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一、有美女想和你视频

几天前,忽然收到一条短信:附近有个高颜值女生申请与你视频聊天。

作为一个社交产品人,早已熟悉各种套路,我却忽然提起了兴趣,因为这个短信的来源是陌陌,又有新动作了?

果然,打开陌陌,消息里多了一个“快聊”入口,点进去一看乐了,这不就是Tiki吗?一款随机匹配陌生人视频聊天的app

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60秒对话,送礼延时,加AR表情……这些设定如出一辙。先后抄过了snapchat、tinder、直播、快手的陌陌,又果决地复制了Tiki。

从商业的角度这完全可以理解,天下产品一大抄,大家伙们对新选手的抄字诀早已是行业里心照不宣的事情。且不论腾讯,即便是海外的facebook最近也终于撕掉了遮羞布,走上了明目张胆抄袭对手的道路。而作为年初就摆出“视频社交”大旗的陌陌,走上这一步只是时间问题。

更大的范围内,盯上视频社交这块肥肉的远远不止陌陌一家。老牌图片社交产品in在魔都举办三周年庆典,宣布用户已破1亿,同时推出了视频群聊功能趴呗,这家主打camera social的公司,开始all in年轻人视频了。

看起来,“视频社交”正在成为一个现象级风口?

二、视频社交火了?

2016年直播大热,当时很多人说,直播就是趋势,视频就是“下一代社交语言”。

但是到了下半年,直播的泡沫渐渐崩坏,“下一代社交”大多不过是美女和土豪炫富的“在线夜总会”,而直播产品上惊人的流水数据很多是平台和网红公司的“合谋”。直播越来越像是一个平台的基础设施、必备功能,是图片、文字、语音、短视频之外的新选择,但未必是“未来的主流选

择”。

作为一个现象级风口,直播被资本催熟没多久就草草收场,那么视频社交呢?

围绕视频领域的社交,主要有四个流派:

1、短视频社区。主要载体是10秒左右的ugc短视频,自从快手取得亮眼的成功后,这个领域就开始成为巨头的沙场。陌陌、头条的火山抖音、muse、秒拍晃咖、微博故事……一个个都想着复制快手的成功。

2、随机匹配派。这个模式最早见于韩国产品azar,特点是随机匹配陌生人视频聊天。国内的Tiki则更加本土化,加入了60秒对话、送礼延长、美颜滤镜、ar表情等功能,这个产品5个月后(2016年11月)被国外上线的monkey像素级抄袭,连icon选的都是猴子,成了第一次copy to world。此后,faceu、朋友印象、陌陌都先后推出了随机匹配功能。

3、视频群聊派。直播鼻祖Meerkat失败后,下一个产品便是Houseparty,一时间风靡欧美。国内的跟进产品有face、现在视频、大眼、if、开趴、loops,以及前面提到的in趴呗。Houseparty模式更接近qq上的“讨论组”,可以随机拉好友开启群聊,in的视频群聊则更接近主题聊天室,有房间和管理,用户可以选择围观、上麦、语音、视频。

4、沟通工具派。简言之就是类似微信的理念,做熟人和视频沟通工具,代表如If、WeToo、大眼、Tiki等。

这四个流派其实是三个方向:内容社区,陌生社交,熟人工具。内容社区领域快手已经基本取胜,熟人工具要见端倪只怕还有待时日,那么今天的重点就是——陌生社交。

三、视频社交的本质

为什么在此之前,视频一直不温不火呢?难道仅仅是因为4g网络建设和视频技术的落后?

要回答这一点,我们先来看看视频社交的优劣势和本质。

1、优势:

a、视频社交是高度实时同步的,互动性之强,就像线下见面一样,你的社交信号立刻能得到响应和回馈,陌陌、探探上搭讪半天无人理睬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b、视频社交是更加沉浸的,就和真实聊天一样,体验更亲切自然。

c、视频社交可以带来更加丰富直观的感官刺激,特别是连线帅哥美女时。

d、因为一上来要露脸,会有一个“潜在的门槛”,去筛选出颜值较自信的用户,用视频来呈现“社交优势”也更直观。

2、劣势:

a、社交压力大。因为高度实时同步,其社交压力明显超过文字图片,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眼皮底下。对于极度敏感、特别好“面子”的中国人来说,视频社交的压力可能与线下见面相当,更何况由于视频时会同时显示自己的画面,等于有一面镜子在那,时时刻刻提醒你关注自己,这个表情帅不帅美不美,有没有出糗?

这是一个持续高压场景,按照以往的惯例,很多人需要一个“安全缓冲期”,先发发东西、展现一下社交优势,再吸引对方。

b、无法碎片化。因为是高度同步的,你不太可能一边聊天一边干干其他事情,必须沉浸其中,更别提抠脚丫掏鼻孔之类。

c、容易太刺激。因为感官刺激更丰富,保不成你会忽然遇到什么老司机暴露狂之类,于是接下来的画面不可描述。

d、破冰很困难。很多人本来就是因为线下见陌生人太尴尬窘迫,才选择线上社交,结果现在忽然要和线下一样面对面了,各种尴尬癌、尬聊撩无能又浮出水面。

e、缺乏明确的护城河。当下的视频社交仍然主要作为“发现新关系”的破冰手段,那么关系链如何沉淀呢?这个壁垒如何建立,才能避免qq微信的黑洞效应?

究其本质,视频社交是一种体验更加丰富刺激、但门槛成本也相对较高的实时“同步社交”,这其实与常规的社交思路非常不同:

无论微信、陌陌,还是微博、贴吧等社区,其本质都是压力较低的“异步社交”,其特点有三:

1、社交方式多元化,你可以直接私聊,也可以去他的动态下评论,甚至就是点个赞,看你怕不怕羞了。

2、没有立即回复的紧迫压力。

3、使用场景碎片化,想社交就社交,不想可以随时中断,或者一边社交一边干点别的。

过去几年是“异步社交”狂飙突进的几年,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社交压力已经很大,很多人内心敏感、与人相处谨小慎微且能力欠佳,所以异步社交这种更轻更无压力的模式击中了他们的痛点,降低了社交成本,掩盖了社交能力的不足,也更符合人们碎片化的生活习惯。

这回不用面对面了,再也不怕出丑了,发每句话都可以字斟句酌了,不知道怎么回就不回了,可以一边聊天一遍挖鼻孔了……懒人太多,低压力太爽了。

这样来看,高压力的同步社交怎么会有机会呢?这就要说到另一个话题。

四、年轻人的分化

过去几年,投资圈一直有一种声音,要关注XX后,他们的特征就是未来人类的趋势。

他们高呼90后的时候,马佳佳、尹桑这些90后创业明星先后折戟。

他们高呼95后的时候,神奇百货又一夜之间从神坛跌落。

现在,他们又开始高呼00后了。

Snapchat、Instagram、yikyark……一批国外年轻人社交产品的爆火,又让他们特别关注年轻人社交,一个常用的说法是:微信老了,年轻人要有自己的社交产品。

结果,年轻人确实有自己的社交产品,qq……

在这一点上,我特别讨厌以世代划分消费人群,去哄抬所谓xx后概念。作为一个带了十多年高中生、大学生辩论活动的“老妖怪”,我管理培训过的小盆友至少也有上千人了,却并没有感到如此明显的人以代分。

更多是人以群分。

在这里,我们要警惕几点:

1、沉默的螺旋

是不是看到马佳佳,就觉得90后都是老司机?是不是看到余佳文,就觉得小朋友都是说话不算话“闹着玩的”?是不是看到神奇百货,就以为下一代都是二次元?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那些新鲜猎奇、富于话题性的东西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引发广泛的传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真正的大多数,往往沉默着,或者太平淡没有炒作空间,这样的分析判断会准确吗?这就好像我们上学时,班上也会有离经叛道、杀马特的,如果别人以此判断说80后就是这样,我们会认吗?

2、幸存者偏差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平台上xx后用户表现出一些特征,就会以为xx后都是这样,这个判断准确吗?其实这些平台上留下的都是被“筛选”出来的用户。你去看假装情侣,可能感觉小朋友都是乱来的,可你去看icity,可能又发现xx后里面有很多和我们当年一样文艺病。

3、年轻幼稚不等于未来人类趋势

谁没有过青春叛逆期,谁没有过中二刻奇的一面,但是问题在于人会成熟、会向世界妥协,这就好像小朋友在用小天才手表,长大一点会用手机,小朋友一开始会用qq,等毕业了还是乖乖转成微信,qq上那些二逼的说说恨不得通通删光。

我们自己也有过幼稚冲动、初生牛犊的年华,可是后来不都渐渐变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模样了吗?从这个角度说,以一时的幼稚断定这就是未来人类的趋势,这个判断准确吗?

4、代沟——话语体系和关注事物的不同会带来片面误解

现在的小盆友很爱打嘴炮过瘾,特别女生,动不动就是要把谁睡了,动不动就是污就是猝不及防要开车,连表情包都是污污的。

可这真的说明,大多数人就更加放纵了?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我们那一代的闷骚变成了这一代的明骚,我们那时候面对两性关系的“文艺”语法,变成了现在的“污嘴炮”语法。真正的变化,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巨大,说话习惯不同、代沟误会而已,就好像现代小朋友的“认爸爸、求包养、要出柜”,很多不过是说着玩的、自我解嘲的奇怪幽默感,而我们那一代比较严肃:你这样说我会当真的……

那么,如何理解年轻人和我们的不同呢?其实想想我们的青春期,就知道了。

1、年轻人时间更多,所以“杀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需求。他们不会像我们那样追求效率和结果,可能更加走心和兴趣导向。这就好像我们今天约一个人出来,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性,否则就是“无效社交”,而他们不会,有的是时间去浪费。

2、年轻人的社交冲动更强,“嘴巴上”更大胆。因为他们以往的圈子比较单一狭窄,所以好奇心十足,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去看看不同的人和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圈子已经定型,出现了社交倦怠,宁可宅着也不想太多社交。

3、部分年轻人(划重点,部分)的戒备心更弱。更放得开,简言之就是涉世未深、没吃过多少亏。而我们的戒备心更足,社交中的神经敏感更多。

4、年轻人更多元。伴随着社会不可避免的阶层分化,年轻人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分化。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表现出巨大的不同,这在未来会是一个越发明显的趋势。所以我们越来越难以做一个统一明确的画像:xx后是怎样的。

5、精致利己主义的小确幸,取代集体主义豪情壮志的理想精神,成为主流的思想趋势。这不光是他们,我们可能也差不多。

那么,年轻人怎么看视频社交呢?

五、一份视频统计

空口无凭,还得实践。

前面说过,笔者自己长期带校园团队,天天和小朋友们厮混在一起。那么,他们对视频社交都是怎么看的呢?我专门组织了小规模产品测试,做了个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说明一切。

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分析以上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

1、总体:对视频社交的体验,小朋友整体反应一般,说明还需要一个特别打动的因子。但是体验“不好”的已经相对较少,这超出了我的预期。

2、瓶颈:视频社交中的尬聊现象依然很严重,找不到破冰的话题会是一个严重问题。

3、面子:很多小朋友依然会在意自己的面子形象,但对“出糗”的耐受度已经明显提升。比如在Tiki上,如果我被别人划掉三次,就会颜面无存立刻放弃,可小朋友却自我解嘲,专门开了个话题“你今天在Tiki上自取其辱了多少次”。

4、技术:手机流量制约依然很大。

5、粘性:目前的视频社交,还需要找到一个高频场景。

前面说过,未来的年轻人是分化和多元的。从这个角度说,也许不会所有人都一下子接受视频社交,但是那些颜值较好、胆子大、时间多、脸皮厚、会打破尴尬的人,应该是最初的优质种子。

问题在于,这些种子占比多大,如何精确地找到他们?

六、可能的机会

当Houseparty在美国市场续写meerkat的成功之时,陌陌、in、Tiki们的视频社交,是否可以在中国重现2016年直播领域的辉煌?

需要注意几个改变:

1、人们的“异步社交”需求已经高度满足

从微信、微博,到陌陌、快手,“低压力、无需立即回复”的异步社交一直是主流,这几乎是今天绝大多数新创产品的标配,人们对这个模式已经司空见惯。

相对的,优秀的“同步”社交产品反而是稀缺的,鲍鱼海参吃多了,也会突然好想吃辣,长期的稀缺会不会带来新的需求势能呢?

2、人们苦于社交垃圾久矣

异步社交常常是spam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假账号、机器人、色流不一而足,因为反正对面不需要露脸发声,不需要同步沟通,图片文字太容易作假了。你聊天的妹子很可能就是抠脚大叔,或者一段代码。

即便真是妹子,你搭讪了30个只有一个回复,结果还是酒托微商,那下一次肯定就不想用了。

3、娱乐正在兴起

最近几年互联网红利主要集中在工具和平台领域,解决的是“效率提升”的问题。现在,效率已经前所未有的提升,甚至某些领域有些效率过剩了,这使今天的城市人越来越不需要熟人关系的协作,孤独感全面抬升。

在这一背景下,消解无聊、缓解焦虑、杀时间的娱乐出现了爆发的态势。

对年轻人来说,看一个产品,往往短期内更看重好玩,而非实用。

不过如何好玩呢,娱乐的特点是潮流性、变化太快,从单机手游到陌生社交到直播,今年的重点是“游戏+社交”,代表有王者荣耀、狼人杀、派派,其特点是广泛普适、碎片场景、快速赢利,在多人沟通中游戏对抗。

以上三点,人们对“异步”已经腻了,对“同步”的需求正在增强。直播的爆火就是一次启蒙,用户厌倦了美颜的照片和半天不回复的美女,而直播带来了和真实妹子同步互动的机会,又是一对多、大多数猥琐男躲在暗处压力很低。而王者荣耀、狼人杀的实时同步沟通体验,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陌生社交体验好坏的关键,就是看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互动反馈数量和质量。

是翻了无数牌子一个没聊到,还是至少和一个妹子真正聊满5分钟?对于时间稀缺的上班族来说,碎片化的异步社交能更好地适应。但是对时间大把的学生党来说,他们敢于尝试更有压力却也更加刺激的实时同步社交。

这么说,视频社交就是下一个直播?

七、新的生活方式是护城河

问题又来了:就算人们喜欢上了视频社交,可是会不会就像陌陌、探探一样,只是当作“发现新关系”的工具?而一旦新关系稳固深化,又会转移到qq、微信上。

这似乎是所有陌生社交的疑难,其结果很可能是一阵风、没有粘性和留存。

思考这个问题,主要看两点:

1、用视频沟通,可不可以成为熟人的日常沟通方式呢?如果可以,就算加了微信、qq号也没事,因为后两者的视频聊天体验太差,想要视频了还是会回来。

2、通过视频社交获得的关系,可以不转到熟人平台呢?比如陌陌上产生的一些“不可描述”的关系,就不方便转移。

一般的陌生社交产品之所以会关系转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常用沟通方式(im、图文)和微信一模一样,从方便的角度说,当然集中会更好。

但是视频聊天是完全不同的沟通方式,以Tiki为例,笔者发现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低年龄、女性用户很多;二是用Tiki建立了朋友关系后,虽然会有文字聊天功能,但是视频聊天的比重更高。

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看法是:

1、女性用户更享受“美颜版”的视频聊天工具,这是微信百分百真实的视频聊天赶不上的。

2、视频聊天平台上,女性用户优势更大。无论匹配到什么类型的女性用户,男性用户一般会主动搭讪,而女性则可以选择聊或者划掉,这就和探探中的局面很像,女性更有优势、更主动。

3、一旦双方一上来已经使用了“最亲近、最刺激”的沟通方式,再使用文字图片这样轻压力的聊天,其实已经意义不大。要知道,文字语音更多是在双方不能面对面的早期,作为一个消除尴尬、试探性的缓冲。

那么,如果视频聊天成为图文语音聊天之后、一种主流的日常沟通方式呢? 

照相时代是谁美图好谁得天下,视频时代是不是谁更美颜谁得天下呢?

当然,视频聊天成为主流,在我们繁忙的80后心中几乎不可想象,但是对于“互联网原住民”的95、00后呢?从Tiki上也可以看出,使用者基本是这个人群。

对于80后来说,使用免费、盗版几乎是我们青春期最正常的体验,所以今天很多内容要付费,真是有一点违和感。但是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版权意识、付费习惯就明显要好很多。

那么,他们是否也更容易接受视频聊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呢?

只有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才是最好的护城河。

八、亲手测试的启示

视频社交究竟该怎么玩出花呢?

恰巧,我带的是全国大(中)学生辩论组织,于是便灵机一动,选了一个视频社交产品,组织了一场百人报名(考试周)的视频辩论联赛,于是出现了以下画面:

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接着报名群里的画风变成了这样。

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这次测试一些地方超出了预期,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带来的启示是明显的:

1、不是所有的年轻人一上来都可以接受视频社交

就如上面所说的:颜值较好、胆子大、时间多、脸皮厚、会打破尴尬的人,应该是最初的优质种子。

所以最重要的是,把他们筛选出来,而不是一股脑儿所有人一起推,一来效果不明显,二来不适合的人一定带来很多恶评,三来很容易互相骚扰、比如萌妹子和抠脚大叔。这就好像映客一开始比17成功,就是因为刚上来并不是推全民直播,而是清一色的网红脸,东北姑娘居多、颜值高且能侃放得开。

2、必须要有个清晰的场景,否则一定尬聊

要么,超熟人之间美颜版的facetime。要么,半数人之间的话题破冰、主题活动。通过明确的场景先完成“最初的教育”,让用户习惯了视频,再逐步向其他场景扩张。

3、今天高校的wifi建设,还没我们想的那么好

基于此我认为,视频社交产品只要不是做纯熟人沟通工具,那么一上来就千万不要全面铺开、做全民社交,而应该聚焦在最容易work的区块,先把逻辑跑通,完成市场的“初体验”。

九、战略和战术

有段时间里,斗鱼上有很多主播喜欢直播用Tiki撩妹,美其名曰“测试魅力和沟通能力”。

谁知,即便一些帅气的男主播,也免不了当着大家面被“秒划”、“丑拒”。但是他们依然坚持撩下去。这就给用户一个非常好的最初教育,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Tiki悄悄完成了冷启动。从斗鱼直播可以看出,匹配2小时上百异性没有重复,应该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用户量。

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第一个桥头堡怎么取得,这里不成熟地支几招:

1、对随机匹配派来说,要有第三方攻略的传播

陌陌最早的流行,得益于迈克隋的“记住,陌陌是个约炮神器”。微信一开始,一直是网文《互联网十大约炮神器》的头牌。而知乎火起来的过程中,一篇《我睡过的那些知乎女神》功不可没。

所以,如何在视频社交中破冰,这需要一个攻略导航,产品自己不可能做,需要第三方的病毒传播。《我如何在Tiki的一分钟里撩妹“开车”》,也许有一天这样的“启蒙”会开始传播。

2、对视频群聊来说,“多人游戏对抗秀场”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做一个视频群聊版的奇葩说、SNH48,让观众投票决定谁胜如何?这样一来多个主播的竞争碰撞、可以产生不错的内容、建立ip矩阵,二来观众投票参与、很容易产生粉丝效应和社群归属。说不定就可以先打造出几个爆款来。三来投票也可以花钱嘛。

在16年的《直播直播》一文中,笔者提出综艺节目的直播化是一个方向,很可惜一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产品出来,其实我说的就是多人对抗+观众投票。

3、要有一定的流量基础

为什么陌陌、快手在直播领域可以后发制人,而纯直播产品发展有限,主要还是因为前者长期积累的流量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陌陌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夜生活“人群,打到“随机视频”其实是一以贯之的,把夜店里的随机搭讪搬到了手机上,只不过从最初的体验看,要特别警惕“羊毛党”和猥琐暴露男。

同样亿级用户的In上90-95%是年轻貌美大学生及刚毕业白领,围绕美妆、摄影、二次元、手绘等沉淀了大量社区内容,做高颜值主题视频群聊会有优势,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可围观、可上麦、可语音、可视频的设计固然可以适应不同性格的用户,可以给很多人“心理过渡”,但运营引导一定要有力,否则会不会变成多数人都不愿露脸?

Tiki则通过之前的biu积累了大量低龄小朋友,特别是中学生居多,非常适合搞懂年轻人,做各种创新“实验”,包袱轻可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他们在陌生匹配领域的探索很激进,一些做法已经成了对手模仿的范式,在我看来问题可能在于如何形成持续的粘性和留存。

4、全力“去尴尬”

近期,Tiki推出了party功能,可以理解为固定主题的随机匹配,参加party还要预先答题,看来是想通过给定主题来破冰,通过用户答题来筛选匹配,谁是卧底、才艺表演、王者荣耀……给定了场景和主题,目标只有一个——去尴尬。

直播之后,下一个现象级风口是视频社交?

中国人的视频聊天必须全力以赴去尴尬。

比如,更厉害的美颜、弹幕、贴纸。

比如,不要在视频对话中对自己显示自己的头像,降低用户关注自己形象的频率。

比如,一上来可以双方都默认面具,再在聊天中通过一定的合作逐步摘除。

比如,in的主题视频群聊模式,Tiki的主题一对一配对,这些玩法都很有想象空间,应该可以进一步迭代出更有意思的东西。

十、迭代的探险

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比拼其实是持续迭代的能力。

毕竟,视频社交在中国还不成熟,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都是探索和试错。这就需要懂年轻人,就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发现问题,立即迭代调整。这场战争打到最后,其实比的是一个公司聚焦年轻人心理持续迭代的能力。

“新的娱乐形态,新的生活(沟通)方式”,是视频社交要去赌的赛道,看谁能赌对未来5年人们的变化。

需求已经具备,人群渐渐明晰,趋势正在到来,现在就看谁先解完这道题,给出一个最符合人们心理的范式。

可玩的招儿太多了,说到这我都跃跃欲试了。

作者张俊,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tmt领域产品开发和商业分析,运营争鸣辩论(全国大学生)组织和sns lab社群,事件营销操盘。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

本文被转载3次

首发媒体 凤凰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下一个风口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2017下一个风口短视频 直播 社交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互联网下一个风口下一个风口行业下一个经济风口风口上的猪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