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范硬件巡礼】智能名片 GalaCard,帮我们摆脱纸质名片的依赖

爱范儿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galacard

最近组了一次饭局,结束了之后,大家在微信群里抱怨,光从微信的名字无法分辨出新认识的朋友是谁。我开了个玩笑,“你看,之所以为什么我们认不出别人,是因为名片上根本没有印头像。”没想到朋友一脸认真,“没错!”

是的,联网时代,我们应当如何消灭名片?或者说,我们的名片应该变成怎样的载体?在点名时间上,GalaCard 这个项目引起我的兴趣。

产品

GalaCard 是智能名片,它首先要解决重复印刷和派送纸质名片的问题,此外由名片所代表的个性、身份上的心理需求,也需要满足。

GalaCard 的外观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名片的正面覆盖着钢化玻璃,钢化玻璃之下,是来自 NXP 的 NFC 芯片,背面则是由进口航空铝材加工而成的金属背板——由于我拿到的是黑色的版本,所以外观上给一种坚固,类似岩石的感觉。(GalaCard 还有一个塑料版)

总之,如果问我愿不愿意拥有一张用金属和钢化玻璃制作的名片,我愿意。

但只有硬件优秀还是不够的,软硬结合这四个字意味着,要把一个产品评价为优秀,就必须软硬件两部分的表现都足够好。而现在软硬结合的产品,硬件或许负责搞定人的第一印象,软件则负责搞定人在长期使用之后的评价。那么,GalaCard 的使用体验如何?

  1. 我们要扫描 GalaCard 包装盒上提供的二维码,下载 GalaCard 同名应用;
  2. 点击应用中“我的名片”,编辑名片的资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然后把智能名片贴在手机背部(确保手机打开了 NFC 功能),进行配对;
  3. 配对完成之后,将智能名片其它开启了 NFC 功能的手机背部,别人就能自动识别里面的名片信息,并支持直接导入到通讯录。

5.pic_hd

如果是 iPhone 这种不支持 NFC 功能的手机,又该怎么办?GalaCard 的左上方下方有一个二维码,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计的:这时候,只要对方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就能打开网络版的个人名片页面,跳转到浏览器打开,就能下载名片并导入到通讯录当中。

1.pic_hd

从硬件上看,GalaCard 可以满足我突出个性、身份的需求;而从使用体验上看,GalaCard 则可以很好地帮助我把个人联系方式,传达给别人。

访谈

  • GalaCard这个产品以及名字的来历?

MAX TEAM 张冲: GalaCard 是我们 MAX TEAM 在推出智能戒指 GalaRing 之后,推出的第二款产品,因为在推出 GalaRing G1 之后,我们就确定了自己的注册品牌  GalaGreat ,所以后续的一系列 NFC 产品都将会以 Gala+XXX 的模式出现; 而智能名片自然而然的就选定 GalaCard 这个名字了。

GalaRing 在设计之初就是一款概念性比较强,玩性比较强的产品,面向的主要是对数码产品比较感兴趣的发烧友;而这种定位就导致真正能够喜欢玩、玩明白 GalaRing 智能戒指的注定不是普通用户。可是在国内,资深数码发烧友的人数毕竟还是比较少的,只是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还远不能让公司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所以,很自然我们的第二款产品希望可以找到适用于更多人群需求的领域。可是,什么样的产品是大多数人都需要的呢?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很困难的。

后来我们发现了一种原则来解决这个难题,那就是从自己身边的真实生活中去寻找。假设我们自己不是社会生活中极其特立独行的少数派,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中肯定也存在相当多的需求是别人也有同样需求的。

办公桌上厚厚的名片夹,以及经常散落在各处的名片吸引了我的注意。名片这种东西说重要、又不重要。当你需要和别人交换名片的时候,总是得毕恭毕敬地拿着名片换来换去; 而当你换来一大堆名片之后却经常为了如何有效管理这些名片而发愁。  很多名片放在名片夹里时间长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完全忘记了名片的主人是你在什么地方认识的,长的什么样子,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干脆就全都喂了碎纸机了。

自从微信推出二维码名片之后,我发现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一定在乎弯腰鞠躬似的所谓商务礼仪,大家在乎的都是对方的联系方式,以及对方本人所能够带来的资源和潜在的帮助。尤其是与互联网接触比较多的行业,大家都非常接受这种方式。

所以,我们就考虑推出一款将精心设计的 NFC 硬件和具有云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的智能名片产品形态。

  • 你(或团队)是什么样的?

MAX TEAM 张冲: Max(Maker-X)TEAM,创立于2013年3月中,目前获得来自安天实验室,以及雷锋网创始人林军的天使轮投资,正式开始以软硬结合为主的创业活动。

Max(Maker-X)团队核心成员主要来自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机构——安天实验室(Antiy Labs),团队成员当中包括科幻爱好者、未来学控、互联网产品经理、痴迷于硬件的技术牛人、死宅在电脑前的偏执型程序员、以及冲锋在第一线的营销人员,以及一流的工业设计师…… 我们相信只有将一流的团队、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产品和成熟的商业运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让我们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 你希望GalaCard为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MAX TEAM 张冲: GalaCard 能够为用户带来的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功能层面上的,利用 NFC 和可编辑二维码结合的方式,用户可以非常容易的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存储在卡片以及云端,并且利用 NFC 的近场通讯技术非常方便的传递到对方的手机通讯录当中。这样可以使用户平时不需要带太多的名片,对于一些非大型活动场合,使用智能名片交换个人信息还是非常方便和新奇的。而新奇性在目前这个阶段,又可以为用户带来心理层面上的满足感,对于增加双方交流的话题性具有一定的帮助。而精心设计的金属卡片外观,也可以让用户体验到比纸质名片更好的感受,有谁不对自己的名字具有特别的喜好呢? 用一个高大上的载体承接用户的名字,还是很有价值的。(其实现在相当多的智能可穿戴产品,除了在功能上满足特定需求之外,更多的其外观设计和作用还都是在满足用户的配饰、炫耀等心理需求,这一点是做可穿戴创业的团队必须要注意的一点 )

当然,GalaCard也是具有非常好的礼品属性的产品,非常适合送领导、送客户、送同事等一系列场合。

同时,由于交换名片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场景,所以,GalaCard的实用性其实是比其他类型的可穿戴具有更多实用性的。我个人使用GalaCard已经超过半年时间,甚至已经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拜托了对纸质名片的依赖性,半年里面少发的名片价值,可能也已经把 GalaCard 的购买成本值回来了,呵呵。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GalaCard 还是一个长期看可以帮你省钱的智能可穿戴产品。

另外也有人说 GalaCard 还有一点点环保的属性,这点我不置可否,因为没法科学客观地来评估这个效果,不过如果说每年的关灯一小时活动是环保的,那我们的产品必定也是环保的。

  • 你希望用户能够注意到产品的那些用心细节?

MAX TEAM 张冲: GalaCard 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其实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也是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外观的设计,由于内部需要安装 NFC 芯片、天线、以及抗磁性材料层,同时还需要保证卡片本身的金属强度,确保钢化玻璃的稳定性,所以在厚度上我们已经走到铝材加工的极限,全身 2mm 的厚度只是我们在外面看到的,其实内部最薄的部分都在 1mm 左右,对于 CNC 加工工艺和后期的整形等都提出了非常高的工艺要求。

另外,在手持部分的曲线弧度,是我们多次测量人手指腹的曲线数据进行设计的,我们自己叫做“微弧” ,使得整个卡片看起来变的纤细了很多,最薄的地方甚至小于1mm; 而左下角的孔位也是在视觉上的亮点。整个的卡片设计上非常走极限,以至于我们在加工环节遇到了非常多困难,在氧化表面的工艺上,经过了多次的试验,才能够确保可接受的良品率,而为了用户最终的体验,我们也接受了较高的加工成本。

另外在卡片的背面雷雕图案也是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制作,恰到好处的深度来确保低调的视觉效果以及良好的手指触摸感。

每张卡片上的二维码图案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制作的时候只能够依靠我们手工装配完成,由于这个部分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们没有放到工厂装配线上进行,完全是团队内部的同事们一点点细心操作而成,确保每张GalaCard都能够有最好的外观效果。

产品的包装上我们也采用了内部喷漆、EVA和表面覆皮材料的方式,争取达到让用户有最好的体验效果。

  • 有无同类产品?请告诉我们相似的产品?

MAX TEAM 张冲: 目前,我们在国内还没有发现同类型的产品,最接近我们的可能是将二维码坐在手机壳上面的云壳产品,但他们的思路和我们应该是有接近但不完全一样。虽然名片类的应用方面,有名片全能王、经纬名片通等先行者,但他们还没有推出自己的硬件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机遇在传统名片的基础上提供服务,而我们是希望能够逐步替代掉传统的名片,这可能是我们之间最大的不同。

  • 这个产品的后续计划如何?

MAX TEAM 张冲: 从 GalaGreat 品牌来看,目前我们会专注在即有系列产品的开发上面,GalaRing G1 之后,我们已经在开发功能更加强大的蓝牙智能戒指 G3;而 GalaCard 将主要提供更多的材质选择,并且在提供稳定的云端服务,以及更多个性化的模版配置和名片管理等方面深入挖掘;同时我们也在内部预研带有 E-link 屏幕的智能名片,当然可能不会很快推出,但在名片这个方向上,我们将走的更远,走的更加深入。

评论

在国外,看到许多科技界人士,会在个人说明页面里,附上 About.me 的个人页面网址——换言之,About.me 就变成了以网站形式存在的个人页面。而 GalaCard 和 About.me 的思路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它使用了硬件来作为与人交互的界面,而非网址。

显然,软硬结合让 GalaCard 成为贯穿线线下的名片,不会让人感到线下和线上是割裂的,也不会让人觉得不同的社交服务也是割裂的。在 GalaCard 的帮助下,在线下聚会当中,可以用 GalaCard 来派发自己的联系信息,而在线上则可以在 GalaCard 里面附上 About.me 的网址,让别人查看。

GalaCard 的硬件并不复杂,电子工程师肯定觉得它没有什么难度;它的软件也不复杂,就是一个储存名片信息的云服务,而且还托管在新浪云上。但 GalaCard 的体验过程,除了下载应用这一步外,其它部分是流畅的,不管背后用的技术是什么,重点其实在于为用户提供怎样的服务,解决怎样的问题。

当然,也有人会疑问,如果大家都用微信来加好友,那么 GalaCard 还有无存在的价值?有,因为微信只是联系方式的一种,往往加了微信好友后,还有多聊两三句,才在通讯录里新建联系人,这样子反而很麻烦。

目前 GalaCard 的软件部分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说为智能名片所有者提供个性化定制主页的服务,提供不同模板,直接导入社交网站资料等等。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