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机器算法的张一鸣,这一次面对着受邀而来以及不请自来的众多创作者,没有谈高冷的技术,转而谈起了情怀。
正如发布会前那几张戳中很多媒体人和自媒体人心窝的海报上所讲,他希望,“让创作者回归潜心创作,不需要病毒营销,不需要发红包求转发,不需要写软文就可以获得读者的共鸣和经济上的回报。”并计划在未来一年内确保头条号平台至少有 1000 个头条号创作者每月至少获得 1 万元保底收入,以内容质量而非阅读量作为入选标准。
刺激今日头条作出如此大动作的原因是现在内容创作的四宗罪。其一是创作不足,他认为现在很多行业内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被报道,或者重要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没有被分析或者停留在很表面的报道。
其二是质量不齐,“中文世界上优秀的创作还是不够多,比如在我熟悉的科技圈中还比较少对科技和技术、对媒体都非常了解的创作者,所以质量不齐。”
其三是分发不力,传播渠道被局限在了微信和微博两大平台之上,而为了获得足够的传播和曝光,运营和作者本身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张一鸣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一个优秀的创作者是需要用标题党的文案,是需要用红包,是需要用病毒营销来获得粉丝吗?通过以上方式获得粉丝的人是真正擅长创作的吗?
其四是回报不好,几乎人所共知的是,想要通过创作来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的情况并不多见。在自媒体兴起以来,像逻辑思维这样的成功案例毕竟还只是少数。
于是,便有了文首对头条号的大力扶持,日活用户 3000 万、月活 7500 万,有着庞大的分发渠道的今日头条有着一个美好的愿景,那就是以让创作者回归潜心创作。
根据头条给出的数据,现在平台上共有头条号 3.5 万余个,刨除 9000 个“媒体+机构”账号,自媒体账号有 2.6 万余个,单日发布文章数量超过 3.2 万,每天贡献的阅读数是 3.7亿,占比 73%。
在头条号推出的这段时间,今日头条尝试过多种方式来增加入驻自媒体和内容的数量,其中就包括从微信公众号直接导入内容,不过这个渠道毫无意外地被腾讯封堵上了。虽然从两家的小动作来看,头条号似乎是在以公众号为假想敌,两者的功能也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说打赏、原创标识、转载自动标注来源等等,但两者在根本的属性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差异,微信公众号基于社交分享,今日头条则是基于算法推荐,前者是自发的熵增状态,后者是精准有序的队列。
相比较自力更生为主的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显然想得更加长远。除了前面提到的针对单个头条号的激励政策,它也希望“有媒体情结的人,或者非常适合非常善于做群体创作的人再次组织起来”,形成“群媒体”,成规模生产内容。根据规划,今日头条计划未来一年会扶持至少 100 个群媒体,每月至少获得 2 万元保底收入,还可弹窗推送,甚至头条客户端导航栏曝光的机会。
成长为群媒体后下一步,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创业。在这一个阶段,今日头条也适时地拿出了方案——新媒体孵化器,并计划在知春里的办公场地开辟出一层楼的空间用作孵化器,可同时容纳 300 人办公,更是与红杉、IDG、源码资本、创新工场等十余家 VC 对接,为孵化器中的团队提供资本上的支持。
不得不承认,真金白银的扶持有着足够的诱惑力,新媒体孵化器更是把创业变成了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让创作者看到了头条的诚意。而在发布会上,实用主义至上的张一鸣也坦承了做这件事的初衷:
我确实是以一个利益攸关者的角度来说的。只有内容越繁荣才能发展得好,头条是推荐引擎,如果内容创作下降,整个行业下降,头条也不能发展好。
无论如何,曾经因为内容因为版权饱受掣肘的今日头条,早就不满足于仅仅是搬运别人的内容了,它也想搭建平台生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