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HoloLens 和 Magic Leap 或有一战
微软历时数年研发的 HoloLens 增强现实项目 ,一公布便获得了很多的赞美。与此同时,受到 Google 青睐的 Magic Leap 也在秘密规划着增强现实眼镜产品,采用的可能是一种 光纤投影技术 。
日前,作为为数不多(有可能是唯一一个)同时体验过 HoloLens 和 Magic Leap 产品的人, MIT Technology Review 的 Rachel Metz 撰文对两者进行了分析。
HolenLens
和大多数体验者一样,Rachel Metz 对 HoloLens 的体验共分三部分,首先是它的 3D 建模和操控,然后是漫步火星表面,最后一项则是用 HoloLens 进行 Skype 远程视频。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 HoloLens 的传感器追踪部分,这一点延续了 Kinect 的传统强项。它可以准确地捕捉用户的眼部和肢体动作。在注视着某样物品时,这样物品就会被标注出来;也可以通过手指的动作在火星上插上旗杆。它的语音识别能力也很优秀,可以轻松地识别出“复制”、“旋转”等语音指令。通过动作和语音识别,体验者可以方便地对虚拟的物体完成放大、复制、上色和变形等动作,也可以把它从一个位置挪到另外一个位置。
相比较 Magic Leap 原型机,HoloLens 比较出色的一点是虚拟的物体可以跟随使用者运动。在通过 Skype 进行视频通话时,另一端的微软员工画了一个如何更换照明开关的草图,体验者在移动时,草图也会更着一起移动。这倒是比较适合用在远程维修等方面。
现阶段,HoloLens 比较适合体验远处或者是体积较小的 3D 虚拟物体时,在近处放大,从不同视角观看,或是物体的体积超出视野范围时,画面质量就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
Magic Leap
在 之前的体验 中,Magic Leap 所展示的主要是一段简短的交互动画。戴上它之后,就可以看到一只肌肉发达的怪兽。此时,按下游戏手柄上的按键,可以把这个怪兽拉近拉远,而且变大变小。眼前的虚拟怪兽尽可能放大后,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粗糙的皮肤,发达的四肢,以及深陷眼窝、亮晶晶的眼睛。Rachel Metz 本能地试图把怪兽推开,但由于手按到了虚拟怪兽的爪子上,她居然感到手掌传来一阵刺痛——虚拟的怪兽骗过了大脑,让大脑发出错误的指令,令人产生幻觉。
根据 Rachel Metz 的体验,Magic Leap 的交互方式也主要是手势操作,但除此之外,并没有获得更多的信息。作为一个初创公司,Magic Leap 依旧顶着巨大的神秘光环。
HoloLens 和 Magic Leap 殊途同归
虚拟现实头盔所营造出来的沉浸式的 3D 视觉体验,是通过在左右两只眼睛呈现同一物体的不同角度营造出景深,诱导欺骗你的眼睛(视觉),并结合传感器数据,让你在左右环顾时误以为所见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你所见并信以为真的世界实际上只是屏幕上经过矫正处理的影像,所以常常会出现晕眩的不适感。
而 HoloLens 和 Magic Leap 的原理则是将虚拟世界的图像直接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从而完成对现实和虚拟的叠加。这种方式并未改变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更加真实。Rachel Metz 使用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和 Oculus Rift 等虚拟现实头盔类似的头晕、症状,不过最新的 Oculus 设备在减缓延迟、降低晕眩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由于产品还处在开发阶段,微软和 Magic Leap 对于自家产品都没有公布太多的细节。Rachel Metz 在体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 HoloLens 的视野偏小,稍微转动头部或者是眼睛就有可能看到未经叠加修饰的实景,而且根据现场的布置来看,可能对光线还有一定的要求。不过在现阶段对两款产品进行比较并不合适,因为两者的 Demo 不尽相同,不过两者在未来或真有一战。
虽然现有的设备还存在着诸多瑕疵,而且要制造一款消费级的产品要对产品的体积、重量、运算能力、供电方式等做出很多的改进,我们已经窥到了未来的一角,剩下的可能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题图来自 Magic Leap 和插图来自 Technology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