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刷榜:公司、投资人都是短期收益者,虚假之恶盛行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记者:王玄璇白杨王芮

不久前,微信公众号刷量事件戳破了行业泡沫,在虚火盛行的互联网行业,微信刷阅读只是冰山一角,“刷”早已成为宣传推广的常见方式。

app刷榜就是其中之一。“大部分公司或多或少都刷过榜,尤其是碰上一些活动、特定日子需要集中推广时,都会用刷一下,量一下就上去了。”一家公司的市场推广人员对凤凰科技说。“年末了,也要进行KPI考核。”他补充到。

应用开发商刷榜以获得更大曝光获取更多用户,也可以拿到漂亮数字给投资人看,投资人拿着更漂亮的数字给下一轮投资人看。多方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一个组织化和分工明确的app刷榜产业链。

人人都是刷榜者

在这条产业链内,每个人都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如果将不基于用户真实需求引导其下载的推广方式都叫做“刷”,很多都在获得游戏装备、零花钱和试用体验的同时帮助完成刷榜行为。

钱咖、试客小兵、试玩团、赚钱高手等广告平台是应用开发商用来获取下载量的渠道。在这些app里,用户按照指定行方式下载一个app即可获得不到两元钱的奖励,如果在里面完成一次下单购买或是金融财产行为则会有高达几十元的奖励。

这些app被称为“积分墙”,实际上是除广告条、插屏广告外,一种第三方移动广告平台提供给应用开发商的移动广告形式。除上述“赚钱”app外,在手游页面中也经常见到。例如在过关时跳出一个窗口告诉用户需要积分才能玩下一关,积分则可以通过下载指定app获得。

业内通常将这种激励性的推广方式称为“肉刷”,即用户是真实的,用户行为也真实发生,但大部分用户只是在激励在下载完就删,并非看到广告宣传后基于真实需求去试用,也被认为是刷榜的一种。

“我们获取一个用户的价格是三块五,最多可以给到三块的优惠价,算是便宜的,贵的四块的也有。”凤凰科技向一家广告平台咨询推广价格时,对方介绍了价格并保证他们的用户都是真实的,而非机器刷出来的假用户。

一位app推广人员告诉凤凰科技,业内价格是2.5-4元一个用户。这个价格再扣除广告公司给用户的奖励,剩余的1-2元进入了广告公司的腰包。但这些广告公司也存在用假用户冒充真用户骗取广告主的现象,app推广人员也都知道即使是“刷”来的真实用户也有水分。

而那些庞大的真实用户,大多都想在闲暇时间赚点零用钱,下来这些app再删除,或者留着第二天再打开也有奖励。“不过一天基本上最多也就赚50,还是在我收了徒弟的情况下。”一位市场工作人员告诉凤凰科技。收徒弟是指发展新用户用这些平台,新用户赚了多少平台也会再给老用户多少。“这是这些平台保持用户量的主要方法。”根据上述广告公司人员的介绍,第一梯队的渠道能覆盖1500万左右用户,该公司的总用户也有700多万。

值得注意的是,从业者发现比起直接分类看排名,用户搜索某类关键再看排名下载的情况更多,积分墙会制定用户搜索一个关键词,达到优化该app的关键词排名并影响竞品的效果。例如在某个“赚钱应用”内,携程的关键词是“酒店携程旅行”,途牛的关键词是“12306”,安居客的关键词是“二手房”。

明码标价的造假业务

如果说“肉刷”还可以勉强算是广告,“机刷”则完全是数据造假。机刷从业者不断破解AppStore排名算法,通过机器操作苹果账号完成APP下载,从而实现排名提升。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凤凰科技,机刷也存在不同的划分,大概有两类:第一种是虚拟的机刷,即利用破解AppStore的协议算法,通过多地服务器及不同地区的VPN在短时间内模拟大量苹果用户的搜索和下载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机刷操作不需要真机,同时也不会产生真正的APP下载记录。

第二种则是建立一个机刷工作室,里面存有大量苹果手机,通过一键改机的软件及自动化运行脚本,让这些手机不停的模拟真实用户操作,并做真实的APP下载和安装,每完成一次操作会更换苹果的手机参数使之变为另外一部苹果手机。

这些机刷工作室在市场上并不多,即使应用开发商想找到他们也需要通过代理,即广告公司,这些广告公司有积分墙“肉刷”业务,但不直接运营对技术要求更高的机刷业务。有的推广人员告诉凤凰科技机刷工作室全国不超过5家,也有说十几家的,上述广告公司则说他们和全国几十家机刷工作室都有合作。

尽管对机刷工作室数量的看法有分歧,几位从业者却都向凤凰科技指出了一点:机刷从业者和苹果公司斗智斗勇,技术过硬,收入不低。从凤凰科技拿到的一份机刷价格表可以看出,畅销榜、付费榜、免费榜价格不同,付费榜冲到top 10需要3.4万,免费榜冲进top 50就需要3.4万。

App刷榜:公司、投资人都是短期收益者,虚假之恶盛行

(免费榜价格,凤凰科技制表)

上述广告公司表示,付费榜刷榜更简单,也更便宜。由于用户在晚上下载app行为较多,付费榜集中在18点、21点两个时间段冲榜。付费榜和畅销榜的客户以手游公司为主。

App刷榜:公司、投资人都是短期收益者,虚假之恶盛行

(付费榜价格,凤凰科技制表)

App刷榜:公司、投资人都是短期收益者,虚假之恶盛行

(畅销榜价格,凤凰科技制图)

另外,除了刷榜之外,机刷还有关键词排名服务。这一服务不会明码标价,而是刷机工作室根据关键词及其数量和刷榜效果给出报价。如果该公司本身知名度就不错,想要在5个关键词中维持一周的top 10位置,打包价格也可能会在几万到十几万间浮动。

凤凰科技了解到,虽然机刷比肉刷更便宜,效果也更快,但是风险更大,由此带来的都是假用户,所以大公司多用“肉刷”方法,只有在希望快速曝光某一app时才会采用这一方式。一旦被苹果公司查到就有下架风险。通常广告公司会建议刷一个“马甲app”的量,然后通过各种推广方式去带动“主app”的量。“马甲app”是指该公司旗下另一款非主要运营的app,即使受到苹果公司惩罚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上述提及的机刷团队均是针对App Store,在安卓市场上,这种情况少了很多。但这并不意味这安卓市场的APP排名更为准确,只是因为安卓市场过于分散,除了第三方应用商店,各大手机厂商也都拥有自己的应用市场,并且规则各不相同,所以很难统一的去操作。

一位熟悉安卓市场应用推广的人士告诉凤凰科技,“安卓市场的应用排行也存在很多潜规则,根据不同的应用商店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而已。”

然而,无论是哪种刷榜方式,都只能获得一时曝光,用户留存率无法保证。虽然广告公司人员声称使用积分墙肉刷的方式能引导用户留存,留存率在20%,但该数据也值得怀疑,毕竟那些在网上教人如何通过下载app赚钱的人都会说上这么一句:用完再删就可以了!而机刷带来的那些假数据,除了在与苹果公司反作弊算法的博弈中能将app排名推高一把,甚至在广告主的后台都不显示,上榜是唯一的目的。

魔高一丈

对于这些刷榜行为,苹果公司态度明确。

在苹果开发者的官网上,刷榜的行为是被禁止的。在苹果给开发者提供的《App审核准则》中,凤凰科技发现有这样两条规定指向了刷榜行为。

“如果开发者尝试欺骗系统,如欺骗审核程序、盗取用户数据、复制其他开发者的成果或人为操纵排名,您的应用将会从苹果商店内移除,您也会被开发者项目计划除名。”

另外,苹果还有一条规定也同时暗示刷榜行为并不可取,“如果我们发现应用中的内容或开发者的行为'过线',我们也会将该应用移除。”对于“过线”具体指的是哪种行为,苹果并未明确说明。不过可以看出,苹果对于应用商店内的应用有最高的控制权,刷榜存在很高的风险。

据消息人士透露,苹果为了打击积分墙刷榜行为,除了常规的监管之外,也会对App Store算法进行调整,如降低App Store免费榜单的下载权重,增加卸载率、用户留存等因素的权重,对疑似有刷榜行为的应用进行下架处理。还有人表示苹果会对连续下载多个应用的用户进行追踪,“异常用户”的下载量不计入新增用户之内。

在苹果的“高压”管控下,已经有很多开发者收到苹果的警告邮件,称如果不在期限内进行整改,将对旗下应用进行下架处理。喜马拉雅、荔枝FM、考拉FM和人人游戏旗下app都曾疑似因刷榜问题下架。由于苹果并不清晰的措辞,被下架app中有多少是因为刷榜无从得知。对此,苹果不予置评。

即便如此,野蛮生长的app仍需要在有限的市场内抢占更多份额。在抄袭、模仿盛行的中国互联网,做一款声音更大的平庸产品比做一款真正有创意、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容易得多,能够在短期内带来更多关注和资本,也能免去苦心开发结果被大公司模仿而出局的风险。

这些公司将一轮轮的融资投入推广,利益之下广告公司、刷机团队应运而生。但以机刷为例,实际上机刷门槛非常高,全国的机刷工作室数量不多,庞大的订单量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根据凤凰科技了解,机刷的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在硬件上,Apple ID的生成和采购成本占了很大比重,按照目前行情来看,一个机刷团队每个月对Apple ID的需求量至少在百万以上。对于真机机刷团队来说,还需要承担苹果手机的采购、维护升级的成本。

一位接近机刷团队的人士告诉凤凰科技:“目前机刷工作室使用的手机产品已经都升级到iPhone 5以上,iPhone4和4S产品都已经被淘汰。”

对机刷团队来说,硬件成本还是可控的,软件技术的成本才是他们的核心壁垒。除了需要解决网络IP、Apple ID生成管理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iOS系统的破解研究能力和对AppStore算法的解析能力,这些都需要极强的技术储备。

“没有技术能力的,只能做这些工作室的代理,或者购买他们的技术产品。”该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没有团队能够真正掌握AppStore的算法规律,所以大家都是在根据现有规律去分析,也出现过失误的情况。据该业内人士介绍,今年9月AppStore曾进行过一次大的规则调整,致使所有虚拟机刷团队都停工了一个月。

在苹果调整算法和实施监管的空隙中,刷榜者也不断变换着方式,寻求最有性价比。“这两个月找我们做机刷的越来越多,苹果那边管得不严。”一位广告公司人员说到。

都收益等于都损失

公司中的市场推广人员靠刷榜完成上级下达的KPI,应用开发商拿着漂亮的用户数据去争取投资,投资人指着所投公司的数据给下一轮投资人看,在这个处于灰色地带的产业链中,任何一方都从中受益。但从长远看来,水涨船高的获客价格却让公司陷入疲惫的宣传、补贴战。

那些表示大部分公司都刷过榜的市场人员、对该问题保持沉默的投资人,都在这个行业潜规则中行事,并证明追求利益是一件如此正当、正确的事。

盈利明显受损的,是根据排名下了一堆粗糙应用的用户,虽然有些用户甚至在积分墙平台上通过下载赚了钱。还有没有足够资金用来持续刷榜的中小企业,很快止就步于互联网寒冬。

当刷榜能带来更多关注、用户和高估值,不刷榜则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谁还在乎所谓的公平和应有的市场秩序?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资源花在宣传、推广上面,做产品的公司将越来越少。虚假、浮夸的数字将互联网发展带向同一方向,也使其从业者笼罩在一片污浊的空气中。

两个好的例子是,去年5月上海工商部门查处了一家刷榜公司,前不久北京一家数据公司将杭州两家公开宣传app刷榜业务的公司告上了法庭。但互联网这股虚假浮夸风,仍不知何时能止。 App刷榜:公司、投资人都是短期收益者,虚假之恶盛行

随意打赏

appstore刷榜苹果app排行榜app刷榜公司app畅销榜app刷榜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