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LP真心话:拒绝当韭菜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级市场GP们叫苦不堪,“募不到”“退不出”“投不了”……感叹市场艰难的同时,有一边缅怀十年前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有很多自媒体、脱口秀朋友们将一级市场的困境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分析吐槽,但很多时候“娱乐性”偏高了,“矛头”也多指向LP端,然而对于一些严肃的深层次问题却鲜有人提及。


作为多年的市场化LP,我们经常戏称自己为“一级市场老韭菜”,经历整个募、投、管、退阶段后,其实很多时候有苦难言。一级市场投资还能赚钱吗?结论先行,肯定是可以的。那为什么市场化募资难呢?因为对于市场化LP来说,值得参与的子基金/交易太少了,整个行业缺乏真诚,以及经济下行周期下创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多一些观望,谨慎出手是对的。


我们从“募、投、管、退”四个层面来体会下市场化LP的苦楚,这里只列举部分,欢迎自行脑补。



资金错配严重,市场化LP没法参与。子基金募资国资占比40%以上是常态,多的甚至有出资到80%以上的,市场化LP进去就是码盘子拼缝,考虑到这类子基金返投压力巨大,还要面临可能有的“秋后算账”,GP跟出资比例低的市场化LP根本没法利益一致。


专项基金横行,超募太多,估值过高。GP募盲池难,为了管理费养团队只能募专项,且不说绝大多数的项目不具备做专项基金的适当性,但是为了出手率和管理费,GP一般不会考虑那么多,能超募就超募。再加上去年新规下,专项基金的募集规模至少2000万起 (自然人LP投专项要求1000万起,暂未严格执行) ,这样就加剧了相对优秀的企业超募资金,估值高启,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打个问号,最终还是影响投资回报。


行业媒体缺乏监管,市场充斥假信息、假排名,加剧资源错配。一些GP为了宣传,为了募资,粉饰业绩,虚假营销,让很多不明真相的新手LP (新韭菜) 错付了,最终不利于行业募资的健康发展。


说到这里,市场化GP的一号位也有苦衷:不加大力度募国资怎么养团队?不提高出手率怎么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加入?



市场参与者鱼龙混杂,为了投而投的现象增多。市场化LP投是为了项目退出回报,特别纯粹。GP的投,当然抛开市场上我们认为还是有一些坚守初心的、为市场化LP利益保驾护航的优秀GP,有太多的GP投着投着变了形。


有的GP投是为了纯粹完成国资返投压力,有的GP投是为了出手率、打品牌,有的GP投是为了多赚一份企业的FA费用,有的GP投是为了赚项目退出决策中的钱,有的GP投是为了赚退出分配税筹机会的钱等等... 这么一对比,还是朱啸虎真诚啊,至少他还重视给自家LP分红......


项目公司超募带来的隐患,抬高了市场化LP的出资风险。可以说现在已经鲜有水下项目了,一级市场充斥的都是共识,目前市场上融资活跃的项目多数都拿了各地国资的钱,直接或者间接背负了很大的招商落地压力。且不考虑产能该不该扩张的问题,在受到招商落地政策掣肘时,企业在操作上很难不妥协,资金使用效率变低,发展容易变形,从而加大了创业风险。


第一梯队的项目估值过高,第二梯队的创业者真空。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是如今创投行业的真实写照。过去融资推高估值的企业如今面临尴尬境地,眼看着IPO对赌期限将至,大A股上市遥遥无期,只能考虑走港美股。一通操作,又得募一笔不小的费用 (大概率又是国资) 为了发行成功豁出去了。好不容易上市了,发现市值管理也是刚需,这下又得拼财力......筹码都不够使了,创始人也身心俱疲。


当前经济形势面临很大的挑战,企业发展艰难。一季度各行业上市公司财报可以看出,民营企业都在叫苦,需求在哪里?民营客户没预算,只能抱国央企客户的大腿。创业是为了盈利,为了赚钱,再看看内卷下的企业毛利率水平。最后创业成功走向IPO的都得是“六边形战士”。


客观环境下,市场化LP的出资决策压力太大了。这几年LP的GP化也不是没有原因,过往项目的信息质量堪忧,交易存在“黑盒”,勤勉尽责的缺乏等,市场化LP也不得不持续迭代自己的投资风控模型。



GP投资团队一旦流动性高,项目放任不管是常态。在项目公司持股比例高的可能还好些,tiny小股东换了对接人,项目公司都未必知道... 这里就得吐槽下为什么S基金如此难做了,项目穿透信息极度不对称,本着投资初心,干了半天是投机。


为了完成募资返投,立场变了。现在投后管理确实比往年活跃好多,都绑着被投企业去各地“路演”为自家基金募资、返投服务了。以前我们说投后是为了退出,现在的投后变成了业务“第二增长曲线”,返投任务在即,退出压力都靠边站,反正市场环境来背锅。


退


先不跟LP讲DPI怎么实现,先灌输LP市场很难,大家都很难。募资的时候各个都很有竞争优势,退出的时候只讲行业平均。退出难确实是阶段性共识,但是不能成为GP躺平不作为的理由。这里特别要呼吁监管和行业协会,未来是否将各个备案基金、GP的投资及退出数据可以有一个公开、透明地披露查询机制,也把机会给到真正优秀的GP团队。


GP没有鲜明的退出策略,主观任性时常有。明明很多时候项目可以老股转让退出了,就是不肯退;明明项目发展一般,该主动采取回购措施了,也不去执行。这背后的原因自行脑补, 单纯的LP往往不愿意把GP想太坏。


耐心资本缺乏奖励,税太高了。近两年税务监管很严,各地对一级市场投资的税收政策不明朗,政策端和执行端割裂。一些地方现在连合伙企业迁址还要求出具评估报告,也不讲清楚评估标准是什么,哪家评估机构具备这个评估资质和能力,以及是否公平等。


企业IPO节奏受二级市场影响太大,苦于大A股又迟迟看不到起色。三根阳线改变信仰,二级市场好了,什么都好了,可能对于一级市场而言,最好的唤醒方式不是一遍遍发布熟悉配方的政策文件,而是股市重回4000点!


那么最后再回到我们起初探讨的问题,市场化LP还愿不愿意出资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选择“与谁同行”、“何时同行”变难了。可能GP少一些忽悠,多一些真诚,跟市场化LP愿意坐下来一起坦诚相待,抱团取暖,或许这才是留在牌桌上的正确姿势。也希望在这波大力出清后,那些有能力的优秀团队能活下来,被看见,被珍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FOFWEEKLY(ID:FOF_weekly) ,作者:阿曼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