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产能过剩,到底怎么个过剩法?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产能过剩这个词,我们听了十几年了。尤其是九年前的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产能过剩就与中国的制造业如影随形。


前几个月,美国财长耶伦访华时也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被我们外交部驳斥。可见中国的产能问题已经被世界上主要的国家都关注到了。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积累了惊人的产能。其实也不单单是产品制造业,工程行业也一样,网上有个段子说,工程的进度取决于甲方的打款速度,这充分体现了产能富余。即便一项大工程,只要资金到位,承包方就有足够的能力在更快时间内完成,而之所以能更快完成,就在于有足够的产能资源可以调动。


大家都认同, 只要有需求,中国相应的产品可以马上提供出来,这在疫情期间的口罩生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产能过剩到什么程度了?怎么个过剩法?


下面通过业内体验观察以及投行报告来呈现。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大型制造企业,每年的产量很大,最高峰时期公司员工数量 (主要是生产部门人多) 达到了3万人。


前几年公司业务量很大,生产线天天爆满,为了满足量产的需求,一方面几十条生产线24小时运转,另一方面HR不断地招聘大量的操作工来补充人力缺口。


甚至有一段时期几乎都要发动办公室的人员去紧急支援产线,平时坐在办公室的经理们都去打螺丝了。


对于公司的新产品研发项目要用产线做样品,优先级都会被排到后面,满足眼前的订单才是第一要务。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产能是不足的,也就是相对于订单需求或者市场需求,工厂需要通过非常规的手段去满足。


相信很多行业,尤其是像纺织、家电或者其他轻工行业都经历过这种阶段,为了满足需求,疯狂扩张,那时候的订单好像永远做不完。


但是,随着产品进入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也开始缩小,一段时间之后就变成更新换代的正常需求,市场的容量就等同于更新换代的需求数量,行业也随之进入成熟期,市场规模不再增长,所有的玩家都开始抢夺存量市场。而由于扩张时期的产能已经建设好了,为了节省运营成本,就不得不一方面闲置一部分产能,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内卷来与其他对手竞争,这就是目前各行各业都内卷的底层原因。


在市场上卷价格,在内部就是卷成本,为了节省成本,一些不同行业的公司都开始共享员工了!


对于制造业企业就更是如此,公司A为了节省成本砍掉了很多生产线员工,但是有时候订单又不得不生产,短期内会形成人力缺口,而公司B有可能恰好这段时间有一些员工富余,这种情况下两家公司就可以合作共享员工,B公司的操作工经过简单培训也可以满足A公司的生产需要,一方面解决了A公司的用工,另一方面也避免了B公司的员工闲置,两家公司都不需要招聘员工了,倒也节省了不少费用。


但是,所有降成本的措施所带来的收益,相比于闲置的生产线带来的损失,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偌大的车间里至少两三成的生产线关灯了,而且安排夜班的生产线也减少了。



以上只是微观层面一个公司的情况。宏观层面,近期,著名投行高盛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被业内称为是最惊艳的关于中国制造业的分析报告。


这份报告选取了七个制造业领域—— 空调、光伏组件、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钢铁和工程机械。 这些行业贡献了我国GDP增长的22%。


这些行业里面,光伏组件是我国近些年飞速发展的一个行业。这些年国内到处都在建设光伏发电,连农村的屋顶上很多地方都铺满了太阳能板。2023年我国的太阳能板供应量占到全球总供应量的86%,出口量占到行业产量的42%。


同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约等于国内需求量的4倍、全球需求量的2倍,产能利用率仅为44%。 也就是即便有四成多的光伏产品出口到了国外,也还是有一多半的产能在闲置中。


这几年,同样发展非常迅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2023年我国的供应量占到全球总供应量的66%,出口量占到产量的19%,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约等于国内需求量的2.1倍、全球需求量的1.2倍,产能利用率为54%。


或许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份额会持续蚕食油车的份额,各家新能源汽车厂商正是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仍然还在积极扩产。那么未来对产能的消化只能寄希望于新能源车市场的扩大了。


锂电池行业2023年中国供应量占到全球总供应量的81%,出口量占到产量的37%。 同年我国锂电池产能约等于国内需求量的3.3倍、全球需求量的1.5倍,产能利用率为61%。锂电池的需求行业不但有新能源汽车,还有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曾经有段时间,因为对于锂电池的需求暴增,锂电池行业的产能严重不能满足,没想到也就短短几年时间,锂电池行业也同样产能过剩。


再看工程机械行业,2023年我国的供应量占到全球总供应量的33%,出口量占到产量的53%。同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产能约等于国内需求量的7.2倍、全球需求量的1.1倍,产能利用率为30%。


产能利用率竟然还不到三分之一!众所周知,这个行业受制于房地产、基建的影响,工程领域的不景气进而传导到工程机械行业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还有空调行业,2023年我国的供应量占到全球总供应量的75%,出口量占到产量的42%。2023年我国空调产能约等于国内需求量的2.7倍、全球需求量的1.2倍,产能利用率为62%。


空调属于家电行业,这个行业就属于那种大部分靠竞争存量市场的成熟行业。尤其是房地产增速放缓之后,空调的市场必然大部分仍然依靠更新换代的需求。


其实,整个家电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产能都是过剩的,行业各方面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竞争当然也非常充分,国内的市场早就成了存量市场,大大小小的家电企业几乎都做外贸业务,海外市场早已成为家电行业的主要增长市场。


最后看钢铁行业,2023年我国的供应量占到全球总供应量的54%,出口量占到产量的16%。2023年我国的钢铁产能约等于国内需求量的1.5倍、全球需求量的66%,产能利用率为81%。


我国早已经是10亿吨级的钢铁生产大国,钢铁这个大宗材料的生产量占了全球的一半还多,随着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这些大政方针,钢铁行业已经压缩了相当的产能,但是从数据可以看出,仍然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产能在闲置中。



产能过剩的原因,一方面在供给端因为前期的过度建设,没有预料到市场需求的变化,所以前期大干快上进行扩产;另一方面在需求端由于当前经济增速的放缓,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逆全球化阻碍,导致市场需求不足,倒逼生产端不得不闲置部分产能。否则生产出来就是库存,库存卖不掉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国家早就定调,我们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没有人能够全知全能地预测到未来供给和需求的精确变化,所以就避免不了会有“需求增多——供给不足——扩建产能——产能过剩”的循环。


产能过剩到底是不是一定是坏事?


从一个国家综合的层面考虑,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是必要的,合适的产能冗余对于生产的发展也是具有良性作用的。但如果过剩得多了,从整体经济成本考虑,会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上面所说国家的综合层面,当然包括军事战备层面。战争打起来其实打的就是后勤供应,而后勤供应背后是由一国工业实力来支撑的。


网上有段子说,假设一个月打5000发火箭弹,那么需要多少厂家来生产。有网友回复,这可能只是一家乡镇工厂的产能,只要是拿到许可,物料供应充足,再多的火箭弹都能给你做出来。


这种产能的潜力,也可能是当今世界比导弹航母更管用的镇国神器。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