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家到53家,NBA与欧美球队要在中国社交媒体抢流量
里约奥运会期间,傅园慧因为社交媒体的传播而爆红,而在微博上各种奥运视频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104亿之巨,无论是体育插上了社交媒体的翅膀还是社交媒体因为体育资源的加成,结果都是双赢。
在世界范围内,社交媒体正深刻影响着体育的生态和商业模式,对于中国来说,三年间社交网络也让体育产业开发进一步加速。
3月6日,NBA宣布微博成为其中国官方社交媒体平台,与此同时,一份旨在研究中国社交媒体与海外俱乐部关系的数据报告“RED CARD”显示:截止2016年,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开设官方频道的海外俱乐部多达53家,而在3年前只有13家。
NBA宣布微博成为其中国官方社交媒体平台
碎片化媒体的集中爆发
中国的社交媒体有多大的吸引力?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微博为例,日活量达到1.39亿,月活量达到3.13亿,这样一个数据让来自境外的目光感到惊愕。
另一个例子也足以说明问题,2010年NBA官方在微博上注册了账号,仅仅3个月,粉丝数量就超过了NBA更早注册的推特。
这是一个媒体环境、用户体验方式急剧变化的时代,就在两三年前我们还在惊呼,以视频平台为核心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冲击,现在社交媒体似乎又将带来体育IP和资源的又一次分割与细化。
当用户更加年轻化,当用户更加习惯在移动端进行体验,社交媒体碎片式的信息开始变得愈发受人青睐,这样的情况下,海外体育联盟和俱乐部没有理由错过这样的机遇。
就拿NBA结盟微博来说,NBA将全场直播、点播之外的实时短视频、原创节目等产品进行包装,提供给微博。从商业角度,这可以带来一定数额的现金流,但这绝不是NBA真正看中的商机。
NBA中国首席运营官钱军就表示:“一个月前林书豪通过微博做了一个半小时的访谈,结果带来的流量超过了他的一场正式比赛,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球迷非常年轻,乐于尝试并接受新的传播平台……”
听上去,NBA希望以携手微博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球迷群体,增加与粉丝群体的黏性。
负责“RED CARD”数据报告的“邮人体育”体育总监祝若夫谈及社交媒体的价值也直言不讳,“社交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关键一点在于接近性与互动性,过去在体育资源与球迷之间是传统媒体的再加工,用户还是一个缄默的信息接受者,现在用户更加强调自己的存在感与参与性,这是社交媒体带来的全新体验。”
皇马的官微。
花絮将成为用户消费产品
体育和社交媒体的需求从来不是单向的。
按照祝若夫的话说,中国现在有7亿多移动互联网受众,他们都有变成体育迷的可能性,在渴望开拓中国市场的海外俱乐部眼中,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阵地。
去年“RED CARD”携手BBC,今年除BBC之外CNN也采用了这套数据,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社交媒体和用户的数据统计被数十家海外俱乐部购买,甚至被西方主流媒体当作主要的测评数据。
从2013年起,邮人体育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名为“Red Card”的中国足球数字媒体营销报告,同时他们也曾为英超几支俱乐部、德甲联赛、UFC、NFL拓展媒体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接壤社交媒体不是新鲜事,但相比娱乐在社交媒体上的井喷发展,体育的全面发力来得并不早。
按照新浪微博CEO王高飞的说法,多少有些歪打正着,“去年与奥运赛事的合作,本以为赛事本身会是用户关注的焦点,结果发现很多赛场外的花絮更加受欢迎,比如傅园慧……”
“我们开始注意到,一些观众现在已经很难静下心去欣赏一个较长时间的完整赛事直播,他们更愿意在移动端接受碎片式的信息,一些非体育迷也会因为一些娱乐化的体育讯息从而关注体育。”
以微博为例,从奥运开始他们接连又合作NFL超级碗和中超超级杯,数据给出了最令人信服的佐证:
超级碗4小时比赛期间,直播吸引了307万人次观看,比赛开始后的24小时内,赛事短视频的微博播放量高达8841.6万次,ladygaga的演出视频也有3096万人次观看,至于微博上有关超级碗的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达到惊人的16亿,比赛当天新增阅读量近9亿,其中46.72%的用户是第一次关注超级碗。
在体育娱乐化的前提下,版权方能够提供的已经不再是体育赛事本身的直播,所有有关赛事的场内场外片段花絮甚至话题都将成为用户消费的产品。
可以预见,在移动互联网日趋发达,受众愈发年轻的情况下,体育与社交媒体的融合会越走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