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不看好的共享充电宝,资本仍在不断加码
一边是漫天的质疑,一边是涌入的资本。
进入8月后,虽然“共享充电宝”已经没有了“40天时间融资12亿元”的疯狂,但入局者依然源源不断,其中不乏腾讯等巨头的身影。现在,“小巨头”美团的入局使得战局进一步复杂。
作者| 全天候科技柯晓斌
编辑| 全天候科技张斐斐
在外卖市场已完成“三进二”的终极进阶战时,“O2O公敌”王兴带着美团点评入局了“共享充电宝”这个备受争议的赛道。
这一曾经被“国民老公”王思聪微博赌注“要是能成我吃翔”的新物种,在一片嘲笑与争议声中迅速成长,成为了融资市场上的又一个亮点。
进入8月后,虽然“共享充电宝”已经没有了“40天时间融资12亿元”的疯狂,但入局者依然源源不断,其中不乏腾讯等巨头的身影。
现在,“小巨头”美团的入局使得战局进一步复杂。
经过多年运营,美团所积累的商户渠道,在铺设共享充电宝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创业企业还在头疼如何处理代理商与服务商的复杂关系时,美团极有可能借助强大的地推团队后发前至。
一边是漫天的质疑,一边是涌入的资本。但最终,共享充电宝能否成为新的、成本更低的流量入口?美团低调入局的姿态或许是其信心指数的最好注脚。
围绕着这个赛道的押金、使用金、广告、大数据的商业逻辑,依然等待着市场验证。在是否是刚需、高频的争论之中,教育市场、培育用户习惯依然是当务之急。
1
共享充电能助美团找到新的流量入口?
美团点评入局共享充电宝,背后是王兴的流量隐忧。
作为美团点评的掌舵者,王兴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表示,移动互联网转型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用户量趋于饱和,中国互联网已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期消失。
同时,由于移动互联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模式,让APP推广成本非常高,平台只有通过购买市场排名和买手机厂商预装来进行APP推广。
王兴在今年初的一次内部演讲中表示,2017 年APP的预装费和电子市场费用会比2016年涨30%,2018年移动互联网会非常惨烈,很多想象不到的公司会死掉。
为应对流量瓶颈,王兴认为有两条路可以走,出海走国际化,或者把原有的用户服务得更好,通过每个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依据目前美团点评的轨迹来看, 王兴选择了后者。
今年5月,就有媒体报道称,美团点评已立项布局共享充电宝业务,由高级副总裁兼餐饮平台总裁王慧文牵头。
消息在三个月后被证实。 8月15日,美团点评首度证实共享充电业务正在推行中,其设计为桌面式充电设备,底座为白色,配置3个不用类型的充电接口,只要是其评入驻的商家,都将有机会接入该共享充电宝服务。
网上流传的美团共享充电宝产品图(来源:网络)
美团为何入局共享充电宝?
深圳市力合华睿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陈博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美团点评布局充电宝可能是 给商户做增值服务,进一步下沉渠道优势,增加商户粘性。 同时,传统团购已触及天花板,美团点评想 凭借充电宝寻找新的流量入口,收割新用户 ,利用共享充电宝的广告价值,为美团旗下其他产品导流。
“美团不会像陈欧的聚美优品那样,一次性重金投入,应该会不断试验与摸索。” 陈博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美团点评具体的打法,还需等到其产品上线运营后进一步观察。
但也有人认为,美团入局只是实验性质。参与小电科技(下文简称“小电”)早期投资的杭州基本粒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下文简称“基本粒子”)创始合伙人章击舟对全天候科技表示,也有可能只是财务投资。
2
比原来共享单车还热,将迎来恶战?
虽然一再被质疑,现在资本对于“共享充电”的追逐甚至超过了当年“共享单车”融资的盛况。
据统计,从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企业 40天时间内获得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
5月之后,虽然资本没有之前的疯狂,但依然没有停下布局的脚步。据公开报道,7月底,继天使轮之后,怪兽充电宣布获得亿元A轮融资,原天使投资方高瓴资本、顺为资本、清流资本进一步加码。
随后,8月18日,放电科技在京宣布,已经获得了仁和实业3000万的天使轮融资,并正式发布了“黄金战甲”系列充电宝。8月19日,共享充电公司“充充”宣布获得由唯猎资本、龙帆传媒集团和分众传媒集团高管等银行信托机构及政府引导基金联合融资,融资总额超5亿元,这笔融资也创下了这个赛道单笔融资额度最高的记录。
从公开信息来看,目前获得融资较大的是充充、小电、街电、来电和怪兽充电。 在资本的助推下,小电、街电、来电等入局较早的玩家已具备规模优势。
今年5月初,小电宣布已完成3.5亿元的B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领投,腾讯、元璟资本等跟投,这也是BAT首次入局共享充电宝赛道。
“目前我们在全国铺设了70个城市,总服务人数四个月时间超过700万人。8月的数据显示,超过35%的人是二次以上复购充电。”小电创始人唐永波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表示。
在小电成立之初,其主要聚焦在不可移动的餐牌式小场景,并不收取押金。变化在今年4月份发生,彼时,小电推出可移动充电宝,进入高铁、飞机场等场景,实现移动、不可移动两条腿走路。
作为腾讯旗下的同门师兄弟,早在今年3月份,唐永波便知道美团将推出共享充电宝,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团点评,先入场的小电极有可能要和美团点评进行肉搏战。
“通过硬件、资本、渠道这三个维度,我们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护城河,其他玩家机会不多了。”唐永波表示, 美团点评作为大公司,在资本、团队上确实有优势,同时其B端的渠道渗透率比较高,但美团的业务线众多,很难协调合作。作为初创公司的小电,单一的业务线更能保证速度和质量。
“共享充电宝进入门槛相对低,美团有很好的线下商户资源,又有很强的线下运营能力,对其他竞争对手都会造成压力。 但美团战线拉的很长,对共享充电宝的重视程度和投入资源力度将决定其享充电宝业务能走多远。 ”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宏认为。
“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美团点评不会是搅局者,其可能跑马圈地的速度会快一些,但并不能根本提升其竞争能力。”基本粒子创始合伙人章击舟认为,共享充电宝竞争的主战场不会是应用场景,而是客户资源和技术创新。如果共享充电业务的想象空间仅仅是一张餐桌那么小,那么这个市场的未来不是一场恶战,而可能是一场厄运。
3
人傻钱多?2B、2C还是2VC
入局这个赛道前,共享充电宝品牌MOPOW随充创始人兼CEO李夏炜曾精准地算过一笔账。
经层层推演后,他得出共享充电宝每天可以有1.4 亿流量,单日可产生直接流水1.4亿元。2017年3月,他带着团队杀入这个狂热的赛道。目前,他们产品已研发完成,9月份将正式上线运营。
“我们主打场景是高铁站,从广州到北京,充电宝可以被带走,可在沿线高铁站异地归还。” 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他表示,首次投放3000台左右。
“押金和使用金并不是我们后期收入来源,” 李夏炜进一步表示,通过 追踪用户的出行、消费习惯,为其他产品精准导流,挖掘背后的数据价值才是最终的商业逻辑。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为0.32亿。
随着资本强势入局,2017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呈现爆炸式增长,预计市场用户规模将达1.04亿人,增长率为225.0%。
尽管这个赛道在资方助推下,已形成规模,但围绕着“高频、低频”的争论从未停止。作为摩拜单车早期投资者,从去年九月份,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宏就开始关注共享充电宝产品,截至目前,他依然未进入这个赛道。
“用户使用场景有限,共享充电宝需求没那么刚需和高频,可以被很多可替代方案满足。 同时,由于竞争门槛过低,容易形成产品同质化和市场碎片化。” 在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梁维宏表示。
共享充电宝的场景需求分析(来源:视觉中国)
梁维宏说,共享充电宝看起来是满足C端用户需求,实际上商家很容易用充电线和充电宝满足用户需求,需要说服商家接受共享充电宝,这变成了2B的生意。 对于B和C的需求都不明确的生意,最终不得不走上资本创造需求披上共享经济的外衣,最终变成2VC。
“目前投资人的分歧在于,消费者对充电宝这个比之前任何切口或都更弱的需求是否存在迫切性。” 章击舟对全天候科技表示,要判断是否存在广泛的移动充电必要性, 必须得从用户习惯出发。但目前分歧本质在于投资人对多数用户习惯缺乏足够了解,把自己的使用习惯作为基点来考虑问题。
不过, 对于共享充电宝能否承担起流量入口价值,他们都概莫能外地持有观望态度。
“数据价值是需要用户规模和高流动性做支撑的。依据我对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型的理解,规模和流动性都没那么强。”梁维宏认为。
“如何把分散的数据梳理出结构化的数据标签,为更复杂的业务提供分层的流量入口,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分析清楚,还需谨慎观察。”章击舟表示。
易观分析师王会娥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目前充电宝行业仍处于市场培育过程中,整个行业发展远未达到成熟期。此时,后来者仍有机会, 拥有渠道资源、供应链资源、高效运营经验的企业,在资本的加持下,也可以实现超车。
同时,她预判,经历五六月分的沉寂期,加之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用户需求及商业模式更加清晰,资方对这个赛道的投资会更加理性与冷静。不过今年 年底前,这个赛道依然会有大额的融资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