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要买下整个银泰百货了,”新零售”会是电商新的突破口吗?
1 月 10 日,阿里巴巴公布私有化银泰商业交易建议。
阿里巴巴和银泰联合提出了每股 10 港币的私有化方案。这个价格比银泰最后 60 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约 53.59%。
2014 年 7 月,阿里巴巴通过对银泰的首次投资及 2016 年 6 月的可换股债券转股,目前拥有了银泰约 28% 权益。
私有化后,阿里巴巴将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预计增至约 74%。
要完成这个交易,阿里巴巴总投入最高达 198 亿港元。
百货业不景气,银泰寻求新的突破口
百货商店近年来由于网购的冲击,发展开始出现下滑、甚至是颓败的现象。不止中国,像美国百货巨头梅西百货也开始了关店潮和裁员动作。今年 1 月,梅西百货宣布,由于圣诞购物季表现不及预期,公司计划裁员 3000 余人,并关闭 40 家门店,以节省经营成本。
据联商网 数据 ,2016 年上半年,在单体百货、购物中心以及 20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业态中,22 家公司就共关闭了 41 家店铺。
自 2014 年,银泰开始寻求新发展,与阿里巴巴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例如,2013 年,银泰以线下 35 个实体店相关资源支持天猫一年一度的促销。之后,银泰全国 29 家门店收银台支持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2015 年,银泰全国多家门店作为阿里巴巴新产品“喵街”的试点,开始尝试购物中心互联网化。到了 2016 年,银泰第一家线上超市店铺在天猫超市开业。
但即使有了不少的新业务和合作的尝试,银泰的发展却依然陷入了下滑状况。
目前,银泰运营着 29 家百货店及 17 个购物中心。2016 年 10 月,银泰曾 公布过 前 9 个月的经营情况。2016 年前 9 个月,银泰商业集团总销售额下降 2.1% ,现有 46 个商场项目,总体同店销售额下降了 3.7%,而有一半的门店、23 家,2016 年前 9 个月的销售额都出现下滑现象。
网购成常态,阿里巴巴需要更多触及消费者的办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显示 ,2016 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 28.2%,相比 2015 年全年的增速明显放缓,这也是近五年来,网络零售增速首次跌破三十个百分点。
数据是冰冷的,而业界的感受则更加直观。中百集团总经理万明治认为,线上零售实际上已经开始进入瓶颈期。他分析,基于物流成本和引流成本的提升,线上的运营成本在不断上涨,这可能导致盈利模式出现问题。
尽管已在市场站稳了脚跟,但在线上流量难以有爆发式的增长的情况下,阿里巴巴需要更多直接触及消费者的办法。
马云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宣称以后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商”这个词,要打造“新零售”。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则表示:
中国零售行业的总规模已达到 4.5 万亿美元,并正以每年 10.7% 的速度增长。阿里巴巴集团正与线下零售商共同重构传统业态,创新用户消费体验,用实际行动拥抱新零售所带来的长期发展机遇。
阿里巴巴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发展其零售板块业务。截至 2016 年底,阿里巴巴投资了包括苏宁、银泰、日日顺等公司、与线下零售业相关在内的累计几十个项目。
获客成本的提升已经是电商面临的一大问题。与银泰合作后,阿里巴巴有了从实体店获取用户和更多订单的可能。2016 年 11 月,包括茵曼、七格格等近 40 个淘品牌入驻银泰,如今这些淘品牌已实现货品、价格、仓储、物流、结算线上线下的融合。而银泰私有化后,整合线上线下零售业也将更加方便。
爱范儿在 《渠道大革命:选择“重回线下”的马云们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一文里提到,线下拥有很多线上无法媲美的优势。
比如说,在购买环节,尽管电商不受地域的限制,但依然存在物流成本,并且一旦远离城市和社区,成本会变得更高。而对于线下实体零售店来说,长期深耕的实体店面有更好的社区覆盖度,获客成本比线上要低。其次是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线上购物尽管品类丰富,但依然无法取代实体购物带来的实际体验。
近年来,阿里在不断地扶持淘品牌发展,此前,据不完全统计, 天猫平台目前已经有逾 50 家企业在内部启动 IPO 计划。对阿里不少淘品牌来说,除了线上优势,未来也有了走向线下实体的便捷通道,这对于品牌下沉也有一定的帮助。
此次私有化完成后,阿里将成为银泰的实际控股人(持股比例预计增至 74%),但实体零售业的经营比电商更为复杂。从不同地域的供应链要求、到不同地区的消费行为模式的差异,这些或将需要阿里与银泰双方花费不少时间进行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