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了一批又关了一批 O2O渐成巨头的生意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合并了一批又关了一批 O2O渐成巨头的生意

外卖

每经记者赵娜每经编辑卢祥勇

O2O(线上到线下)曾被视做“万金油”,适合所有领域。

2015年7月底,百度宣布拆分百度外卖,后者融资2.5亿美元;同年10月8日,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2016年1月19日,“合体”后的美团点评宣布,新公司已完成首轮超33亿美元融资。

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包括O2O行业在内的全行业遭遇资本寒冬的一年。一大批小型O2O创业企业死在半路上,而以BAT为主角的巨头进一步加强布局。美团点评背后有腾讯投资、饿了么背后站着阿里,滴滴则是一家同时有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投资的企业。

对于这个由团购逐渐衍生而来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采访与观察发现,在疯狂的补贴用户和大规模地推广过后,如今终于得以摘掉“万金油”的帽子,转向精细化运营。

O2O概念“高烧”已退

前几年是O2O创业的火爆期,许多传统企业在讲战略时热衷于套上O2O的帽子,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它进入了退烧期,甚至出现了不少O2O“死亡名单”。到了2016年,提O2O的人变得更少,如果套用所谓的风口论,这个概念似乎是过气了。

“从行业环境看,对O2O这个行业今年跟去年比是冰火两重天。去年整个创业界都在谈‘O2O’这个词,似乎O2O在整个创业项目中占的比例会超过1/ 3。今年大家也习惯在媒体上看到各种(报道),很多投资者听到O2O 开始摇头,以至于我出去谈到O2O行业,人家说最好改个名字,说做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百度副总裁、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发出感慨。他同时称,O2O一直是一种模式,不是一个领域。滴滴、易到、苏宁、国美还有各种到家服务,都可视为其中不同的领域。

那么O2O到底是什么?企鹅智酷在其报告中概括成了三项:一,需求明确,用户、商户都有需求;二,流通顺畅,实物或服务均可上门;三,质量可控,购买前可预期,购买后可追踪。因此,与其说O2O不再热,不如说是经历过盲目涌入和试错后,这一模式摆脱了“万金油”的帽子,不再一窝蜂的什么业务都扯上O2O概念。

回顾这一市场在今年的变化,整合是关键词之一。

11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百胜中国正以最高2亿美元的金额洽谈收购外卖平台到家美食会,前者对此说法不予置评。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家美食会成立于2010年4月,定位相对高端、自建物流队伍。其公开披露的最新一轮融资是2014年10月,由京东、麦格理共同领投的D轮融资。而百胜中国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三大品牌在中国的独家经营权。今年9月,百胜中国获得了春华资本与蚂蚁金服的4.6亿美元共同注资。百胜中国曾在招股说明书中称,数字化体验以及外卖业务,也将是其在中国发展的机遇。

不论这起传闻最终是否成真,其反映了生活服务大类下的垂直领域整合趋势。类似思路如今年4月,京东旗下O2O子公司京东到家与众包物流商达达宣布合并。

初创企业普遍裁员转型

去年下半年开始,原本蜂拥而上的O2O创业降温,在如洗车、家教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或是战略问题停止运营的案例,最终被证明是“伪需求”。

36氪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65.85%的创业者表示,近期最让自己感到焦虑的是“账上就快没钱了”;39.02%的创业者表示现金流吃紧,仅够支撑未来六个月公司的运营;还有35.67%的创业者卡在了青黄不接的当口,“现金流相当紧张,等待新融资到位”。

此外,在接受上述调查的328家创业公司中,有20家出现了50%以上的裁员,174家公司进行了业务转型,其中62家调整了至少两次及以上。

尽管上述调查并非针对O2O,仍说明了寒冬难过。直接与O2O相关的例子是今年7月,专注于社区生鲜“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爱鲜蜂被曝出正大面积“劝退”员工,将全国原本1100人左右“劝退”至700人左右,公司方面的解释是“公司优化,部门结构调整”。后来直到11月上旬,爱鲜蜂宣布获得美团点评新一轮融资,并称双方将在社区O2O及即时配送服务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另一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拉勾网获得的数据也证实,2016年年初至今,该平台上的O2O相关招聘中,未融资、天使轮、不需要融资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7.38%、22.57%、19.71%,未获得融资的占据了绝大多数。

“以前资本环境好,(O2O)市场基本上是被催熟的,就是说市场规模是被资本给堆起来的。”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亿欧创始人黄渊普曾表示,市场在回归理性,由单纯拼规模转向拼效率,其中就包括优化人员配置。资本方对企业的盈亏平衡要求变得严苛。

另外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望京SOHO因聚集大量创业公司被誉为“宇宙O2O中心”,大量地推团队曾在望京SOHO发展出极具特色的“扫码一条街”,百米长龙的地推摊位折射出O2O行业当时的火热盛况。然而今年年中,有媒体调查发现仅余几席摊位,O2O高烧已退。

从重视线上到重视线下的转变

以高频低价切向低频高价,甚至以“免费”先圈用户,曾是很长一段时间里O2O企业的普遍做法。那么眼下,O2O领域应该怎么做才能长远发展?

日前,再次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黄渊普表示,“最早大家理解的O2O就是线上开一个渠道然后去卖货,后来慢慢变成把线下资源数据化建立数据资产,把会员体系、WiFi等都建立起来,最后摆脱了线上思维,用技术助推效率提升。无论是内部管理效率、卖货效率,还是对用户的更新能力,开始慢慢服务线下了。也就是,原先是用线下服务支撑线上,目前有了用线上体系支撑线下服务的转变。”

黄渊普分析,以前O2O说线上到线下强调流量为王,但现在很明显,今年下半年以来大家都在往线下去转。比如目前餐饮平台做的事情已很明显,就是做产业链服务。因此,现在线下做得比以前还要重,以前重是指有多少地推人员,给商家提供除流量之外的服务其实不多。而现在,商户已经在线化之后,地推人员虽减少,服务的厚度其实在加大。

“经历资本‘寒冬’,大批没有成熟的商业逻辑支持、非用户真实需求的项目相继死亡,各垂直领域沉淀下来的厂商所剩无几,依靠扩张市场进行初期用户积累的阶段基本结束。”易观生活服务高级分析师杨欣也对记者表示,今年本地生活服务O2O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从疯狂地抢占市场转向精细化运营。

本文被转载5次

首发媒体 凤凰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o2o最后一公里互联网巨头合并o2o巨头娱乐巨头巨头合并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