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微博/微信上一些话题都会营造一种“人人都在转”的感觉,所谓热门。但这些话题真的有那么流行吗? 据 MIT Technology Review 报道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 Kristina Lerman 发现看上去很流行的话题可能并不那么流行,导致这种差异的就是人常有的一种错觉——“多数错觉”。
为什么别人的好友比你多
“零除以零等于几?”几天前 Siri 回答的这道数学题火了:
想象你有零块曲奇,要分给零个朋友,这根本说不通。曲奇怪(卡通人物)很难过,因为他没有曲奇;你也难过,因为你没有朋友。
调戏 Siri 反遭损,这时你打开社交网络 app,发现别人的好友/粉丝都比你多,回头与 Siri 相拥而泣。“平均来看,别人的好友比都比我多”就是社交网络中最常见的错觉。
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是因为我们在评估别人好友数量时,不自觉地采用了“平均数”这个指标,而错觉就来自于此。社交网络上的大多数用户都拥有较少的好友数,少数的名人则拥有大量的关注和好友,这样一来平均线被名人大幅拉高,多数人随之落入了平均线下方。
每个人的儿时经历中,或多或少听过这句烦人的话:“别人家的孩子XXX”。其实父母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陷入了类似的错觉,大多数孩子都是很普通的,但极少数的出色拉高了平均值,因此似乎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够好。
“多数错觉”
Lerman 团队的新发现是与“平均数悖论”相关的一个悖论,他们称之为“多数错觉”。“多数错觉”描述的现象是,你在社交网络上看到许多朋友都在做某件事,即使在整个网络上那种行为并不普遍。
上图中的 14 个点代表了一个微型的社交网络,连接圆点的直线代表“好友”关系,红色圆点则代表了社交网络上的一种行为,如“使用真实头像”。左图中,大部分人都看到了红色邻居,因此认为大部分人都在用真实头像,右图中多数人则认为没什么人用真实头像。真相是,两张图中,使用真实头像的都只有 3 个人,约总数的 21%。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少数派观点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极度流行。
两张图的红色圆点数量相同,社交结构相同,而大众感知的流行度完全不同。原因也是显而易见,“人脉广”的人的一举一动看起来更流行。
错觉带来的影响
为了理解多数错觉对真实世界的影响,Lerman 团队对不同的社区进行了研究,发现政治博客中这种效应尤为明显——即使只有 20% 的节点被激活,60%-70% 的节点会拥有一个活跃的邻居。
因此,微博上多如繁星的“美女面膜代言人”也就不足为怪,商家从大号开始推广,哪怕数量不多,也能营造一种“她们都在用”的错觉。这种垃圾信息虽然烦人但尚属无害,另有一些信息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例如受社交媒体影响,美国大部分青少年都高估了朋友们喝酒和吸毒的量。这种错觉还可能被应用于别用有心的目的,不妨自由联想,注意甄别。
PS:题图上有几张脸?
图片来自 站酷海洛创意 、 MIT Technolog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