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嘲笑德日车企,但有些东西不容低估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特朗普意气风发地正式上任了。回想起之前哈里斯宣布特朗普胜选那一刻,她眼眶湿润,拿出了纸巾又放回兜里——哈里斯女士无疑表现出了风度,但美利坚已经不在乎她的伤感。


成王败寇的剧情司空见惯。在大洋彼岸,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在冷眼观瞧德日两大阵营市场份额的快速下滑。


大众在德国本土的裁员风波还未平息,中国区业已在瑟瑟发抖中;本田宣布与日产联手,对抗危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两大老牌阵营在新能源施展出的新形势下站不住脚,顺势而为或拼死抵抗都不是最好的答案,因为销量的反馈并不美丽,只有销量才是最终的正确答案。况且历史从来都会告诉我们: 成功是复制不出来的。


简单地为其扣上一个“老牌燃油车品牌玩不转电动车”的帽子太过武断,而且纯电车本身也不是解开新能源市场的钥匙——两个销量大头——特斯拉和比亚迪仍旧属于各自级别市场的现象,他们各自形成一股势力,却并未宣告纯电时代到来。 新能源本身在市场上的通行证是经过勾兑过的,高效内燃机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每个新旧势力的产品稿件当中都少不了对内燃机技术的大书特书:从高压缩比到米勒循环,从废气再循环到这个那个。


而插混或增程从未在市场上形成过技术护城河。这对于玩惯了技术产权玩法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车企而言,是不适应的。1998年,在美国研发出如今风靡中国市场混动技术的雏形的paice公司,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的产品会像数字技术击倒传统唱片工业一样,让老牌燃油车车企一筹莫展。


游戏规则


因此,真正让老牌燃油车企感到浑身不自在的,从不是对新能源尊重与否——大众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恰好来自集团激进的转型程度,奔驰与宝马电动车的滞销,也并不来自前者所谓的稚嫩,和后者没有使用所谓的纯电专属架构——而是在全新的游戏规则下,舞台道具和布景皆改头换面,从古装剧变成了科幻片 (虽然骨子里从不科幻) ,因而原先老牌车企引以为傲的基因和强项皆黯然失色。


上世纪80年代,本田发明了vtec技术,掀起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风潮。


随后,宝马以vavlotronic技术占据了内燃机技术的顶端,在无极可变的霸气宣言之下,无论是奔驰还是奥迪都难以望其项背。


但如今在内燃机前面加一个电动机,从油耗数据和加速结果上就可以轻取那些精密的机械结构。要过程还是要结果,要艺术价值还是要真金白银,在市场面前从来构不成纠结。


因此, 与其说时代变了,不如说语境变了,游戏规则变了。


但话说回来,如果你看到某个老戏骨去上综艺了,那场面一定很啼笑皆非。


价值观


当然,全新的游戏规则并不是套在老牌车企脖子上的唯一绳索。 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在“作茧自缚”。


电池初创企业Northvolt的轰然倒地是坊间和舆论攻击欧洲人不擅长搞电动车的又一口实。这个败家子的故事“佐证”着欧洲人新能源道路上的磕磕绊绊,烧光150亿美元,包括ABB、西门子、巴斯夫、雷诺、大众、宝马、欧洲银行等都是该企业的“投资人”,却没能扶起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企业。


据悉,连曾毓群也直言不讳指出过欧洲人造不好电池的原因—— 设计是错误的,工艺流程是错误的,设备是错误的。


作为世界上最大市场份额电池供应商的掌门人,宁总的话当然不宜去质疑。这三大错误加起来,似乎连上帝也救不了Northvolt,而欧洲人在搞电池的时候,自工业革命以来彰显出的智慧,好像在电池面前就降为0了。


Northvolt的错误包括但不仅限于:


1. 固执地将方型铝壳电池采用叠片工艺,因为这样的设计让电池外观工整漂亮,好像艺术品。且避免了卷绕设计带来的拐角处的析锂、碰撞问题;即便良品率低,生产效率更低,也要这么做,以一个艺术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向着深耕叠片工艺多年的LG看齐。 (用美化的方式说,这种偏执和固执,你能在其中看到乔布斯的影子)


2. 对工艺有着近乎完美的执著。


3. 对原材料和设备同样要求苛刻 (以上结论的基础信息来自雪球某篇专门分析Northvolt败因的文章)


原罪就是,对电池制造仅有深厚理论基础 (因为Northvolt的员工不乏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等专业学府), 而无实操经验的Northvolt,从一开始就没有抱着实用主义、生存主义的哲学和心态来实操企业,反而以某种传统工业的零缺陷、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来要求自己,演绎出一套不那么美丽的悲剧。


与第一宗罪殊途同归的是, 以技术成就护城河——这种传统工业思维仍然“荼毒”着欧洲车企和供应商 ,他们的眼光放得太远,完全不注重快速积累和先发优势达成的市占率,从而导致了阶段性一败涂地,成就了欧洲人不善于搞电池和电动车的形象。


总结


对照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热衷快速抢占市场和形成产业链优势,目的是打造一个世界工厂,欧洲人的玩法多少有点理想主义。这个理想主义兑现的方式就是固态电池,当然,还有难度同样不小的氢能源,都折射出欧洲和日本车企在面对竞争时的出发点。


这种路线之争,有点像修禅宗时的渐悟和顿悟状态。现阶段我们当然可以去嘲讽日系车企对待新能源的不冷不热,欧洲老牌车企的头破血流,但对于技术本身的敬畏和信仰以及追求,我们可以嘴硬,但不容低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 ,作者:杜德彪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