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与处男手里的安全套
小米年度发布会后,可能连雷军也没想到,花了一个多小时讲精湛工艺的小米手机 4 已经让大家审美疲劳了,关于这款手机的讨论中,像是“怎么这么像 iPhone(三星,VIVO)”的声音明显要比关注工艺多。另一个情况是, 79 元的小米手环 倒是激发了群众讨论的热情,一时间各种论调纷纷出现,有代表性的可以分为,价格屠夫论,就值这个价论,“仍是垃圾论”以及“虚无市场论”。
“ 价格屠夫论 ”最好理解,以 79 元的价格杀入智能手环领域,必然会引起这片市场的地震,就像一只鲶鱼,可能会吃掉其他小鱼,也可能让其他小鱼游得更快,变得更壮。“就值这个价论”认为,小米手环戳破了手环领域的价值泡沫,运动追踪,健康提醒等功能就值 79 元,合情合理。而“仍是垃圾论“的观点是,不管是 79 元的小米手环,还是 1458 的 Jawbone,都是没有用的鸡肋。至于”虚无市场论“指的是,小米手环所在的手环市场是一个压根不存在的市场。
本周的大声栏目中 ,有三篇是讲信息传播的, 一个核心观点是 ,制造信息或传播信息前,不妨先甄别一番,不能凭经验、已有常识和自以为的逻辑来评价。产品功能是否鸡肋,不能局限于个人;一个产品是否有市场,不能靠逻辑,得靠数据说话。
处男不用安全套,安全套就没用?
往处男手里塞一个安全套,就像给二次元宅男一个智能手环一样,完全多余。那么处男和二次元宅男需要的是什么呢?卫生纸。
所以,在处男和二次元宅男的眼中,卫生纸会是一个大市场,但是他们不太能确定安全套和智能手环对自己有什么用,套套还可以用来吹气球,手环可能就是累赘了。当然,智能手环和安全套也不能一概而论,后者的市场要广阔许多。
此前我打了这么个比方 :
“我们曾经渴望有一个设备,可以融合 MP3、数码相机、手机、PDA 等设备的功能,后来智能手机出现,圆了我们的梦想。那么现在,我们也想有这么一款设备,可以监测到各种各样的身体数据,而不是需要一堆手环。这么看的话,现在诸如 Fitbit Force 之类的手环的状态,大概还相当于当初的诺基亚功能机的阶段。”
而在功利且注重结果的人看来,智能手环只能提供数据和建议,但是不能像手术刀那样挖去我们身上的脂肪,因此,手环没有意义。可是,当我们总是在寻找答案,试图“解决问题”的时候,却总在忽视“发现问题”的意义。
在’就值这个价论”的代表作《 79 元的小米智能手环意味着什么? 》中,作者提到:
“在我个人与身边使用者的体验里,智能手环能不能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个人意志力’仍是决定性因素。软件 APP 体验、云端服务能否更好地去激发用户健康生活的决心与习惯,比单纯地把硬件做得‘看起来很酷’重要得多,也难得多。”
可以预见的是,手环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是手环厂商可以做的是,通过社交应用,奖励机制等等方法激励用户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面对的是那些个人意志力并不强,解决问题动力不大的人。
除了这群人之外,积极去健身的人也并不少。个人所见来看,不管是我家乡的中等城市,还是目前所在的广州,或者出差到过的台北等大陆之外城市,每到傍晚,体育场总是热闹非凡,跑步锻炼者的年龄阶段分布也比较广,这是手环的目标群体之一。跑步虽然是最简单的运动,但是也是需要正确指导的运动, 阿迪达斯最新的手环 就能监测身体疲劳程度,做出提醒。
看看每年减肥药的市场容量就大概能明白,和健身紧密联系的减肥产业有多大,为了印证手环的潜在市场,昨天询问了一下几个热衷于减肥事业的姑娘,问问对于她们而言,手环这种市场新品的吸引力如何。结论是,她们最看重的是计算卡路里消耗这个功能,觉得挺有用,但是过高的价格会是购买障碍,而 79 元的低价让她们觉得不太靠谱。
一直以来,手环使用者(数据记录者)都承担着一个偏见,即那些把运动数据上传到社交网络的行为都是“装逼”。而在美国,量化自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热衷健身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这里面以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 Aprilzero 这个漂亮的网站为例 ,它将跑步的步数/里程/时长、心跳次数、爬山的次数、吃玉米卷饼的次数、体脂率、年龄、体重等等——那些让人枯燥的数字,经过组合、美化,变得有吸引力起来:结合了每天的工作记录、图片记录,顿时给人非常不一样的体验,便是有意义的“混合式数字日记”。
这种互联网文化更容易跨越地理疆域,即使是在美国发展得比较火热的可穿戴设备起步也不过这么几年而已,早在 2007 年开始 Nike+iPod 的健身组合 在功能行上也已经得到认可,如今还在提手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没有用就比较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因此,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问题不是没有用处,而是处于“功能机”时代的手环们,需要突破这种限制,一是只从一两款设备里就可以获取丰富的健康数据,二是获取数据后能不能给出准确而专业的建议和诊断。
像是 Bellabeat 这种监测孕妇肚子里面小宝宝心跳的健康监测类设备可以算是半成品例子,就是可以借助设备,自己在家完成简单而必要的检测,从而省去找医生的时间,既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和医疗成本,又可以节约医护资源。
不管是苹果还是 Google,今年开大会的重点之一就是可穿戴设备,而可穿戴设备的重点之一则是运动追踪以及健康监测,或许在未来,手环这种“功能机”会进化成“智能机”,其形态会有所改变,但运动追踪与健康监测的意义只会越来越大,潜力也会被挖掘得更多。
这就像安全套一样,低端的可以保证起码的功能性,而高端的则可以提供基础功能之外更好的体验,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和消费能力来选择。但是对于处男们而言,超薄超润或者延时这种体验是多余,哪怕是最基础的功能也是用不上的。然而,和大多数处男们想要真切的使用一次安全套类似,久坐在键盘前抨击手环乃至可穿戴设备没有用的人们恰恰也是最需要手环的那群人,当这些人若干年后被颈椎或者腰椎折磨的时候,手环一个简单的”久坐提醒“就显得如此重要。
处男不买安全套,就没人买了吗?
因为觉得手环没有用处,所以应该不会有人买,最终得到“手环没有市场”的结论也是顺”理“成章。
但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有关市场的概念必须得拿数据来说话,靠推理并不可靠,以错误的前提开始推理更是不可取。
两个经常 被我引用的数据和结论是 ,手环市场目前容量还小,但已经成为寡头格局。健康追踪类可穿戴设备在 2013 年的市场价值为 3.3 亿美元,Fitbit、Jawbone 和耐克共占 97%。调查机构 Canalyst 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4 年第一季度智能手环的出货量为 270 万,在这个季度中,Fitbit 的出货量占到了 总体的 50% 。
并且智能手环这个市场处于上升阶段,单季度 270 万的出货量意味着今年整体出货量超 1000 万不成问题。Fitbit 和 Jawbone 进入我们视野也才这两三年的事情,在手环领域,单季出货 270 万的成绩算是不错。如果要拿这个刚起步的市场和业已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相比的话,的确会给人手环市场狭小的感觉。
因此,调查机构盼未来,以及大公司高管的预测是证明这个市场潜力比较好的佐证。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手环属于可穿戴设备领域,而可穿戴设备领域和智能家居一样,是物联网的范畴。上游厂商博通此前召开媒体峰会, 博通 CEO Scott McGregor 相当看好可穿戴设备领域,甚至表示,在这个领域,中国或将成为一股领导力量。而可穿戴设备会是目前前景并不明确的物联网里很好的切入点,他如此类比,在电脑和手机刚出现的时候,人们也没有看到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两个市场都已经非常成熟了。而可穿戴设备目前在健康领域和一些社交元素绑定在一起,也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
Scott McGregor 预测 ,目前手持设备达到 56 亿部,预计在 2020 年所有的手持设备以及可穿戴设备加起来,包括手表和健康监测等等设备能够达到 3000 亿件。一个原因是,可穿戴市场市场准入门槛并不高。可能只需要一个工程师,只要一个芯片就可以发明一些人们想要的东西,甚至成本可能只是 10 元人民币左右,这是一个不断降低的门槛。
在去年的 D11 大会上 ,Tim Cook 也提到了可穿戴设备:
“iPhone 让苹果飞速发展,平板则让苹果更进一步,但是我们仍有发展空间,我看到可穿戴设备会是产业大树上重要的一枝,我想苹果可能会参与其中。”
比公司高管们更为谨慎的是 调查机构们 。IDC 估计,今年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 1900 多万台,达到去年的三倍,其中手环应占多数。到 2018 年,IDC 预计出货量将增至 1.12 亿台。
调研机构 Canalys 给出的数据显示 2013 年下半年,全球有 160 万台健康手环和智能手表出售。而这个数字在 2014 年将成几倍增长,预计 2014 年全年智能穿戴产品销量将有 1700 万台。思科的预测则是,2018 年全球可穿戴计算设备的销量将达到 1.77 亿部。
对于这一个热点,许多调查研究机构和我们一样充满着兴趣,同样,也充满着疑问,毕竟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谁都无法断言自己的预测是准的。关于这片市场的成熟期,美国著名的 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也有话说,在其调查的 1600 名行业专家中,有 83% 的专家认为,大约在 11 年后,也就是 2025 年,物联网和可穿戴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基于以上的列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智能手环市场目前还不能和智能手机市场相提并论,但也可以算作是一个初具规模市场,并且随着 Jawbone、Fitbit 和 Misfit 等著名厂商的进入,中国市场也慢慢开始打开。至于未来的情形,准确预测谁都不敢说,但是至少不是悲观的。
今年年初,手环市场双雄 Jawbone 融资 2.5 亿美元,其投资者包括对 Twitter 和 Square 等公司进行投资的投资商,Jawbone 的 估值将达到 33 亿美元 。按照 前福布斯中文网副主编尹生 的说法,人们投资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是因为看好其在未来的某一天之后能够持续创造利润和现金流的能力,而非当前它赚了多少钱。也就是说,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价值,从根本上取决于它在未来的行业格局中的位置。
我想这可能是 Jawbone 能够获得高估值的原因,以业内的这家公司而言,智能手环和可穿戴的潜力是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
Moto 360 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它出现之前,大部分的人会认为智能手表是一个注定失败的产品类型,而外观精致的 Moto 360 让许多已经不再佩戴手表的人开始频繁关注它何时能够上市。同样的,Misfit Shine 也用精致外观与不俗销量告诉普通消费者,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功能性,也可以是装饰性的。
小米本身的话题性让小米手环成为了焦点,也给各种论调一个借题发挥的空间,当然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紧接着小米手环之后,国内的 Bong 手环也刚刚推出 Bong 二代手环 ,号称可以一年续航,售价也从一代的 690 元调低至 99 元。消费者获取这类产品的选择将会更多门槛也更低。在 Misfit 和 Jawbone 等产品开启了消费者的观念之后,小米手环和 Bong 二代这样的低价产品可能让手环开始走入寻常消费者手中。
即使是目前看起来已经很成熟的安全套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也在不断变化着,就算是面对男男性行为这种偏小众和隐秘的市场, 盖茨基金会 都还拨款赞助研发专用的安全套,以便更好的预防疾病,那么市场明显广阔的多,发展阶段还早得多的智能手环市场承受的压力则有些大了。
题图来自: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