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北京折叠》电影主演不会选华人

爱范儿  •  扫码分享

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郝景芳《北京折叠》

在小说《北京折叠》中,北京是一座像“变形金刚般折叠起来的城市”,看似科幻,实则冷峻:城市被分成了三层空间,不同阶层分别居住其中,5000 万底层劳动者只能享有夜晚至清晨 8 小时的生存时间,500 万处于第一空间的人独享 24 小时,并可控制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的时间。

郝景芳:《北京折叠》电影主演不会选华人

(图片来自: 维基百科 )

这部反乌托邦式的小说让 32 岁的郝景芳成为继刘慈欣后,我国第二位获得雨果奖的作家,而这部小说也即将被搬上大荧幕。近日,郝景芳在出席香港“美伦星际科幻大会”的期间接受 Quartz 专访时,透露电影版《北京折叠》正在筹备中。

“会拍成一个叫‘Folding City’的英文片”,她表示背景城市将采用架空手法,“会去掉北京的背景,拍一个架空的城市”,有新的角色加入,但“故事的基本设定会保留”。

郝景芳:《北京折叠》电影主演不会选华人

(图片来自: 搜狐

《北京折叠》电影版的导演是一位名为 Josh Kim 的韩裔美国人,而主角“老刀”也不会选用华人演员,“有可能是白人。其它角色可能会有华人面孔,但主角肯定不是。”

除了给电影当顾问,郝景芳手头还有另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科幻小说正在创作中,她透露小说的时间设定在未来,“人们在不断地回到考古遗址去发现历史。”

在外界看来,郝景芳是“清华学霸”,是“科幻新秀”,但事实上,写作只能算是她的“副业”。白天,她在北京一家国有智库担任宏观经济研究员,为政府出谋划策,比如计算明年财政收入预测;晚上回到家,她还要抽出时间陪伴三岁的女儿。郝景芳每天留给写作的时间,只有清晨 5 点到 7 点两个小时。

工作的特殊性质为赫景芳的写作提供了不少素材:

我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为政府推荐政策,接触中央较高层次的官员的机会不少。有时候能听到他们讨论政策,虽然不会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小说中第一空间开大会时有一些高级官员关于城市发展的讲话,这个场景就是我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

常年在北京生活工作,郝景芳对这座城市的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北京对外来人口的政策是她感触最深的一点:

对外来人口的政策性壁垒比较强。外来人口就是没有固定身份带来的福利;外来人口的孩子就是没法在北京上普通学校。我在北京会去走访一些农名工子弟学校,那边的孩子生活得很惨,有些人都想象不到。

在郝景芳看来,这种社会不平等有政策性和技术性两大因素,国外的读者更关注《北京折叠》中提到的机器人取代人类问题,正是生产力的发展降低了劳动力重要性的体现。

国外没有太强的政策性壁垒,至少国内城市之间的流动比较自由。但是底层人口过得很挣扎,甚至有很大的失业风险,技术性原因更强。

对于女性作家在科幻小说领域的崛起,郝景芳总结了两个原因:

我已经不觉得科幻小说是一个男性主导的领域了。全世界范围内女性科幻作者可能在变多,女性也越来越愿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只是我的猜测。

 

是男性作者都热衷于去做影视剧,或者去写一些超长篇的,比较容易和影视结合的好赚钱的内容了。传统写书、写中短篇的不是那么赚钱的行当就有很多女性作者了,她们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功利。

题图来自: QZ

随意打赏

郝景芳北京折叠雨果奖郝景芳 北京折叠北京折叠 郝景芳郝景芳获雨果奖北京郝景芳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