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封闭”,Android 的“开放”…争论有意义吗?

爱范儿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标签: Apple Apple/iOS Chrome Google Mossberg Nexus

开放与封闭,这两个词的争论在科技圈已经持续了很久,苹果和 Google,这两家公司也往往会被不少人在争论中,戴上苹果 “封闭”,Google “开放”;iOS 系统 “封闭”、Android 系统 “开放” 的帽子。

著名科技媒体人 Mossberg 上周在 The Verge 发表一篇文章中 ,表达了自己对这种 “开放” 与 “封闭” 之争的看法:这样的争议毫无意义,科技公司的开放与封闭,本质上还是要为自己利益诉求服务的,开放与封闭也远远没有这两个词说起来那么简单。

Mossberg 的原文翻译如下:

就像在政治圈中一样,科技圈子里总有一些能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而人们争论的焦点聚焦在 “开放” 和 “封闭” 这两个词上。人们一般会认为开放是好的,而封闭是不好的。但这两个字的含义可能也在人们不停的争论中变了味儿。

我觉得,这些争论毫无意义,且有一些明显的错误。

比如,苹果经常会被人称作是 “封闭” 的科技公司代表,但你了解苹果其实也一直在其最受欢迎的产品上支持和使用开源应用吗?而被普遍大众认同为 “开放” 的代表 Google,则在类似的产品上使用专用且封闭的应用。

其实在对 “开放” 还是 “封闭” 的争论中,显然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部分开源还是完全开源

在开源软件中,代码往往会被大量的公司或者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使用。而闭源软件,一般只由一家公司来运营和使用,而这些代码也通常被看做是这个公司的知识产权。

microsoft-office-2016-1828-002

你也许听说过微软的闭源办公软件 Office,但你听说过 LibreOffice 这一开源软件吗?这类开源软件往往被企业和云服务所使用,但是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一些开源软件往往不如闭源软件为人熟知。

除了 Firefox 浏览器,不附带任何类似于 Google 专用应用的 Android 系统算是最为人熟知的开源软件了。而不预装 Google 搜索、地图的 Android 系统就是在中国市场上最为常见的 Android 开源项目。(译者注:Google 服务在中国被禁无法使用,也是 Android 系统在中国的一个不能回避的现状)

Samsung-Galaxy-S8-to-Feature-Android-6.0-M-Operating-System-Preinstalled-2

市场研究机构的分析师 Ben Bajarin 称,在 2015 年第四季度出货的 Android 手机中,没有安装 Google 应用的占到了 35% 到 40% 左右,以至于有人呼吁 Google 封闭这种开源方式,因为这类手机市场份额增长速度着实太快。

其实开源软件无处不在,只是有时候比较隐蔽

很多公司和产品把 “开放” 和 “封闭” 混为一谈。比如苹果那些被为认为 “封闭” 的产品其实是在开源软件基础上打造的,而开源内容则隐藏底层。苹果在电脑上使用的 OS X 和在手机上使用的 iOS 系统,都是苹果设备所专享的 “封闭” 系统,但这两款操作系统都是以开源系统 Unix 的基础打造的。

除此之外,苹果的 Safari 浏览器也是基于一种代号为 WebKit 的开源引擎打造的,而这款开源引擎也曾被 Google 的 Chrome 浏览器使用。

iphonesafari

当人们一直在说苹果很 “封闭” 的时候,更有意思的一点是,在去年年底,苹果最新推出的编程语言 Swift,是被作为一个完全开源的产品公布于世的。

开源和闭源经常是相辅相成的,不应强行分开

尽管 Android 系统是开源的,Google 同样有着搭载纯净 Android 系统的 Nexus 手机,里面则安装着 Google 的各种专用独享应用。

Google 引以为傲的搜索引擎和广告服务,也不是开源的,尽管其通过插件的方式为第三方用户提供了安装的方法。

所以 “开放” 和 “封闭” 其实是个复杂的问题。很多讨论这个问题的人经常一概而论的断章取义,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开放产品 VS 封闭产品

如今关于开放与封闭的另一个争论点不在于开源与否,而在于产品。大多数买了智能手机或者电脑的人对于拆装升级或者硬件自定义毫无兴趣,但总有一些用户希望,既然我花钱买了产品,这款产品就应该是开放的,方便我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改变这些产品。

一些应用开发者也是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能够充分的发挥产品的基础硬件。

但开放和封闭对手机领域来说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正是上面这些想法,使得不少人认为在智能手机的领域,Android 是开放的,而 iOS 是封闭的。原因就在于在 Android 设备中,用户可以更轻易的修改整个软件包,但在 iPhone 上,只能通过 “越狱” 破解来进行。而苹果又在不停地封堵其越狱漏洞,用户自定义的难度就更大了。

但 Android 设备就是完全开放的吗?其实除中国地区以外,绝大多数品牌制造的 Android 手机都必须获得 Google 移动服务的授权,这就相当于 Google 在强制安装自家应用。尽管用户在使用这些应用时是免费的,但 Google 移动服务的授权费是 Google 在 Android 项目上创收的一个重点。

ios-8-keyboard

尽管苹果对 iOS 系统的控制从现在来看还大于 Google 对 Android 系统的掌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控制其实在逐渐减弱,也就是说 iOS 其实也愈加开放。最早的 iOS 系统是完全没有第三方应用的,但后来 App Store 的出现,给了第三方应用生存的空间。之前在应用在进入 App Store 前要受到不少限制,与苹果自家核心应用功能相同的第三方产品无法上架,但现在这种 “封闭” 的条款也解除了。

而苹果也在 2014 年,解除了对第三方虚拟键盘的限制,而这是之前很多用户越狱的原因,以至于面对越来越开放的 iOS 系统,很多用户都在表示,已经完全没有越狱破解的必要了。

ios_7_app_store_kids_hero

其实对于我在内的大多消费者而言,如果一个系统平台能像 iOS 那样上架 150 万款能供消费者免费使用的第三方应用,那么这个平台就完全不算上是 “封闭”。从应用环境来看,我的 Nexus 和 iPhone 都算不上是封闭的。苹果在应用上架之前确实会对应用进行审查和过滤,这一举动看起来封闭,但也免去了恶意应用对我们的骚扰,同时真正被过滤掉的,被 iOS 系统拒之门外的系统也少之又少。Google 虽然上架应用限制不多,但在用户投诉或者出于安全原因,也会下架应用。

所以这么来看,那些针对系统支持第三方硬件或者应用的 “开放” 与 “封闭” 之争也并没有什么用处。

写在最后

除了开源软件与系统,还有一个领域就是互联网,我认为尽管现在互联网有些过度商业化,而且在各类设备和浏览器之间进行转换也不是那么顺畅,但互联网其实还是 “开放的”,对于任何人来说上线一个网站也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其实对于科技行业来说,更好的利用时间与资源,打造出更好更易用的产品,才是重点,而对于 “开放” 还是 “封闭” 的无用争论,还是越少越好,因为这种用单一的一两个词盖棺定论的争议,其实是不科学且毫无意义的。

本文译自 The Verge ,原题目为  Mossberg: the false debate between open and closed in tech ,作者 Mossberg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