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之美:为什么微博、腾讯、阿里、今日头条都在“寻人”?
1 月 14 日夜间,微博对名为 @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发布的北京市朝阳区 10 岁女孩失踪的微博做精准快速推送后,该女孩被热心微博网友及时发现,2 小时内平安回到家中。
当发现亲人走失,或者是发现了别人走失的亲人,你会选择什么方式和做出什么反应?是报警,还是发微博、微信,还是满大街的派发寻人启事?
目前,腾讯、微博、阿里、今日头条等公司都纷纷利用技术来帮助“寻人”。
从 PC 互联网细化到基于社交和精准推送的寻人模式
2008 年 5 月,汶川地震发生时,新浪微博尚未诞生,灾情信息依然依靠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做传播;2013 年时的雅安地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已经为寻人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此前依靠社交平台海量用户的大规模转发形成影响力不同,寻人走向了精准推送的模式。
据了解,微博主要是利用平台庞大的在线用户群和大数据用户定位策略,将儿童丢失信息自动推送到儿童失踪区域范围内的手机用户上。
“头条寻人”的步骤则是,平台依据走失时间划定范围,app 推送信息给走失地附近的用户,用户可以向平台反馈。
腾讯是比较早开始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寻人的。早前有腾讯公益,2015 年 11 月,微信也发布了“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一旦儿童失踪,家长在微信 CCSER 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上,基于已经建立的儿童防丢档案,即时发布预警信息。
阿里于 16 年 5 月上线了与公安部合作的寻人平台“团圆计划”。全国一线打拐民警会即时在平台上汇入各地失踪儿童的信息。
目前,今日头条、阿里、腾讯等在寻人技术上,基本使用的都是精准推送技术。通过以走失地点为圆心,根据行走速度、行车速度、高铁速度等信息,再算出一套信息推动时空规则。在这个“保护圈”内推送寻人信息,准确率能大大提升。
在互联网化的时代,网络寻人把每个用户都当做一个节点,再以具体的节点为圆心进行信息扩散。和单靠个体力量或某个组织不同,如腾讯、阿里、今日头条都和政府相关部门达成合作,一方面既能增加寻人信息的可信度,使流程更加规范合理化;一方面也能提高效率。
为何都在“寻人”?
几十年来,甚至几百年来,寻人的方式一直延续着贴启事、派传单、依靠警方力量等做法,但这一方式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是十分有限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流动的模式出现变化,信息的传播变广了,但海量信息之下,有效信息却被冲刷远去,寻找依然有难度。
而随着精准推送技术的逐渐成熟化,把某类信息依据地理位置、兴趣爱好做定向推送有了可能。
“头条寻人”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徐一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曾说 :
“头条寻人”当然是一个善事,但真正推动这个项目进展的不是善良,或者说善良只占了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推动信息的有效流动。
推送有多精准、信息的有效流动性一定程度也代表了一家公司技术的成熟度和有多大的用户体量。通过寻人的公益项目,一方面大公司能借此帮助和回馈社会,也能对外展示技术优势,并提升公司影响力。
微软 CEO 纳德拉在微软 Ignite 2016 大会上曾说:
当我们畅想科技的未来,智能与之密不可分。在微软,我们的雄心是要让人工智能走出象牙塔,普及为全民所用。
要让技术为全民所用,还要让全民对技术有所了解。将技术应用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引起更多人注意和了解的同时,也是一个树立企业形象的好办法。
互联网寻人,技术推动与个体自由力量的爆发
2013 年人民网强国论坛一项针对全国民众的调查 显示 ,笼统表示愿意帮助“除陌生人外,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能够帮助的人”的受访者占 64.1%,愿意帮助“遇到困难的亲人”“媒体报道的弱势群体”和“遇到困难的同事或朋友”的比例在 55.2% 到 61.0% 之间,仅 28.5% 的受访者愿意帮助“路边遇到的陌生人”。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扶老人被讹”事件的发生,这种不愿帮助陌生人的心态自然就更难扭转;另一方面,助人有时的确会带来麻烦,比如说,可能你想帮助一个人,却需要走大量的流程。
自媒体等新媒介出现后,原有的传播体系和权威被消解,公众利用新媒体实现了话语权和信息流动等的新自由。
不管是起初借互联网海量用户的力量寻人,还是如今利用精准推送技术进一步提高寻人的有效率,技术推动下的个体主动赋权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帮助别人,不再需要你费劲去做某件事,只需要在技术帮助下,点击“转发”或是留意下信息,这都是一种公益参与。助人变得轻松后,个体也有更多的自由和便捷通道去实现真正的“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