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会抢掉我们的工作饭碗吗?
在这几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频见报端的同时,富士康也把机器人工人纳入到了计划,曾宣称将在三年内部署一百万部机器人,用于流水线上的操作。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进展似乎十分缓慢。
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出现了,机器人会不会让各国业已十分严峻的就业情况雪上加霜?在上周日,美国《 60分钟 》播出了一期机器人如何扼杀就业的节目,记者 Steve Kroft 称之为“技术性失业”。
而在早前, 麻省理工学院 的教授 Erik Brynjolfsson 和 Andrew McAfee 就提到,现在的“失业型复苏”的一个原因就是机器人和软件程序可以代替以前人们所从事的一部分中等技能要求的工作。
现在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在工厂地板上收取传送物品,软件程序也可以回复电话识别语音回答问题了。看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和软件将会被赋予更强大的功能,人们的工作机会将会更岌岌可危。
但是,Google 董事长 Eric Schmidt 持不同意见 。他在周一旧金山的全美商业经济协会上说,科技在未来也将会创造工作机会。Schmidt 称,在自动化协作模型中,机器和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协同工作,每个人,不管是机器人还是普通人都将从事专门的工作任务。并且,他还认为未来的增长所依靠的唯一途径就是技术。
在 Schmidt 参与合著的《数位新时代》中,他提出了对于技术的另一种看法,即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全球化,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加州的工人可能会和南美乌拉圭的工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
照此说法,在竞争加剧的同时,就业市场也随之扩大了,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来了。因而,在更广阔的的市场和更激烈的竞争面前,那么有技术傍身的工人很明显会更有优势。
回来看富士康的机器人战略,根据前不久公布的数字,富士康目前机器人工人数量 仅为 10 万 ,离目标的一百万相去甚远。而在去年, 亚马逊 也收购了机器人制造公司 Kiva System,希望机器人能提高仓储物流效率。但是结果并不美好,机器人擅长收拾东西。它们并不擅长从一大堆东西中辨认出其中一项。
所以机器人能够从事的仅仅是重复低效但会浪费时间的部分,比如需要来来回回地取货,而没有完全取代人类员工的真正工作——挑拣货物,然后打包。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富士康的机器人身上, 造价不菲 ,但仅能从事低端重复劳动。
也就是说,至少在目前阶段,机器人的技能水平离训练有素的工人差得很远,更像是把工人从简单重复工作和危险工作中解放出来,人力被解放后,可以投入到服务、研发等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
而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进步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仍然不是利好消息,但是从最近的三次科技革命可以看到,“技术性失业”更像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任何时候,失业情况都有发生,普遍情况是,面临失业的总是能力差情商低的一类人。
新旧劳动力更替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就像我们喊了产业格局调整已经许多年一样,而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足够时间去学习进步了。所以,我认为 Schmidt 对于技术的见解很有道理,科技在未来也将会创造工作机会,而机会仍是给 有准备的人 。
而在人类与机器人的协同劳动中,人类也会从事更需技巧变通更高级的工作类型。
这种情况就像 Erik Brynjolfsson 和 Andrew McAfee 合著的《和机器赛跑》提到的,由机器人所代表的“低成本自动化”生产方式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书中以美国农业技术革命为例,变革之前美国从属农业的人数占总劳动人数的 40%,变革之后,如今仅占总劳动人数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