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过了四分一,鲍勃·迪伦终于要去领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连续剧今天有了更新:鲍勃·迪伦这周末终于 要去 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证书和奖牌了。
一场剧情多次反转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
去年 10 月 13 日,鲍勃·迪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流行音乐人后,先是失联,再是传出根本不想去领奖,之后迪伦本人出来宣布不去颁奖典礼,最后由好友代替领奖算是完成了仪式。
一波三折,这个低调又让人捉摸不透的音乐人,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五个月后,终于要去拿回奖章。
(图自: Rolling Stone )
那鲍勃·迪伦还能拿到约 90 万美元的诺贝尔奖金吗?
根据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的规定,如果获奖者没有在今 年 6 月 10 日之前发表获奖演说,奖金将被组委会没收。
迪伦也表示他当场不会发表获奖演说,但之后再给瑞典皇家学院补寄一盘演说的录影带。也就表示说,迪伦还是能拿到奖金的,2013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门罗也是通过影像资料完成领奖的最后一步。
为什么是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摘下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后,不少人都在讨论:为什么是他。
诺贝尔奖评委会颁奖理由是:鲍勃·迪伦在美国民谣的伟大传统中,开创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意境。
也就是说,主办方表彰的其实是他歌词创作里的文学性。文学本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但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神圣地位和人们近年来的固有认知,获奖一事也带来了不少争议。
瑞典学院 认为 鲍勃·迪伦的作品通过音乐表演来呈现,人们通过“听”来感受诗歌,但单独将他的音乐作品拿出来“读”,同样也有诗歌的味道。主办方还将鲍勃·迪伦和著名古希腊游吟诗人荷马和古希腊女诗人莎孚(Sappho)相媲美。
实际上,鲍勃·迪伦除了是一名歌词创作者,还曾写过一本散文诗和一本自传。而且,早在 1996 年,鲍勃·迪伦就首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并有六次提名,但大众更熟悉的还是鲍勃·迪伦的歌手身份和他的歌词创作。
鲍勃·迪伦早前一直被视为是民权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大多数著名作品如《Blowin’ in the Wind》、《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都来自 1960 年代的反抗民谣,他还被广泛认为是当时美国新兴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尽管鲍勃·迪伦 否认了 这一点。
(鲍勃·迪伦和琼 · 贝兹,被称为美国民谣的“帝与后”)
迪伦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引起的影响已超过 50 年,2008 年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授予他一个特别奖,以表彰其通过作词及作诗对流行音乐及美国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
不过,即使鲍勃·迪伦有过不少杰出的表现, 《纽约时报》 依然坚持“诺贝尔委员会把文学奖给了鲍勃·迪伦让人失望。”《纽约时报》赞扬了鲍勃·迪伦歌词如同诗歌般有可读性,也有传承意义,但该报也认为,迪伦的伟大之处在于是他一名音乐家,歌词离不开音乐,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一位音乐家,错失了奖励一名作家的机会。
《纽约时报》甚至还强调阅读在全世界已经衰落,把大奖给“流行文化”,会让诗歌、小说等严肃作品更加受到冷落。但同样的,我们反过来想,诺贝尔委员会的“老人家”们如今能肯定流行文学作品——歌词,未尝不是一种有趣的改变。
关于鲍勃·迪伦的其他文章: 《刚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曾是乔布斯的偶像,亦是“情敌”》
题图自: Verge Cam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