业通过一套烦琐、复杂、僵化、教条的管理流程,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过度干预与控制,如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技术的过度复杂化、严苛化等。 过度管理一方面导致企业管理者事必躬亲,容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另一方面抑制基层组织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增加、运营效率降低。
事实表明,过度管理已经超越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边界,变成了一种严重的企业内耗,以至于人们感叹: “过度管理比没有管理更可怕!” 对此,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企业重回科学管理的轨道。
过度管理的表现
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基层组织和员工的赋权与信任,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精细化的控制与监督才能确保他们的执行力,由此造成了企业内部紧张、消极情绪和内卷问题,企业运营也因管理过度而陷入僵化的境地。企业管理实践中,过度管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管理制度严苛化。 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当管理制度及执行过程丧失了科学性,变成一种“苛政”,就会导致员工的逆反心理和不信任感。管理制度的严苛化,表现为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过程的过分规定、限制和监督。
例如,有的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规定员工去厕所的时间与频率,超出规定就要扣工资;在工作场景设置监控设备,对员工每时每刻的工作行为进行全天候录音录像;在布置工作任务的誓师大会上给员工“打鸡血”,规定没有完成工作任务指标的员工在大庭广众之下爬行。严苛的管理规定把员工推到企业及其管理者的对立面,造成员工与企业离心离德。因此,企业应审视自己的管理制度与规定,清除那些冗余和内耗的内容,保障管理制度的科学高效。
管理流程复杂化。 有些企业不恰当地理解和过分强调精细化管理,使得管理层级越来越多,管理流程繁杂且冗长,管理环节增多,管理节点日益复杂,导致信息传递速度迟缓,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在复杂的管理流程下,员工一方面疲于应付各种报表、报告、上传信息等工作;另一方面机械地按照模板化的要求做事,完全丧失了应有的工作激情。在这种僵化的、循规蹈矩的流程束缚下,员工的创造力被严重抑制。其实,企业管理需要把复杂的程序简单化,正如乔布斯所言: “简单比复杂更难,化繁为简,便能创造奇迹。”
管理技术过度采用。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推动下,企业逐渐开始应用一系列新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如6S管理法、流程再造技术、ERP系统、区块链技术、远程监控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然而,有些企业管理者迷失于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管理技术发展与变化中,不考虑本企业的类型、行业、规模、发展基础与成长阶段,严重脱离企业实际与管理需求,盲目追逐技术潮流与管理时尚,每当出现一项新的管理技术,都不惜一切代价、争先恐后地应用,结果是耗费大量资金、增加管理成本、加剧管理工作的复杂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因此,企业在应用管理技术时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要明确新技术的引入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盲目跟风。
日常管理文山会海。 频繁地下达文件和召开会议布置工作、跟踪工作进度,是许多企业惯用的管理方式。一些企业管理者片面地认为,只有通过开会和下发文件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极其热衷于开大会、小会、月会、周会、晨会、晚总结会等,通过下发文件发号施令、依靠上报材料了解基层情况,把开会、下发文件、审材料当成日常工作,给企业造成“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情形。这种文山会海的工作方式使管理者整天陷入会议和文件中,无暇顾及企业的核心业务与实际工作,也会助长官僚主义,造成基层组织的反感心理,员工工作责任感等逐渐丧失。
过度管理的负面效应
首先,过度管理抑制了企业基层组织和员工的创造性与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基层组织被动应付工作而缺乏主观能动性;员工呆板地履行份内职责,缺乏结合工作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基层组织和员工面对企业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时缺乏工作灵活性;基层组织和员工面对市场变化与竞争挑战时缺乏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过度管理让企业内部笼罩一种紧张与压抑的工作氛围,造成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危机。企业管理制度严苛,管理者事必躬亲,随时监视、控制员工的工作行为,都让员工必须时刻揣摩领导的心理、迎合其偏好做事,造成员工的精神压力大。同时在监控之下,员工感到自己不被信任,产生消极情绪和离心感。过度管理源于管理者对员工的不信任,反过来又导致员工对领导者的不信任。这种信任危机伴随着压抑、不满、反感、消极、怠工等,损害团队的凝聚力,降低团队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最后,过度管理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阻碍企业内部的信息畅通和有效沟通,破坏了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企业管理者通过一套僵硬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流程,事无巨细地插手、干预、控制基层工作,同时又不掌握实际情况,在管理决策中难免凭借主观臆断、长官意志和家长制作风行事,滋生官僚主义;另一方面,面对烦琐的管理流程,基层组织和员工只是机械地履行工作程序,工作敷衍了事,上传下达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工作效果。
此外,复杂的管理流程与多层次的管理环节,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在纵向的上下层级和横向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便捷有效的信息沟通,更谈不上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信息传递的障碍也影响团队合作和员工的职业发展,进一步加剧员工对工作环境的不满,致使员工纷纷离职,对企业发展的稳定性造成破坏性影响。
破解过度管理
把握严格管理的“度”。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边界,超越边界会适得其反。反对过度管理不等于轻视严格管理,而是准确把握严格管理的边界,即“度”。总体来说,严格管理的“度”表现为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即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和成长发展规律,能够激发基层组织和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协调、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等。
压缩管理层级,简化管理流程。如果脱离企业规模和业务经营的实际,不恰当地设置职能部门和管理层级,就需要进行压缩和精简。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哪一类企业都应摆脱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的金字塔结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减少管理层次。重点是减少企业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通过精简职能部门和组织机构,提升上下级的信息传递效率,使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时富有敏捷性、柔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具体的管理流程与管理链条中,破除和简化那些烦琐、流于形式的管理程序与管理环节,如复杂的审批流程、定期提交重复性的报告、定期召开没有明确议题的会议、设置无法操作的考核指标、过度强调形式的行为规范等。简化管理流程能够节约时间和资源,提高团队工作质量和效率。
下放权力,建立信任关系。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层次,将管理重心、管理权限下移,赋予并明确基层组织在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等方面的权力,通过下放权力激发基层组织和员工的工作动力。当基层组织和员工的责权利匹配时,就会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单向管理为双向互动,由此建立起上下级之间的协同关系和信任关系。过度管理源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基层组织和员工的不信任,通过下放权力激发基层组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应相信基层组织和员工具有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构建信息畅通的反馈机制。企业在压缩管理层级、简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破除纵向与横向的信息传递障碍,建立高效运作的管理信息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多元化信息沟通渠道,促进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团队之间的信息流动与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与共享水平;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克服信息传递的迟缓与失误问题,增强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以实现信息畅通为前提,构建上下级之间的双向信息反馈机制。
一方面,上级部门应主动听取、收集基层组织和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传递给基层组织和员工;另一方面,基层组织和员工应主动了解、分析上级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并将行动预案及时反映给上级部门。
关注和重视员工成长与职业发展。过度管理限制了员工的成长空间与发展潜能,使他们处在缺乏归属感和成就感的工作环境中。对此,企业管理者应与员工密切沟通,为员工制订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与晋升路径,同时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培训、知识传播机会,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技能,满足不同员工的个人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上,围绕薪酬设计、精神鼓励、组织文化、工作环境等为员工构造全方位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与潜力。企业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使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融为一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企业管理杂志 ,作者:权怡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