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多位知情者向媒体证实,王天一等6位中国象棋男子选手,已由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向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罪由为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两宗罪状。
被起诉的6人均为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这只是近两年中国象棋界反腐大潮的一部分。
从象棋“录音门”到41名中国象棋男子选手被处罚,棋盘之下,为何如此风起云涌?
中国象棋反腐浪潮
此轮被起诉的6人中,以王天一的知名度最高。
王天一是中国象棋界有名的“天才少年”,自小便展露象棋天赋,16岁拿到少年个人锦标赛冠军,晋升为象棋大师,23岁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晋升为象棋特级大师。
从2014年开始,他连续11年居中国象棋棋手等级分全国第一名,被誉为“中国象棋第一人”。
而本轮中国象棋反腐大潮, 正是从王天一和另一名象棋特级大师郝继超的口舌之争开始的。
2023年3月,有人在王天一直播间提到了郝继超,王天一调侃他是“郝技师”。郝继超也在自己的直播间反击,拿王天一女朋友乐瑾唯开起不当玩笑。
随后,中国象棋协会作出一份涉及王天一和郝继超在直播过程中不当言论的处罚决定,王天一被处罚停赛1个月,而郝继超被处罚停赛一年。
根据界面新闻,郝继超彼时觉得处罚不公,便将很早录下来的一段谈话交给了自己的大哥、绰号“乱战天王”的洪智,希望对方帮他“主持公道”。次日,郝继超反悔想拿回录音,被洪智拒绝。
洪智很早就对王天一起疑,在后来的直播中,他承认自己也是举报人, “锅里面全是垃圾,不砸锅怎么办呢?那就换一口新锅”。
一个月后,一个名叫象棋江湖8271的视频号放出了六段录音,总共12分钟,通话双方是郝继超和另一位象棋特级大师王跃飞。
录音中,两人提及王天一,并谈到王跃飞、王天一参与“买棋”,操纵象棋比赛之事,并疑似提到他们使用“特殊手段”在比赛中作弊。
这段录音在象棋圈内流传,被称为“录音门事件”,但尚未引发更大范围的关注。
同年10月17日,73岁的中国象棋特级大师, 有“棋王”之誉的柳大华公开实名举报时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郭莉萍。 这才让中国象棋界存在的种种乱象,走进大众视线,推动对“录音门”事件的调查。
2024年6月26日,据《经济观察报》,王天一接受警方调查,办案单位包括杭州警方的经侦部门。
同年8月23日,王天一被杭州检方批准逮捕。
中国象棋协会于当年9月19日对外宣布,对王天一、王跃飞给予终身禁赛的处罚,同时撤销由中国象棋协会授予他们的包括特级大师在内的所有技术等级称号。
“会同有关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查明王天一、王跃飞等运动员存在买棋卖棋操纵比赛等违规行为,时间跨度长、频次高,性质非常恶劣,情节非常严重,对象棋运动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
2024年11月末,负责管理中国象棋项目的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朱国平被免职,同时免去郭莉萍试任的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副主任职务。
2025年1月12日,中国象棋协会宣布对41名中国象棋男子选手的处罚决定,赵鑫鑫、汪洋、郑惟桐被终身禁赛,并被撤销中国象棋协会技术等级称号。曾被柳大华质疑作弊的郝继超、崔革等人也悉数进入处罚名单。
近十届全国象棋男子个人锦标赛冠军,几近全军覆没。 有评论称:“中国象棋的‘天’塌了。”
“等级分就像炒股”
根据媒体报道,王天一所涉及的事项,既涉嫌“买棋”,即给予对手好处,以赢得比赛,获取象棋等级分排名优势;还涉嫌“卖棋”,即收受对手钱财,在比赛中故意输棋。
其中,王天一和王跃飞涉嫌“买棋”的金额,累计超过了80万元人民币。
需要追问的是,王天一被誉为“中国象棋第一人”,为何还需要向排名靠后的选手买棋?
根据中国象棋等级积分的计算规则,高排名选手赢下排名靠后的选手,只有很少的等级分, 而一旦战平或负于排名靠后选手则会损失大量等级分。
在象棋里,存在一些固执死守、追求和棋的套路。对此,即使是顶尖棋手也无法稳赢,不能获得理想的等级分。
这意味着, 顶尖棋手的等级分上升空间非常有限,且极容易下滑 ,因此就有了“买棋”的需求。
自1982年中国象棋等级分制度建立以来,胡荣华、吕钦、许银川、蒋川都曾长时间盘踞在等级分第一的位置上,可他们的等级分会上下波动。
与他们相反,王天一的等级分几乎是一路向上。不仅连续11年位居中国象棋棋手等级分全国第一名,而且创造了破纪录的2798.9分,被称为“外星人”。
除了对低级棋手胜率高,对阵同水平选手,王天一也保持着绝对碾压的胜率。“胡荣华、许银川、吕钦,都是对低级棋手胜率高,对同级选手胜率不是很高。”
有声音提出,要取得这样的成绩,王天一基本在每一场比赛中都要保持优异的发挥。
这也是外界对王天一产生怀疑的原因, 疑似通过“买棋”保住等级分地位。
之所以不惜作弊,也要冒险维持等级分。这是因为,对象棋棋手而言,等级分高低不仅直接体现了选手实力,更是评定赛场成绩、晋升等级以及确定比赛种子选手的重要依据,与选手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如果横向比较,在三大棋里,国际象棋和围棋也有等级分排名, 但只作为棋手实力和状态的风向标,不和棋手收入直接挂钩。
在围棋和国际象棋选手收入中,奖金是大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奖金高达1000万元,围棋比赛三星杯冠军奖金是160万元。以围棋选手柯洁为例,他一年最高奖金收入就高达1000万元。
与之相比,象棋比赛的奖金要低得多,最高只有30万元。
资深棋牌自媒体人刘笑每年参与报道棋牌比赛,有一个直观感受,“围棋比赛都是在豪华酒店,至少是五星级。象棋比赛主要是三星级、四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不太多”。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 中国象棋领域,即便成为顶尖棋手,单靠比赛奖金也很难获得高收入。
象棋棋手收入来源主要分为工资、比赛奖金、象甲比赛签约费。
工资针对的是体制内选手,由各地体育局发放。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棋手工资约是每个月六七千元。
但进入体制内的名额极为有限,有棋手表示,很多体育局领导对于象棋队伍的态度都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没有大型运动会业绩指标,也不是奥运项目,没有任何动力推动它发展。
2010年之后,各地体育局基本暂停增加新的象棋运动员。作为一项长周期运动, 象棋运动员可能到退休年龄才会退役,这导致年轻运动员很难拿到体育局编制。
哪怕像王天一这样的顶级高手,也直到2018年3月才正式入编杭州队。彼时,王天一激动地表示,自己“从合同工升级为了正式工”,足可见获编的艰难。
奖金收入低、入编困难,象棋棋手只好在对局费、签字费、赞助商单等方面想办法。
而象棋甲级联赛应运而生,这成为象棋运动商业化转型的开端。
它带来的一个重大改革是,棋手在联赛中的参赛资格仅限于本赛事,且与其所注册单位参加其他国内外赛事的代表资格无关。
这让一些队伍拉不到赞助无法参加象甲联赛的注册棋手,得以转会代表其他队伍参加联赛。
自由流动被允许之后,棋手开始有了身价。据了解,象甲比赛收入可以占到中国象棋棋手年收入的80%以上。
媒体报道称,2023 年象甲总共12支队伍,每个队伍6人参赛,队伍经费由赞助商承担。选手们每赛季签约费平均在20万元到30万元,等级分排名前十的选手,签约费在50万元左右,头部选手一年可以拿70万元。
为了鼓励赢棋,除了签约费,还有对局费,金额高低都和等级分排名直接相关。
一位比赛运营人士向媒体透露,“其他全国冠军的出场费1万,王天一开口就是5万”。
有棋手表示:“等级分买卖就像炒股一样,低买高卖,先买了很多分,到了关键大赛,还可以高价卖给其他人。”
“枪口抬高一寸”
除了等级分, 称号也是买卖棋的一个重灾区。
有棋手对媒体透露,“外界总觉得象棋领域很穷酸,但事实上涉及荣誉、等级的比赛,也不乏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一盘的交易。有人获得了等级荣誉,来年就可以通过谈续约,谈赞助等形式赚回来。”
目前,中国象棋的等级分为:象棋特级大师、象棋大师、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三级棋士。特级大师之上,还有全国冠军。
获取这些称号的条件,与不同级别的比赛息息相关,且有逐年放宽的态势。
以特级大师为例,经过2021年最后一次调整,获得特级大师称号总共有四个渠道,其中之一是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前两名。
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没有奖金,相比之下,围棋个人锦标赛和国际象棋个人锦标赛分别有30万元、50万元的奖金。而且,在围棋和国际象棋领域,顶尖选手很少参加全国个人锦标赛,主要参与国际比赛,世界围棋锦标赛冠军是40万美元,世界国际象棋冠军是250万美元。
而在中国象棋领域, 对已获过冠军的顶尖棋手而言,夺冠没有任何直接的经济回馈 ,也没有奖金差异极大的国际赛事值得追逐。所以还不如“卖棋”,就能得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有报道称,2012年个人锦标赛中,出现了非大师对战大师,结果9比0大获全胜的局面。
据业内人士透露,买卖称号的比赛中,最热门的就是象棋大师, 除了获得条件更宽松,而且可以直接用于升学和收学徒。
高校某些专业对象棋大师有专门的招生政策,而获得“象棋大师”的称号,可以通过个人赛的前几名,也可以通过“团体赛”,即让三个高水平棋手带一个低水平选手。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新标准。个人锦标赛冠军不再升特级大师。象棋大师称号也要求团体赛前四名以上,不再是团体赛前八名。
“哪怕抓住了也没事”
在“录音门”之前,中国象棋并不是第一次被曝出有作弊或违规的情况。
早在2005年,赵鑫鑫和蒋川就因为买卖棋被抓,象棋协会的处罚结果是禁赛一年。
一位象棋大师表示, “这次处罚,大家就感觉,哪怕抓住了也没事。”
圈内人士称,赵鑫鑫卖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时靠卖棋,一场比赛能获利20万元。
2012年,全国农民运动会曝出多名专业运动员资格造假参赛,其中就包括王天一。当时他用了“王天奕”的名字,代表北京队夺得男子快棋冠军。被揭发之后,王天一公开道歉,但未获得其他更严重的处罚。
对类似违规行为的处罚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机心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象棋比赛中一个常见的作弊方式,是棋手随身携带信号发射器,向场外同伙发送棋局信号,同伙用AI获得最佳招法,再发送给棋手。
一位象棋大师表示, 最顶级的棋手和业余爱好者之间的差距,远远小于软件和人的差距。
“很多人为什么买卖棋,就是因为怕了。拿着软件作弊,相当于拿枪指着头,我不卖棋就天天‘杀’我。”
软件的风靡,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象棋作弊监督的困难,但显然行业当初也没有应对软件作弊的决心和信心。
有棋手提到,和王天一对阵的关键时刻, 至少在2个关键落子前,王天一突然提出要上洗手间,甚至一次就超过10分钟。
2016年1月,在江西举行的“金太阳书店杯”上,广西“黑马”棋手周锦俊与江西名手周平荣对局。
最后阶段,周平荣质疑周锦俊使用软件作弊,呼叫裁判。周锦俊突然起身跑向洗手间,周平荣紧随其后,裁判也赶到洗手间,提出对周锦俊进行检查,但他拒绝配合,称周平荣要打他,并报警。
大赛组委会的通报称,经向现场人员调查了解,周平荣并没有打人的迹象。最终,周锦俊的本场比赛被认定弃权,并取消了第九到第十一轮比赛资格。
虽然周锦俊此后很少参加象棋赛事,但对于当初是否使用了软件,没有后续调查。
2017年的全国象甲联赛,广东队教练、全国冠军吕钦在未事先通知裁判长的情况下,比赛开始前临时宣布所有运动员的手表交由赛会保管,赛后归还。
随后的比赛中,代表内蒙古出战的郝继超接连失利,先是负于杭州象棋协会队的吴欣洋,次日又败给湖北队的柳天。
吴欣洋与柳天在象甲联赛中均被视为实力较弱的棋手,排名远没有郝继超高。柳天赛后向柳大华感慨, 郝继超“残棋完全不会下”。
2020年的全国象甲联赛中,黑龙江队的崔革参与了此次比赛,20轮比赛中,仅获得1胜、9和、10负的成绩。此前一年,崔革在象甲联赛中取得6胜、15和、1负的成绩。
对于此类行为可疑、成绩浮动异常的选手,没有机构进一步调查。
还有民间广传的“肛珠作弊”,2023年年底,象棋选手颜成龙夺得全国象棋民间棋王争霸赛冠军后在浴缸排泄,被媒体质疑使用“肛珠”作弊,不便在马桶排“肛珠”,所以在浴缸排出。
据了解,“肛珠”是高科技作弊器,能塞进肛门,分析棋局,传递信号给选手。
对此,中国象棋协会发布通报称,收回颜成龙在该场比赛的全部奖项、奖励称号,不予发放奖金,同样未有是否使用软件的后续调查。
根据媒体报道,柳大华曾带着反作弊设备进入赛场,走到郝继超跟前。当轮到郝继超走棋时,柳大华在耳机里清楚地听到了“卒5平4”。他将听到的情况告诉了其他队友,并向棋牌中心和中国象棋协会反映了此事。
这是柳大华获得软件作弊最可靠的证据,但由于无法录音,他将反作弊设备提交给了一位陈姓的领导,建议亲自测试。
但据他所言,设备至今仍在棋牌中心象棋部,反映的问题无果而终。
“都知道,但又无能为力”
一位棋手曾公开提到:“赛场里讨论买卖棋。尽管没直接说卖和买,大概是用一种差不多意思去表达。都知道有这种东西,但又无能为力。”
某种程度上,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事实,就是 软件作弊举证的确艰难。
早在2011年,就有棋手怀疑过王天一依靠软件赢棋,理由是“赛后通过软件复盘和拆解发现,王天一的棋路异于常人,和软件的思路结构相似度很高”。
有象棋迷找出许银川与王天一对阵的棋谱,用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后发现,许银川达到了软件评价的96分,而王天一的表现接近零失误,近满分。
软件作弊,最难的是找到证据。 除非当场从身上搜出作弊设备,或者本人承认,如果说别人棋路和AI的吻合度高,并不能成为证据。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作弊信息传输的方式,除了传统的莫尔斯电码之外,还有植入牙齿的蓝牙感应芯片、佩戴隐蔽传感器等途径,进一步增大了举证的难度。
2024年的中国象棋公开赛中,棋手吕琳时常跺脚引发了裁判怀疑,被发现其鞋底装置一种带有震动功能的“小方块”,后被判作弊。
但这样的例子极少, 更多的是棋手提出质疑,最终以道歉收场。
2014年的全国象甲联赛中,黑龙江队棋手郝继超与上海队棋手万春林展开对局。
比赛开始前,万春林递给郝继超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用软件的事我非常清楚,你如果赢我今天就走不出上海。”双方争吵起来,引发赛场躁动。
“纸条门”被视为万春林对郝继超的威胁,最后在万春林的道歉中收场。
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冠军、特级大师陶汉明曾在棋友群中公开抨击象棋界的软件作弊现象,“下棋是没有出路,你训练再长时间,也不如人家一个软件,一个神器。”第二天,陶汉明公开发表了道歉声明,称是酒后失言。
2017年8月20日,象甲比赛期间,象棋特级大师陆伟韬发布朋友圈:“输给软件崔,我无话可说,技不如人。下棋不用想,这是象棋界的悲哀。”此事最终以陆伟韬公开道歉收场。
如今, 通过一场强有力的反腐风暴,象棋棋手们终于不用再沉默。
柳大华多年来一直呼吁,应该参照国际象棋比赛的经验,设立专门的反作弊委员会或公平竞赛委员会,对有争议的棋局进行分析,比较棋手的走法与电脑软件的推荐走法之间的匹配度,再综合棋手的技能、习惯等因素,对是否作弊进行综合判定。
尽管相关的机构还未设立,但已经有一些好的变化。2024年,《中国象棋协会纪律准则和处罚规定》被重新修订,对作弊、交易棋等违规违纪行为明确了罚则。
《象棋项目赛场管理规范》出台,从赛场管理流程、赛场人员配置与管理等方面,细化防交易和反作弊措施。中国象棋协会也面向社会发布了关于接受社会监督的公告。
棋盘外的较量开始告一段落。
根据《经济观察报》,目前,王天一还未做“认罪认罚”,其被控涉嫌“卖棋” (即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 的金额是11万余元,如果其罪名成立,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其涉嫌“买棋” (即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 的金额为90多万元。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目前,王天一还未做“认罪认罚”。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之后,上城区人民法院于2025年3月11日正式立案。但截至目前,法院尚未确定具体的开庭时间。
进入2025年,一些有影响力的象棋赛事会逐渐恢复。棋盘之上的较量,终将回归棋盘。
(本文信息综合经济观察报、界面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
参考文章:
[1]界面新闻 《棋盘上的作弊与“买卖”》
[2]南方周末 《象棋“录音门”始末:“很多棋看着很精彩,全是摆好的剧本”》
[3]经济观察报 《王天一、赵鑫鑫等6位中国象棋手被公诉 涉受贿行贿两宗罪》
[4]新浪体育 《一盘棋卖20万,中国象棋圈黑幕惊人》
[5]环球人物 《“中国象棋第一人”,在反腐风暴中第一个“出局”》
[6]中国新闻周刊 《象棋第一人,下出一步死棋》
[7]新民周刊 《郑惟桐等三人被终身禁赛,中国象棋的天塌了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浪蜂鸟 ,作者:古氘,编辑:李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