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有“完美借口”,2023年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MacTalk(ID:MacTalkPro) ,作者:池建强,原文标题:《今年有困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周一早上小盖扔给我一条新闻,我看一题目: 今年一季度全球科技业宣布裁员近17万,超去年全年。
打开再看:美国就业信息网站“Layoffs.fyi”根据媒体报道等统计了全球科技企业的裁员人数,今年第一季度宣布的裁员总数达到 16 万 8582 人,已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裁员人数 (16万4411人) 。这一数字是去年同期的 17 倍,是科技企业启动全面裁员的去年第四季度 (8万4186人) 的两倍。
我问盖总啥意思啊,盖总说,中国估计也好不了太多,只不过很多公司没有爆出来而已,但大家都在精兵简政。
我说挺好的,个人创作者不就越来越多了吗?大家互相创造需求,自给自足。反正基础消费品是过剩的。
玩笑归玩笑,三年疫情虽然结束了,但大中小企业的大考可能才刚刚开始。读库六哥在去年 DK-17 的主题是在 焦虑的另一端 ,时间是去年 11 月 8 日,那时候人们困在家里,未来依然扑朔迷离,我当时在线上看了那一期分享,有一个观点给我印象深刻:
2022 年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完美借口”,或者叫“完美台阶”,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没干好,工作完不成,学习没学了,企业做得差,都可以找出充分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六哥说: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发现它特别可怕。你极容易让自己活在理由中,活在借口中,或者像一首诗写的,“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可能我们的人生会变成这样一个状态:在别人的主帖里留言、转发,但很难做自己的事儿,所以,我一定要提高免疫力。
我所理解的免疫力,一是身体上的免疫力,尽量少得病,得了病能尽快康复;二是精神上或者情绪上的免疫力,既保持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能够体察这个时代同时保全自己,又需要避免被打扰,能够拿出集中完整的一段时间专心致志做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被外界各种变故割裂得支离破碎。
我觉得这是一种正确应对不确定性的做法,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自己和机构每天能好一点,强壮一点,不要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全部,陷入愤怒/无助和某种情绪狂欢里。
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未来在买单。无论是人还是企业。
疫情结束,生活回归正常,可以正常出行吃吃喝喝游玩或者拜访客户了,但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进入正轨。只要把自己放置到人群之中,就会知道,就业环境有多差。近期阿里一分为六,为了啥呢?无非是降本增效,人员精简,让阿里这个庞然大物,快速奔跑起来,估计又要释放很多人出来,这对就业市场又是一次冲击,很多人没有更好的职业机会。
国内外企业裁员,大批人员被动走向市场上,7 月还有 1000 多万毕业生涌入市场,这是个挺麻烦的事。企业不容易,个人也不容易。
大公司折腾,中小企业也不好过,在这个复苏的过程里,又会把一些公司拖垮,企业远没有到触底的时候,很多企业今年才是生死大考。
怎么办?对于企业来说, 我觉得保持精简是必需的,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先别想着做大,先让现金流跑正了再说。有利润,人均产出在 80 万~100 万,我觉得是个比较安全的阈值。不管是人均产值过低还是现金流亏损,都是特别危险的事情。
昨天看苹果推出的那本乔布斯新书《Make Something Wonderful》,小盖摘录了一句话:如果你真的仔细观察, 大多数一夜成名的成功其实都花了很长时间。
其实你再仔细观察,一件事情变坏也是如此。无论是人还是企业,可怕的是每天变差一点。这会让人产生顿感和错觉,再加上人们天生喜欢报喜不报忧,最后出问题时,人们直观感受就是某一时刻轰然坍塌。但牙齿的损坏,绝不是那一天蛀虫堆积的缘故。大厦倾塌也是一样。
对于个人呢,就是六哥的话,保全自己,提升能力,拿出集中的时间专心致志做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到之后,就是对自己的奖赏。
做成一件事,再做成一件事,让正确的事情,持续发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MacTalk(ID:MacTalkPro)
,作者:池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