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完成 D 轮 1 亿美元融资,从此跻身“独角兽”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融资中,知乎已经将自己定位为“国内最大的知识平台”。
知乎的快速成长
这笔 1 亿美元的融资,可以说是知乎成立以来所获得的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今日资本近一年多以来领投的最大一单。那么,知乎是如何获得今日资本的认可呢?
先来看一下数据。截止 2017 年 1 月,知乎已经拥有 6500 万注册用户,平均每天有 1850 万活跃用户访问和使用。而在 2016 年全年,知乎用户提出了 600 万个问题,撰写了超过 2300 万回答和 151 万篇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6 年 5 月举行的第三届“ 盐 Club ” 上,知乎宣布其注册用户为 5000 万,平均日活跃用户数量为 1300 万;也就是说,在 8 个月的时间里,知乎的注册用户增加了 1500 万,日活跃量也有了 550 万的提升。
从这个速度来说,知乎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毕竟从 0 到 600 万注册用户,知乎用了 三年时间 ;直到 2015 年 3 月,知乎的注册用户才达到 1700 万 ;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知乎的用户数量更是增加了接近 3 倍。
至于快速成长的原因,知乎创始人兼 CEO 周源认为是知乎把内容和用户的质量放在发展的首位,而非单纯追求数量和流量。对此,知乎方面也不无自信地表示:
随着知乎的发展,目前每天人们在知乎的真实问答和分享,产生的大量原创和优质内容,不仅解决着彼此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也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整个中文互联网,惠及更多大众。来知乎看看懂行的人怎么说,也已经成为很多人主动获取优质信息的首选方式。
作为此轮融资的领投方,今日资本总裁徐新非常看好知乎;她表示:
我们觉得知乎在做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不追风口,把握擅长的细分市场精耕细作,抓住用户需求把产品做好,以此为基础成长变大。现今的知乎已经不仅只代表问与答,当它能够进一步围绕知识的供需解决有所突破,就有可能成为满足用户多场景内容消费和更多需求的伟大公司。
知识消费与知识变现
从最初的问答社区到如今的“大型知识平台”,知乎对自己的定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过,知乎的发展壮大绝不仅仅体现在注册用户数量和日活跃数量的增长上,也体现在知乎近年来对“知识消费”和“知识变现”的探索上。
2016 年 4 月,在传统的 banner 广告之外,知乎开始上线独立开发的知乎开始上线独立开发的 原生广告系统 ,在强调知乎风格和品牌价值的同时,展示形式和落地页面都最大程度保留原生广告所需要素。
2016 年 5 月 14 日, 知乎 Live 上线;它以实时问答形式为用户搭建了知识分享的新桥梁。根据知乎官方数据,到今天为止,知乎已经举办超过 1500 场知乎 Live,737 为主讲人平均时薪达 10980 元,单场参与人数最多为 12 万人,而单场知乎 Live 收入最高达到 19 万元。
2016 年 7 月到 8 月,知乎陆续上线了“专栏打赏”和针对用户回答的“付费授权功能”。这些功能固然可以看做是知乎对优质原创内容的鼓励和保护,同样也可以看做是知乎对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试探。
到了 9 月,知乎又宣布在知乎 app 上推出“ 知乎书店 ”功能,将知乎电子书更加紧密地纳入到知乎的知识变现体系中去。其中,知乎邀请部分优质回答者来创作和出版电子书,而普通用户可以在知乎书店中购买电子书;在此过程中,基于知识付费的交易行为得以实现。后来,知乎书店又开始帮助出版社 售卖电子书 。
可以说,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布局,知乎已经初步搭建出一个以知识为消费商品的交易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知乎此前曾反复提到的知识变现、知识消费乃至知识市场成为可能。当然,作为交易平台的管理方,知乎自然有机会从中获利。
正如知乎 CEO 周源在内部员工信上所言:
2017 年,知乎将面向广泛的知识消费者和机构伙伴建立大型知识平台。以此为基础,知乎不仅要为新兴中产、知识阶层提供最佳的讨论体验;为知识工作者提供工具和舞台,帮助他们获得尊重和认同;同时也将为知识消费者搭建足够好的消费网络,让有价值的知识能够变现。
作为一个独角兽的知乎
从 2011 年成立到现在,知乎已经走过 6 年的时间; 这期间,知乎不仅在体量上越来越大,在资本层面也收获颇丰。
知乎的注册界面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 年 1 月,知乎获得由创新工场投资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2 年 1 月获得启明创投投资的数百万美元 A 轮融资;2014 年 6 月获得赛富基金和启明创投的 2200 万美元 B 轮融资;2015 年 9 月获得 C 轮融资 5000 万美元,投资方包括腾讯和搜狗。
在此番 D 轮融资中,知乎更是获得了知名投资机构今日资本的青睐;据了解,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兼总裁徐新曾经投出网易、京东、新美大等知名企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另外,根据创新工场李开复透露,知乎在此轮融资完成后估值以及达到了 10 亿美元,已经 迈入独角兽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