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说魅族 15 汝窑白的手感很赞?这又是个玄学问题
手机的手感,是不是个玄学问题?
如果之前你有看魅族 15 发布会的直播,那么白色版本的亮相或许会令你眼前一亮。按照发布会上的说法,这是一个”钢琴烤漆工艺特别打造的汝窑白”,由于其通体白色的机身设计十分出众,也成为了目前魅族 15 系列里最炽手可热的款式。
当然,靠宣传材质和工艺的特殊性来升华自己的产品定位,是不少国产手机的惯用手法。但在手感问题上,多数产品都会选择一笔带过不予赘述,或者干脆闭口不谈。
原因也很简单:手感好坏,单靠发布会上的那几张 PPT 是“看”不出来的。任凭台上说得天花乱坠,如果不上手,用户对材质、结构等都无法形成一种感知,也无法获得共鸣。
手机领域是如此,放在游戏甚至是服装领域,也是一个道理。
这就让手感这个词成了一个“玄学”代号,它不像芯片可以靠跑分这种数据进行对比考量,基本都可以用一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笔带过,网上的“键盘侠”们也很少会针对手感“客观批判”一番。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使用过类似产品的人,其实可以靠外形结构来脑补一下真机的握感。比如设计是硬朗还是圆润、材质是金属还是玻璃、工艺是磨砂还是拉丝,这些都是手机产品中常见的类型,有经验的人都基本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可对于没有这方面概念的用户来说,与其去琢磨云里雾里的手感,还不如去对比下硬件参数来得省心。
所以,究竟谁才会去关心手机的“手感”问题?或许只有当你成为这款产品的拥有者每日和它朝夕相处时,这些触及掌心的细节才会被你注意到。
(图片来源: TechCrunch )
打两个比方,坚果 Pro 不上手前,就算有所耳闻我们也很难想象它的边框会有多硌手;没有摸过三星 Galaxy S6 edge 和 S7 edge 的人,也不会理解为什么会有老用户对那一丁点边框缝隙的改良表现出那样的兴奋——哪怕当年这两款手机的曲面屏设计外观看起来基本没啥区别。
若是要用一句话来解释,大概就是:“网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手机要上手。”
手感这件事,一直都不是完美的
谈手感,离不开触感和握持感两方面的问题。具体点说,就是手机的材质和结构选择。
材质其实很好理解,金属的冰冷,玻璃的温润,是最为我们熟悉的触感。经过多年历史车轮的碾压,这两种是已经被验证过较为成熟,也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手机材质。
当然,也有一些在手机发展史中只留下惊鸿一瞥的经典作品,比如摩托罗拉的凯夫拉,比如诺基亚的聚碳酸酯,甚至还有像 NuAns NEO 这种超小众日系手机对纯天然物料的痴迷。虽然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这些材料的身影,但它们或多或少都曾给一些老用户留下深刻的回忆。
而在握持感问题上,不同结构的选择对于握持手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到机身厚度、边框和背部的弧线,小到 logo 的处理、实体按键的键程,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细节,但自己手机哪些地方做得不顺手,我想各位应该都心知肚明。
所以材质和结构的互相组合,最终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手感问题。
两三年前,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三段式机身的结构,很多厂商标榜为“全金属机身”,但真正上手后便会发现,这些手机背部的上下两端颜色,对比中间部分会有一定的色差,在触感上也会有略微的不同。
这其实就是两种材质拼接但调色不一致造成的。因为天线安置的需要,这种三段式结构往往会在上下两端做局部注塑,只有中间或边框的部分才使用真正的金属材质,最终难免会出现视觉上的色差,物理上的缝隙也是无法避免的。
到现在一些金属占比更高的手机中,手感基本可以做到一体化,但不同颜色的纳米注塑天线又成了我们抨击的对象。区别只是在于谁能把这两种异性材料的差距尽可能地缩小,甚至是完全隐藏起来。
而对于今年“焕发又一春”的玻璃机身来说,虽然不用考虑天线问题,但目前也没有厂商敢去尝试“全玻璃机身”这种高风险的易碎品,所以中框部分只能继续使用金属。即使是看上去浑然一体的三星 Galaxy S9,也只是在缩小玻璃和金属接合部分的手感差异。
虽说还有个聚碳酸酯可以选择吧,但问题是,当诺基亚和 Lumia 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后,现在还有谁会愿意放低身价,大胆说出自己使用的是“不上档次”的塑料?这估计需要点勇气。
那么有没有一些手机,可以在统一视觉体验的条件下,在结构上也实现一体化的手感呢?
当然有,下面说的几款产品,不管是观感还是手感,它们基本都做到了这一点。
谁在追求极致?
记得在 2016 年 10 月左右,我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入手 iPhone 7 Plus 亮黑版的用户。因为偏爱“不带套”的手感,还“裸奔”使用了小半年的时间,结果自然是非常感人,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对它的喜爱。
一方面,苹果一直在追求 Unibody 工艺,亮黑版 iPhone 所采用的阳极氧化与抛光工艺的结合就是最好的体现。它不仅巧妙地将天线的色差问题隐藏起来,而且由于本体是金属,它不会像玻璃那么粘手,反而更像是找到了金属和玻璃两种材质之间的平衡。
所以哪怕放到现在来看,亮黑版也仍然是 iPhone 历史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产品。
但另一方面你也得承认,苹果的这个亮黑实在是有些“娇贵”。正如灯光下的图展示的一样,选择了“裸奔”,就无法回避“刮花”的问题,虽然这可以靠光线折射隐藏;但平时大片指纹的残留,远比这些细微刮痕要醒目得多。
而小米 MIX2 全陶瓷版,从我个人感受来说,它更像是满足了我们对于“全玻璃机身”的一些念想。
在材质的选择上,小米 MIX2 全陶瓷版的材料更为单一,就是一整块陶瓷的一体成型,和亮黑 iPhone 一样也做到了完全的无缝形态,所以中框和背盖之间不会出现缝隙。强烈的一体化设计配合圆润的过度,无论是结构还是形态都是小米的出色之作。
更何况,陶瓷材质的特殊性意味着,它既不像玻璃那么粘指纹,也不像金属或不锈钢一样会屏蔽信号或易留下刮痕。如果能进一步解决成本和产能问题,这种精密陶瓷工艺在手机领域势必会运用得更为广泛。
最后要说的就是魅族 15 汝窑白了,初次上手时,我发现这个手机比预想中的还要漂亮。考虑到成本和价格因素,在 2000-3000 元档位或许有比它手感更好的产品(当然这也是主观层面的),但在设计上,它的确也做到了和亮黑 iPhone 、全陶瓷小米 MIX2 效果一样的一体化手感。
单论这点,魅族 15 汝窑白大概是实现成本最低的。
在魅族 15 的发布会上,对于“汝窑白”的描述为“金属机身与钢琴烤漆工艺的结合,最终实现了接近于陶瓷一般的质感”。如果对比魅族 15 其他几款颜色的机型就会发现,烤漆喷涂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遮盖金属机身的天线问题。
这种“掩盖天线”追求一体化的设计手法,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魅蓝 Metal。但也有用户认为,当时魅蓝 Metal 的喷漆过厚,反而是“将金属做出了塑料感”。
不过在魅族 15 汝窑白上,基本可以打消这个顾虑。
在漆料的选择上,我们在宣传页能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Cashew”。4 年前,初代一加手机使用的名为“Baby Skin”的白色涂层,其涂料供应商也是来自于这家日本卡秀株式会社(Cashew)。
恰好,当年刘作虎为自己的初代产品留下了一句经典评价:“手感真是太 TMD 爽”,用它来比喻魅族 15 汝窑白,倒也十分合适。
在观感和手感这一层面,魅族 15 汝窑白基本是朝着陶瓷的目标去做的,虽然由于漆料的特性,手感上会比玻璃和陶瓷都更为滑腻一些,但也让它在观感上可以比同色产品做得更白,而且更为浑然一体。
另外,魅蓝 15 背部采用的是贴合手掌的曲面设计,上下两面与侧面的过渡弧度也十分自然,还有恰到好处的机身宽度,也让整机在保证良好握持感的同时实现了单手操作。
配以隐藏式听筒,以及支持触感反馈的正面小圆点 Home 键,这两个细节设计虽然并不是第一次见,虽然单纯来看是显得有些保守,但真正上手后其实并不会感到不满意。
总体来说,虽然称不上革命性的改变,但凭借这个一体化的机身,魅族 15 汝窑白也足以成为近几年来魅族最漂亮、手感最好的结构设计了。
玄学的东西,需要被大众所理解吗?
魅族 15 发布会上还有一个细节,杨柘拿了当年魅族 MX3 的木头手板邀请函说了一番情怀,某种程度上,魅族 15 汝窑白大概算是一次对 MX2/MX3 时代的致敬。
事实上在现在的魅族 15 宣传上你也会看到,不管是官网的主宣传图,还是微博上各种配图,汝窑白都被拿来当作重点展示对象,这多少了体现出魅族对这款产品自信:你可以不喜欢金属拉丝,也可以不喜欢那个天线,但对于汝窑白,拿出去和别人对比一番,赢得七八成印象分还是没啥大问题。
黄章在管理和营销层面是备受争议的,但对于打磨手感这件事的执着,我想应该是真爱。ID 为魅族 Care 的官方账号在 知乎回答 中也提及说,为了 15 这款产品,魅族一共打了 100 多个手板,一个手板大概要 5000-6000 块。
但后面还补了一句:
“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真的没有办法拿到发布会上去吹,消费者估计也不怎么认。”
这其实就是“谈手感”问题的尴尬所在了。不管是一体化机身的精妙设计,还是魅族力推的全新线性马达,它们都很棒,但都得靠真机上手才能感知,而不能靠双眼获取。
所以,哪怕我身边其他朋友都对汝窑白真机的手感给与了认可,但他们仍很难表达出这种感觉。倘若只看过图片,多数人大概只会轻描淡写地问一句:
“都 2018 年了,为什么你不用全面屏呢?”
这怪不了别人,黄章可能更愿意从零开始打造手板,并会在一些地方固执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完美,而不是基于市场反响和流行形态寻求改进,这也让魅族选了一条看似美好,可实际上最难走的路。
即便如此,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还能否允许魅族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行,还能否让黄章继续延续对手感的执着,相信很快,我们会看到魅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